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是第八单元课文《古人谈读书》,它汇集了古代先贤关于读书的智慧和经验。以下是对这段课文的详细解读:
第一部分(选自《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释:聪明且喜欢学习,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羞耻。
解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从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从不感到疲倦。
第二部分(朱熹的观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解释:我曾经说过,读书要做到三点:心思集中、眼睛注视、口中诵读。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解释:如果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都不专心,只是随便地读,这样绝对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解释:这三者之中,最重要的是心思要集中。如果心思已经集中了,眼睛和嘴巴难道还会不到位吗?
第三部分(曾国藩的观点)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解释:读书人读书,首先要立下志向,其次要有见识,再次要有恒心。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解释:有志向的人一定不会甘心处于下等地位;有见识的人知道学问是无穷无尽的,不敢因为有一点成就就满足;有恒心的人则一定能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