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安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建设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 | 关注

教育   2024-11-27 08:40   北京  


民小编说

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是“大思政课”建设、教师队伍一体化发展和数字赋能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决定了其内在生成逻辑。面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要求,针对整体联结、群体意愿、共享效应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需要从强化一体统筹、一体意愿、一体共享等维度寻求改革突破。一起来看华北电力大学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华北电力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德安等人的阐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作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的重要内容。以一体化思维统筹推进各学段思政课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和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作为一体化建设的一环,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以教研一体化联结课程一体化、教师一体化、资源一体化,对大中小学上好思政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构建的生成逻辑


(一)“大思政课”建设的整体逻辑


“大思政课”建设,旨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和高质量思政教育体系。在“大思政课”建设逻辑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要整体规划思政课在大中小学不同学段之间的衔接性与贯通性,打造一以贯之、上下联动、相互协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大思政课”之“大”,在于以更宏观的视野促进思政课内涵提升,既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建设提供整体视域和共融理念,也为教研共同体生成提供“大逻辑”。


一是以“大课堂”逻辑共筑思政课主渠道。基于“大思政课”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内在特点,教研共同体要避免因学段分割而对知识传授的整体性与价值观建构的系统性造成割裂,这就要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必须把本学段“小课”架构在整体思政“大课”框架下,明确课程目标,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在统筹课程内容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教研沟通力度,实现跨学段课程交融,共同促进思政课内涵提升。


二是以“大师资”逻辑共聚教师共同体。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的教学主体,是实现上下贯通、一体建设的关键所在。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要在整体建设好思政课教师队伍这个逻辑下,以教师教研活动联结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推进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推动“大思政课”建设,思政课教师应突破传统的学段角色定位,聚焦共同培育时代新人,立足新生代成长特点,从教书育人、学术研究、理论宣讲、价值引领等方面强化一体意识、协同意识,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


三是以“大平台”逻辑共融各类资源力量。“大思政课”的实施,需要将大中小学及家庭、社会等多方面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以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循序渐进、一体实施为旨要,畅通融汇育人要素,将零散、浅薄、孤立的理论堆积转化为系统、深厚的理论储备,推动师生从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要充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教师教研提供“蓄水池”和“充电站”,在助力彼此提升的同时加强资源重组,增加共同体中多方主体协作的黏性。


(二)教师队伍一体化的群体逻辑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构建的目标是立足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坚持强教必先强师,通过教研共同体建设为教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水平和立德树人成效。因此,构建大中小学教师教研共同体,必须准确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群体的共性和个性,并强化群体逻辑和共同体意识。


一是践行“六个要”“八个相统一”的共性逻辑。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个要”是对思政课教师能力素养的共性要求,也是培育塑造群体价值的首要逻辑。教研共同体建设必须以激发教师内在动力为重点,催生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深切认同。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必须坚持“八个相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是对思政课教师群体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要求,需要教师在政治素养上不断提升,在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方面加以淬炼,具有较强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二是基于平等互动和自我发展的个体需求逻辑。一方面要促进教师层面的互动交流,为思政课教师、教研员及专家提供交流平台,打破中小学与大学之间的藩篱,以教师一体化思维实现不同学段与发展阶段教师之间的交流、对话和学习。另一方面要加强一体化发展机制的完善与落实,在队伍管理与发展机制一体化前提下,充分满足各学段教师的发展需求,尊重教师作为教学实践主体的身份,有效回应教师教研目标整体性、教研内容递进性、教研过程衔接性。


三是基于群体效应大于个体效应的整合逻辑。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有利于拓宽各学段教师的理论视野和实践场域,有利于汇聚不同学段、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和教研员,从实施主体、责任主体、科研主体的角度审视教研实践,综合不同学段教师自身交互体验、教学疑惑、教研目标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策略。


(三)教育数字化的技术逻辑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进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加以强调并作为教育改革方向,这也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提供了发展契机。大数据应用于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创新的最大价值在于数据治理思维的形成,这既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提供了可能,也是教研共同体形成必须面对的技术逻辑。


一是大数据技术的资源性。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作为一体化组织,需要共同参与、多元交互以及积极分享各种教学教研资源。立足信息互通互联,通过平台载体、教材器具等实现信息互通互联,可以促进教学资源共享与数字流通。


二是大数据技术的畅联性。要讲好思政课,必须打破信息茧房,时刻保持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新鲜感,保持持续深度,而大数据技术实现万物互联,能够有效实现信息畅通。面对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新生代,思政课教师必须与学生保持同频在线。教育数字化催生的资源平台以内容的开放性、全面性、深刻性、新颖性著称,可以使信息更好、更深地影响受众对象。为此,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构建离不开内容层面的赋能,尤其需要更加充分利用好大数据的信息收集整理功能。


三是大数据技术的智能性。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推进,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教育方式方法也发生着深刻变革。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应用的积累,数字化技术在思政课教师教研活动中的使用也日益频繁。因此,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应重视大数据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教研中的分析应用,以新的技术手段赋能更新颖、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思政教育。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构建的现实问题


(一)整体联结不够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跨越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由于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和思想水平具有一定差距,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之间衔接不够,难以实现协同进阶。一些地方虽设立了一体化指导委员会,但总体上看,一体化建设多停留在开学之际各学段“共上一堂思政课”等活动层面,顶层设计相对泛化,内涵相对单一,导致一体化资源配置缺乏具体操作形式。而且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研合作多属于偶发性联结和非制度化安排,缺乏长效保障机制,资源分配、信息共享、利益分割等还未达成多方协同共识。因此,在制度设计上,必须解决为何而研、谁来主导和常态长效等根本性问题。


(二)群体意愿不强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本质上是一种协作、互助、共进的学习组织,是在共同的学习愿景下围绕特定的学习任务展开系列学习活动的特殊组织。然而,由于各自教学任务及诉求不同,共同活动时探讨的问题零碎化、单一化、技能技巧化表现突出,理论与实践融合度低。由于跨学段思政课教师间互补需求少,导致集体思政课教研研讨难以激起相互间的思维碰撞。客观上,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研修活动相对不足,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存在差异等,影响了各学段之间的沟通和协作,阻碍了一体化教育格局的形成。


(三)共享效应有待提升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的典型特征之一是不同学段间的深度合作与有效互动,并在此基础上及时促进教师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细节,以更好地理解并解决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然而,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社会大课堂的跨学段共享和集成开发不够,中小学和大学之间相关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依然存在。从共同体建设的角度来看,大学和中小学亟待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构建的实践路径


(一)完善制度联结,强化一体统筹


在全面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背景下,必须从完善教研领导体系、优化教研工作机制等方面构建教研新格局。


 一是建立“整体统筹、一体实施”的领导机制。要立足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整体目标,对各学段思政课教学任务作出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打破学段壁垒,畅通一体联结。应自上而下成立各级统筹领导机构,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的战略高度,强化既有大思政共性内涵又有学段个性特征的教研组织和教研设计,推动教师教研共同体贯通集体备课,加强协同联动,推进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有序衔接、螺旋上升,共建“大思政课”格局。


二是构建“纵向衔接、横向协同”的工作机制。强化上下学段的衔接、优化课程内容的一体设计和考核,建立跨级合作机制,增加上下游的关联度和紧密度。加强一体化研究,多措并举开展制度建设、机制探索、平台设置等行动,以共同体构建和常态化集体行动有效促进各学段教师之间的教学研究与沟通。完善教研一体化建设评估机制,对思政课教师教研一体化建设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提升实际教研成效。


(二)激发教师动能,强化一体意愿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一体化的主体是教师,达成一体化联结、实现一体化实效的关键也是教师。教师的参与意愿、参与程度、参与获得感等决定着一体化改革的成败。让思政课教师教研强起来,需要从使命共识、保障体系、互促机制等方面找准教师合作契合点,强化一体意愿。


一是构筑一体化价值体系。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教研共同体本身首先是理念共同体,要从思政课教师个人价值发力,厚植共同的育人情怀、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理念,进一步强化思政课教师群体的责任意识和使命价值。通过一体化建设,不断唤醒思政课教师的价值感,培育“大先生”情怀。


二是夯实一体化保障体系。思政课教研共同体作为思政课教师素养聚集的有机体,必然要反映思政课教师发展的客观需求。教师教研一体化管理不仅要优化外部供给,通过同课异构、同课同构、双师同堂、微型课展示、说课比赛、教学技能大赛等促进教师发展,同时要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考核评价、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经费保障等给予政策统筹,以形成公平的群体保障体系。


三是健全一体化互促机制。在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前提下,要通过教师教研的协作改变单打独斗的“个人战”模式或“小组战”模式,整装成大中小学集团军模式,打好集团战。这就需要加大跨学段与同学段教师的合作力度,在掌握不同学段学生品德发展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以跨域合作、同域协同汇聚集体智慧,提升育人质量。应常态化推进特定课程的校内校外集体备课,深化同学段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横向沟通,开展不同学段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


(三) 提升数据赋能,强化一体共享


教育数字化进一步驱动了教育系统的动态性、综合化、网络化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也为打破大中小学学段限制、常态化开展教研活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一体化改革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支撑。


一是强化跨学段信息共享。构建一体化互动链条,以数字化建设提升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基地、教学经验方法的互联、互通、互用、互鉴。强化互联效应就是要通过数字化平台积极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理念、内容、方法的沟通交流,让上下学段形成闭环一体。同时依托平台信息的及时性,注意及时捕捉最新动态,为思政课堂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专题式、分众式教学等提供有力支撑,提升信息互联互通水平。


二是强化跨学段资源共享。思政课教师教研一体化不能局限于集体备课、集体研讨,更重要的是实现教学资源整合的一体化。要不断完善大中小学一体的思政课教学数字资源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积极建设智慧课堂,共享教学资源,共筑创新平台,助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提升教研水平和工作效率。此外,要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推动高校牵头建立共享平台或网络资源库,为各级学校提供高质量教学资源,形成引领优势和集成优势。


三是强化跨学段技术共享。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带来的技术和思维更新,将科创元素引入大中小学“大思政课”,并不断融入教学科研中,通过教研共同体提升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数字素养和应用水平,以一体化驱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注释

[1]徐蓉.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循根本、强实践、求创新[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3.

[2]王冠中,刘亚欧.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困境与路径探析[J]. 中国高校科技,2024:4.

本文系2023年度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的关系逻辑及构建策略”(项目编号:XXSZ2023ZC0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张德安系华北电力大学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华北电力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研究员;黄丽辉系华北电力大学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成员,南昌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4年第20期
文章作者|张德安 黄丽辉
封图来源|《中国教育报》通讯员 康红军 
责任编辑|钱丽欣
微信编辑|贾舒婷

推荐阅读

让教育充盈书香,让书香浸润校园,让读书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阅”享校园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基于实际开发特色课程 促进县域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 | 封面主题
“妈妈,我这次没考好……”父母这样聊成绩,激发孩子学习动力 | 家长慧
湖南常德:抓好市域统筹  办好县域普通高中|封面主题

欢迎订阅


扫码订阅2024年《人民教育》杂志


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人民教育
《人民教育》杂志官方订阅号。《人民教育》是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全国性教育主流媒体,拥有73年历史。定位“思想高地、行动智库”,宣传解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引导社会教育观念,提供专业解决方案,推动教育现代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