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着力以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铸魂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经验交流会综述

教育   2024-11-16 09:30   北京  


民小编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经验交流会在福建召开。如何打造有机融入的课程教材体系,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的育人价值?怎样讲好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实践故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经验交流会在福建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总结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工作进展,交流经验做法,持续推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出席会议并讲话。福建省教育厅、复旦大学、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教育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二中学、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作会议经验交流,现场还进行了三堂微课展示。


明确“进什么”,深入挖掘鲜活的育人素材


2021年,为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对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提出了明确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基础和认识来源。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强大动力和宝贵教育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工作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梁家河到正定,从福建到浙江再到上海,丰富的实践经历都是鲜活的思政教育素材。相关地区和学校深入挖掘、全面梳理,总结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的基本脉络、主要内容、精神内核,不断丰富和拓展大中小学各类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近年来福建充分发挥独特优势,深挖理论“富矿”,加强重要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建设教学资源库,切实将理论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河北正定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政起步的地方,县委统筹全县力量,整理挖掘习近平总书记正定实践的历史文献资料,发掘习近平总书记正定工作期间亲历者的“身边故事”,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正定实践媒体报道集,持续扩充课程教材素材资源。


明确“怎么进”,打造有机融入的课程教材体系


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要充分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的育人价值,立足地方和学校实际、学科特点、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有机融入,将丰富的素材资源转化成乐学易学的课程教学内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大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


做好学段衔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各地认真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针对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一体化设计和打造课程教材体系,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福建组织编写《追寻足迹  感悟思想》大中小学系列丛书,一体设计各学段学习目标、逻辑结构和内容编排,构建纵向贯穿、横向配合、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中小学注重思想启迪,指导开发“近邻”课程、“海上福州的建设”等特色校本课程。河北正定分学段编撰《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重大实践进课堂教学资料》。福建师范大学及附属中学、小学在思政教育一体化微课展示中聚焦同一主题联合授课,学生共学共研、互学互答,在学段联通、学研融通和资源互通中深刻感受同根同源两岸情。


做好有机转化,因地制宜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教材。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既要有机融入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等国家课程教材和读本,也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材施教,开发设计主体特色鲜明的地方和校本课程教材,实现课程教材全面覆盖。复旦大学立足上海,编撰《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关于城市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等讲义,同时用好上海丰富的育人场景资源,创新开发“红色巴士”研学实践专线项目,让学生在沉浸式感受习近平总书记上海足迹中明晰强国愿景。良渚二中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良渚遗址保护工作的指示为指导,以时间为线,结合良渚文化,构建“良品+课程”地图、“良慧+文化”地图、“良行+实践”地图,进行课程资源、文化资源、实践资源重组。


明确“如何教”,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要生动形象地讲好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实践故事,通过利用社会大课堂、网络大平台,坚持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进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各学科同向发力各有侧重。各校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运用探究式教学、新媒体技术等灵活讲授,创造自主合作开放的课堂氛围,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有效地将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融入全学科课程教学。厦门一中在地理微课展示中,以筼筜湖的综合治理为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分组研学、实地调查等探究式学习,感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福州市乌山小学、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宁夏永宁县闽宁第一小学以三地连线的方式共上一堂队会微课,生动讲述习爷爷在三地心系人民群众的故事。河北正定着力构建“思政课程为主、多学科横向融入、校本课程有机补充”的课程体系,共建共享重大实践进课堂教学资源。


建设沉浸式校园文化,发挥环境铸魂育人能效。各校以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的嘱托引领文化建设,通过打造文化地标、开发线路活动等,营造浓厚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其中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伟力,达到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的效果。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路线作为重要育人资源,予以保护和设计、固化和传承,在新生入校培训、少先队入队日等时间组织学生重走路线、重温话语。良渚二中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嘱托,选取良渚文化的核心元素打造校园文化地标,开辟空间展示学生良渚文化创意作品。


加强校内外协同育人,在实践中领悟使命担当。各地积极开发利用学校和地方实践教学基地,在校内将显性课程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同时又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巧用社会资源强化实践体悟,推进实践育人。福建追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走过的山山水水,遴选建设省级大中小学研学营地基地320多个,创新建设“行见八闽”研学实践圈;围绕“三进下党”等重要资源,系统规划设计研学实践精品路线350条、开发活动课程425门。河北正定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确定保护的10处革命遗址和塔元庄、岸下村等,建成“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开发“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乡村振兴典范塔元庄—地道战原型村高平”等研学路线和实践课程。


会议强调,各地各校要把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地方重大实践与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作为常抓不懈的政治任务,一要强化组织领导,把这项工作放在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考量,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二要加强协同配合,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教育宣传出版等部门的协同作用;三要完善制度机制,加强进课程教材工作理论实践研究,既要做到应进必进应落尽落,又要有机融入科学转化;四要健全保障机制,强化师资建设,推动构建教研共同体,加大经费保障力度;五要完善宣传机制,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品牌成果,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宣传推广、交流借鉴,以点带面,推进各地各校工作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4年第21期
文章作者| 本刊记者 陶玉祥
封图来源|《中国教育报》通讯员 卓忠伟 摄
微信编辑|贾舒婷

推荐阅读

探索科普实践新样态、加强综合课程开发……逐梦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播下 | 科学向未来
上海普陀区:体教融合,贯通培养,着力破解校园足球发展三大难题|关注
如何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专家解读教育部等三部门最新文件→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学生“想学、学会、会学”,是好课堂的重要因子|支招

欢迎订阅

扫码订阅2024年《人民教育》杂志


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人民教育
《人民教育》杂志官方订阅号。《人民教育》是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全国性教育主流媒体,拥有73年历史。定位“思想高地、行动智库”,宣传解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引导社会教育观念,提供专业解决方案,推动教育现代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