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评一致性、AI 助力教学变革,华师教育研究院新春年会热议

学术   2025-01-24 00:02   北京  

聚焦教育变革,共探教学新篇章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浪潮中,华师教育研究院2025新春学术年会专题学术研讨板块1月18日下午盛大举行,吸引了众多教育界同仁齐聚线上,共同聚焦前沿教育教学改革话题,展开了一场深度的学术研讨与交流盛宴。

本次年会围绕“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教--’一致性、AI 助力教学变革”等核心主题,邀请了多位资深专家及研究员进行专题分享与互动交流,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落地实施。




项目式学习
创新实践,培育素养



华师教育研究院学科特聘专家、杭州市塘栖中学高级教师、首届全国外语名师 王文庆

在项目式学习的研讨环节,杭州市塘栖中学的王文庆老师以自身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为依托,深入阐述了 steam 理念下项目式学历案的设计与实施路径。通过展示如 “撰写高中生生活手册”“制作旅行攻略”“策划校园体育活动” 等一系列生动且富有创意的案例,清晰呈现了如何巧妙地将项目式学习融入常态课堂,以激发学生探索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内驱力。在分享过程中,王老师特别强调了项目式学习在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方面的关键作用,如在英语学科教学中,通过项目任务的驱动,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等多方面能力得以显著提升,实现了从传统知识传授向能力素养培育的重要转变,为项目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

随后,华师教育研究院学科特聘专家、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教育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授课专家丁玉海针对项目式学习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破解思路。他着重指出,规划科学合理的三级课程方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学校应积极发挥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整合项目与教材,精心安排学科课程计划,确保项目式学习有序推进。同时,大力倡导开展三线融合,通过明确的问题驱动和以终为始的项目设计理念,有效增强项目的针对性与连贯性。此外,依据学校特色的 “三风一训” 和学段关键内容,巧妙设计可持续的项目主题,为项目式学习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些策略为教师们在实践中应对挑战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与深入思考。

华师教育研究院研究员、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革镇堡中心小学校长、辽宁省小学数学教研核心团队成员赵瑾校长也积极分享了学校在项目式学习方面的宝贵实践经验。以 “校园平面图设计” 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从项目启动、任务分配、实地测量、方案设计到成果展示与评价的全过程。在这个项目中,学生们以解决校园行走路线安全问题为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小组协作和方案优化,在实践中有效培养了数据意识、应用意识、模型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充分展示了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独特魅力与显著成效,为其他学校开展类似项目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跨学科主题学习
整合知识,突破困境



华师教育研究院学科特聘专家、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员,中国科学院博士 鲁小凡

鲁老师从跨学科主题教学及实施困境,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设计的优化与改进,以及对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建设的未来展望,帮助大家做了进一步的梳理。

华师教育研究院研究员、贵州省织金县第三中学教科副主任、贵州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张习祥老师和郑州市郑东新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郑州市名师崔芳老师在互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了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探讨。

张老师着重强调,在跨学科学习设计过程中,教师务必坚守学科本位知识的核心地位,在融合多学科知识的同时,切实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系统性构建与素养的稳步提升。切不可因过度追求活动形式的创新而忽视了学科知识的深度挖掘与传授,应当精心选取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教学主题,确保学生在参与跨学科学习活动后,能够在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方面获得实质性的成长。

崔芳老师则结合生物学科的教学实践,分享了极具针对性的选题策略。她提出,教师可从课程标准的专业建议、学生日常生活的丰富经验以及权威科研文献等多元渠道获取灵感,精心筛选出既契合学生认知水平又能充分体现学科交叉魅力的主题。例如,在生物学科中,可围绕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修复” 这一主题,有机融合地理学科的生态环境知识、化学学科的物质循环原理以及数学学科的数据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深入探究生态系统的奥秘,切实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示例。


教学评一致性
精准协同,提升质量




华师教育研究院学科特聘专家、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 陈为强

在教学评一致性的研讨板块,陈为强老师进行了深度解读。他明确指出,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习评价紧密融合的先进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进程中,其核心要点在于确保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的高度一致性,形成一个有机的闭环。教师应精准设定清晰、具体且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需紧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并深度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进行科学制定。

陈老师以数学学科中 “平移与旋转” 的教学为例,详细展示了如何巧妙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教学评一体化。通过巧妙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设计闯关活动、精心制作基于问题驱动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理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碰撞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能够及时、全面地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并据此迅速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过程的动态优化。在这个过程中,评价不再是教学的附属环节,而是贯穿教学始终,成为推动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教学改进的有力工具,有力保障了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高效性。

华师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三亚学校正高级教师、海南省教育科学课题专家卜令常老师和华师教育研究院学科特聘专家、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奋斗小学校长、市名师李慧校长在互动交流中,对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深表认同,并进一步强调了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卜老师着重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以目标为引领,确保教学活动紧密围绕目标展开,评价任务精准指向目标达成,使教学、学习和评价形成一个协同共进的有机整体。李慧校长则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入阐述了教学评一体化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她认为,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使学生清晰了解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从而更好地规划学习路径、监控学习过程,进而实现学习效果的显著提升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AI助力教学变革
智能赋能,创新未来



 AI 助力教学变革的研讨环节,华师教育研究院学科特聘专家、天津市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正高级教师杜永刚主任带来了前沿且实用的分享。他详细梳理了人工智能从诞生之初的萌芽阶段到如今蓬勃发展的演进历程,深入分析了其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和巨大潜力。杜主任指出,人工智能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例如能够高效处理文本信息,快速生成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极大地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模式,精准设计具有深度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还能助力教师创建丰富多样的学科化助学角色,如智能辅导助手、虚拟学习伙伴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支持。

杜主任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展示了如何巧妙运用人工智能软件优化教学设计、辅助文档阅读与数据分析等具体操作方法。其中,令人瞩目的是利用 AI 智能体开展的创新教学实践案例。在中职学校的 “骨折患者的心理康复” 课程中,教师通过创建具有专业知识和情感交互能力的智能体,成功实现了学生与虚拟患者和专家的深度互动交流,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实操练习的瓶颈

在中职学校的“骨折患者的心理康复”课程中,教师通过创建具有专业知识和情感交互能力的智能体,成功实现了学生与虚拟患者和专家的深度互动交流,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实操练习的瓶颈问题。智能体能够模拟真实患者的心理和语言反应,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心理辅导技能,同时专家智能体还能对学生表现进行精准评价和专业指导,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提供了生动范例。

华师教育研究院学科特聘专家、重庆市大足区教育委员会正高级教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培训专家何政权老师在互动交流中补充道,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虽面临提示词撰写困难等问题,但智能体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开辟了新路径。他以自身实践为例,介绍了在豆包等平台创建各年级各学科智能体的经验。教师只需输入如 “教案”“检测题”“课题研究” 等关键词,智能体就能快速生成相应内容,大幅节省时间与精力。而且,利用不同人工智能软件相互优化润色,并结合人工最终审核,能确保生成内容的高质量与适用性,有力推动了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普及应用。

华师教育研究院研究员、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小学梅林校区执行校长、宜昌名师刘家琼校长分享了在教学中运用 AI 的实践感悟。她表示,AI 技术如 AI 绘图、视频制作、音乐创作等工具,能为教学增添丰富多样的创意元素,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然而,教师在使用过程中需保持理性,要仔细甄别 AI 生成内容的准确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合理利用 AI 技术辅助学习,避免过度依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 AI 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本次华师教育研究院 2025 新春学术年会研讨活动,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案例详实,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平台,有力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理念与实践经验的传播与推广。相信在专家引领和教师们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改革将不断深化,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期待教育工作者们在未来教学中积极应用所学,持续探索创新,共创教育美好未来!



房涛学习与分享
房涛:华师教育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学校特色建设、文化建设、学校课程建设、课标分解,教材整合,大单元设计、教学评一体化、教师专业成长、班主任研究、学习兴趣与学法指导等研究。联系方式:1381071746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