新课标,新教材,初高中衔接教学研修

学术   2024-12-29 01:02   泰国  

顺义一中教育集团“新课标背景下的初高中衔接一体化教学研修”项目启动


伴随着初高中阶段新课标的陆续颁布,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使得初高中一体化育人趋势日益明显。初升高面临着“缝隙大、坡度陡、台阶高”等问题,故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的系统性,构建知识间的广泛联系,对促进新高一学生学科能力的螺旋式上升和素养的分阶段落实必要且迫切。

顺义一中教育集团为了提升教师在初高衔接教学上的适应性和跨学段教学能力,进一步增强教师研究解读课标的专业素养,组织集团校的初、高中成员校共同参与“新课标背景下的初高中衔接一体化教学研修项目”,带动各校研究型教师代表进行基于学期和单元备课视角的课标分解策略研究和实施,以加强集团成员校之间的联合教研程度,和推动跨学段教学有效衔接。

12月24日下午,第一期通识培训暨项目启动会召开,活动邀请华师教育研究院刘术红副院长进行讲座。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顺义一中黄建秋校长、周丽荣副校长、刘世明主任等校领导及学校高一、初一年级教师全程现场参与,顺义九中、仁和中学、顺义五中、李校中学、顺义十一中、顺义十二中、沿河中学等七所成员校教师通过线上腾讯会议同步参与,活动由顺义一中教师发展中心陈曦主任主持。

培训会开始前,陈曦主任从项目实施思路、推进步骤、实施计划、研修成果等方面对项目实施概况进行了整体介绍。

刘术红副院长就基于学期视角的“一册书三研”备课策略及路径这一主题进行讲座。

讲座主要结合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研修方法指导:

第一,研课标——从“文本的课标”到“行动的课标”。从教师“研”的角度出发,一个基本的思路是通过对学科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等的研读和分析,能结合学期教学对课标内容进行相应的准确摘录,并对课标要求进一步解析,从而细化分解为学期教学目标。学期目标叙写强调整合与提炼,形成关键目标,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确定,且要能评可测。

第二,研教材——从“知识的孤立”到“体系的建构”。主张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去立体式研究所教本学期教材或内容,具体主要有:(一)研究本册教材的编写体例和编写特点,了解并读懂编者意图;(二)研究本册教材的内容框架,并形成逻辑架构图表,清晰表述本册知识之间的关联;(三)研究本册教材内容在整个学段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进行梳理整合,既包括一类内容在本册教材中的横向整合,又包括一类内容在整个学段中的纵向整合;(四)研究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并进行梳理整合,即所用教材与其他一种或多种版本教材相关内容的比较和分析,为教学实施提供参考;(五)研究大型考试或考题,包括研究相关的考试要求、考点分步、题型分值、评分标准、答题规律等,为学期备课提供导向参照。

第三,研实施——从“课标教材的研究”到“教学框架的落实”。教师研究课标,研究教材,其目的最终是要精准落实到学期的、单元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实施中去,以实现课有所依、依标教学的目的。重点是要结合课标建议和教学提示,阐述出教学、评价和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研究出学期教学思路和教学实施框架,并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各单元教学框架的呈现,以重点解读某一单元的方式呈现教学设计路径。



此次通识培训,为老师们研究课标、研究教材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抓手,同时也指明了学期备课落实的策略。进一步为顺义一中教育集团加强内部学段衔接、促进成员校教师的教研交流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方面提供了支持,希望在今后的研修过程中,老师们能在集团平台和项目推动的双重助力下收获倍速的成长。

房涛学习与分享
房涛:华师教育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学校特色建设、文化建设、学校课程建设、课标分解,教材整合,大单元设计、教学评一体化、教师专业成长、班主任研究、学习兴趣与学法指导等研究。联系方式:1381071746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