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平|冬神梨膏糖(散文)
文摘
文化
2024-11-16 11:20
安徽
点击蓝字长期关注千江月文艺
那天,天气晴好,阳光洒在黄浦江江面上,波光粼粼,我与老朋友林炳生在他位于上海浦西龙腾大道的永和文化海镒艺术美学空间重逢,谈笑风生。第二天上午,我又去拜访了诗意油画家范光陵先生,他的居所位于上海广西北路,九楼的高度足以让人俯瞰这座城市的喧嚣与繁华。我们品茗聊天,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两天后,结束上海的旅程,我坐朋友的车回池州。当日中午时分,我们路过常州。我的朋友俞二龙,常州中小企业协会的负责人,早已在他的工作室等候。吃完午饭,我正准备告别,却在俞二龙的工作室偶遇了一位特别的客人——王胜利,人称王冬神,常州梨膏糖技艺的传承人。他已73岁,体态精瘦而硬朗,脸上刻着岁月的痕迹,却依旧精神矍铄,健谈而亲切。我们一见如故,仿佛是久别重逢的老友。应他之邀,我与俞二龙一同参观了王胜利的梨膏糖厂和他的非遗传人工作室。阳光透过门窗,洒在那些古老的工具上,每一件都散发着时光的香气。王胜利一边带领我们参观,一边娓娓道来梨膏糖的历史和非遗工作室的故事。参观之余,我们在王胜利的工作室里坐下,品茶聊天,品尝他亲手制作的梨膏糖。那糖,甜而不腻,含在口中,慢慢融化,仿佛能治愈世间所有的不快。王胜利与我们分享了他和梨膏糖结缘的故事,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这门技艺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尊重。我惊讶地发现,王胜利不仅是一位梨膏糖文化的传承人,他还有着广泛的爱好,尤其钟爱书画,他还是国内多个知名书画家的经纪人。王胜利的梨膏糖之所以做得那么好,原来得益于艺术的加持。“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王胜利的生活,便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他的梨膏糖,不仅仅是一种甜品,更是一种艺术,一种生活的态度。他的工作室,不仅仅是一个制作梨膏糖的场所,更是一个文化的传承地,一个艺术的交流平台。夕阳西下,我与王胜利告别,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感慨。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还有人像王胜利这样,坚守着初心,传承着文化。他的身影,就像那块梨膏糖,虽然微小,却散发着温暖的光芒。王胜利的故事,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史诗,记录着常州梨膏糖的兴衰与变迁。他告诉我们,梨膏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那时的常州梨膏糖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药用价值而闻名。王胜利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他跟随师傅学习制作梨膏糖,从选材到熬制,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把控,力求完美。王胜利的工作室里,摆放着各种制作梨膏糖的工具。他告诉我们,这些工具有他师傅传给他的,有他亲手制作的,每一件都承载文化记忆和情感。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梨膏糖,轻轻地放在我们面前,那糖在阳光下闪着金光,仿佛是一块块珍贵的宝石。我们一边品尝着梨膏糖,一边听王胜利讲述他的故事。他告诉我们,无论自己走到哪里,都忘不了那块梨膏糖。王胜利的工作室里,还摆放着他经纪的书画家作品。他告诉我们,他从小就喜欢书画,后来更是成为了国内多个知名书画家的经纪人。他说,书画和梨膏糖一样,都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艺术。他将书画的精髓融入到梨膏糖的制作中,使得每一块梨膏糖都充满了艺术的气息。我们聊着聊着,时间仿佛凝固了。王胜利的工作室里,充满了梨膏糖的甜香和书画的墨香,这两种香气交织在一起,让人心旷神怡。他告诉我们,他每天都会在这里工作,无论是制作梨膏糖,还是欣赏书画,他都乐在其中。他说,这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艺术。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王胜利的脸上,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王胜利说,他很庆幸自己能够继承这门技艺,也很庆幸能够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常州梨膏糖,了解这门古老的技艺。我们离开王胜利的工作室时,天色已晚。回程的路上,我心中充满了感慨。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忘记慢下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王胜利的生活,让我重新认识到,生活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传承,为了艺术,为了那份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王胜利的梨膏糖,不仅仅是一块糖,它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传承。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改变的,那就是我们对传统的尊重,对文化的传承,对艺术的热爱。冬神梨膏糖,出自王厂长。农村进城后,发挥已专长。生产梨膏糖,治疗咳喘畅。疗效被看好,名声逐渐扬。注册名冬神,确实合时尚。品种日增多,老少都欣赏。传承非遗物,国货优品上。媒体常宣传,为国争荣光。今日名声大,活跃青果巷。王总多才艺,常扮挑货郎。敲锣唱旧曲,行为艺术香。吸引八方客,老街出名堂。看似老顽童,艺高技术强。繁荣老街市,胜利己在望!期盼百花放,龙城变模样!一块梨膏,一生温情。止咳祛痰,清喉润肺,味甜易服,药食通用。冬神梨膏,一份源自唐朝的神奇礼物,一种源自久远的健康味道。王胜利的梨膏糖就像他的人生,充满了色彩和温度,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林清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一世安详》《人生没有草稿》《晨语》《禅思微箴言》《禅眼看尘世》《禅心贯日月》《清平智慧书》等。《人生没有草稿》《晨语》入围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千江月文艺》系林清平和海内外相关报刊编辑联手打造的文艺公众号。致力:1、向相关报刊荐稿;2、每年编纂一本《千江月文艺》精选。
《千江月文艺》投稿指南
一、说明:
1、散文、随笔、小说、杂文、评论:单篇800字以上;
2、新诗:5首以上;
3、旧体诗:10首以上。
4、稿后均需附作者简介、生活照片1张
二、投稿:
邮箱:qianjywy@163.com 微信ymyxz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