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长期关注千江月文艺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十月,正逢国庆佳节,举国欢庆。而我却沉浸在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中。父亲远逝的身影,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父亲,辈名徐克昌,原名徐义,又名徐毅,祖籍湖南省桃源县漆河镇。公元 1935 年 5 月 27 日出生在湖南沅江县。父亲自幼天赋异禀,三岁就能打算盘,七岁会下象棋,十岁帮人写春联。常与当地有名的富农和文化人汉森爷对诗、作诗,深得其赞赏。父亲出生时,家中雇有长工师傅和佣人,拥有三百多亩田地,是当地的大户人家。爷爷奶奶皆是文化人,读过私塾,思想开明、通情达理。父亲识字时,家中请来私塾先生,读了三年私塾。十岁时被送至当时的汉寿县国民中心学校,学习了两年国学(即如今的汉寿县第一中学,国学即汉学、中国学)。上学期间,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刚满 14 岁的父亲,于1949年8月的一天,在汉寿县街头毅然跟随一路南下的队伍,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 入伍后,父亲将辈名“徐克昌”改为“徐义”,以示紧跟毛主席、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此后,父亲随部队参与了解放湖南怀化、邵阳、衡阳、永州、桂林、柳州、南宁、海南岛等城市的多次大小战役与战斗,包括著名的“衡宝战役”。1950 年初,部队北上驻扎于河南漯河市休整。依照中央部署,准备南下东进福建前线,计划于 1950 年年中解放台湾。随着朝鲜战争爆发,中央决定暂缓行动。父亲奉命随部北上,志愿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 年 10 月 19日,随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奉命入朝作战。1951 年初,他被分配在后勤卫生部二所野战医院。先后担任火线部队专业卫生护士、护士班长、排长。那时的军医、护士,有仗打仗,战斗转为防守时,就地医治伤员、处理牺牲的战友。1950年11月1日著名的云山战役爆发。这天上午,南朝鲜第1师第12团在美军坦克的支援下,集中兵力向云山城北的志愿军第39军阵地发动猛烈进攻,企图为美军打开北进的通道,但遭到父亲所在的第39军志愿军的坚决阻击。这是父亲所在的39军入朝作战中首次与美军精锐部队交锋,即面对的是美军的王牌部队骑兵第一师。尽管面对强大的敌人,39军展现了顽强的战斗力。在坚守阵地攻坚战中,当时敌人的包围圈逐渐缩小,我方战士们陷入了绝境。父亲主动请缨,带领全排战士趁夜突袭敌人的指挥所。他们悄无声息地摸近敌人营地,凭借出色的身手和过人的胆识,解决了岗哨,成功潜入指挥所,获取了关键情报,为部队的突围创造了条件。最终歼灭了美军骑兵第一师1800余人,取得了重大胜利。1950年11月24日1950年11月24日,美军第8集团军主力在西线向鸭绿江发起总攻势,父亲和他所在的志愿军第39军诱敌进入清川江一线预设战场,在云山以南的明堂洞、上、下九洞地区阻击北犯之敌。有一回,部队在行军途中遭遇了湍急的河流,桥梁被敌军炸毁。父亲毫不犹豫地和其他战友一起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支撑,让战友们踩着他的肩膀过河,确保了部队的顺利通行。在一场攻坚战中,敌人的碉堡火力凶猛,压制住了我方的进攻。父亲冒着密集的子弹,扛着爆破筒,在战友的火力掩护下,凭借灵活的身法和无畏的勇气,接近碉堡并成功炸毁,为部队打开了前进的道路。11月25日,在德川和宁远分别歼灭了南7师和南8师,然后向西南大迂回,形成对美韩联军的包围之势。为了打破美国政府打着“先停火,后谈判”的幌子,企图争取时间整军再战的阴谋,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协同下,突破“三八线”,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起了这次战役。第39军奉命在高浪浦里以东地段突破敌临津江防线,准备一举解放汉城。战斗于1950年12月31日黄昏时分打响。在阵地争夺战中,战斗异常惨烈。父亲所在的连队接到了必须坚守阵地三天三夜的死命令。第一天,敌人如潮水般涌来,炮弹像雨点般倾泻在阵地上。父亲和战友们趴在战壕里,双眼紧盯着前方,手中的枪一刻也没有停歇。他的脸上沾满了泥土和鲜血,却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当敌人冲到近前,他指挥全排猛地站起身来,怒吼着:“杀啊!”端起枪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他的身手敏捷,每一次挥刀都带着必死的决心,敌人在他的面前纷纷倒下。第二天,敌人的进攻更加疯狂,飞机不断地轰炸,炮弹几乎将阵地翻了个遍。父亲的身边不断有战友倒下,但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位置。他的耳朵被炮弹震得嗡嗡作响,眼睛布满了血丝,但他的目光依然坚定。在一次敌人的冲锋中,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肩膀,他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便又投入了战斗。他大声地鼓励着身边的战友:“同志们,坚持住!我们决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第三天,部队的弹药已经所剩无几,粮食和水也几乎耗尽。身为排长的父亲拖着疲惫的身躯,在阵地上匍匐着来回穿梭,收集着能用的武器和弹药,坚守在阵地。可无情的命运却向他伸出了魔爪。突然美军投下大量的细菌毒气燃烧弹瞬间在阵地上爆炸,如恶毒的毒蛇,狠狠咬中了父亲的左小腿,鲜血汩汩流出。父亲痛苦地倒在地上,身边的战友见状,随即扯开一道白布快速帮父亲包扎好伤口,继续坚守在阵地上。在这场激烈的阵地争夺战中,父亲虽身负重伤,但展现出了无比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勇气,以多种方式鼓舞着战友们。当战斗陷入胶着,敌人的炮火愈发猛烈,战友们出现了短暂的犹豫和恐慌时,父亲猛地站起身来,他身上的硝烟尘土仿佛是战斗的勋章。他大声吼道:“同志们,我们身后是祖国,是亲人!我们退无可退,唯有死战到底!”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穿透了枪炮声,直达每个战友的心底。父亲挥舞着手中的枪,眼神中喷射出坚定的火焰,仿佛在告诉大家:“跟我一起冲,胜利必将属于我们!”他不顾自己身负重伤,冲到一位受伤的战友身旁,将其扶起,一边为他包扎伤口,一边鼓励道:“别怕,这点伤不算什么,咱们一起挺过去,一起把敌人打回老家!”那位战友看着父亲坚定的眼神,重新燃起了斗志,握紧了手中的武器。在短暂的休息间隙,父亲拍着战友们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咱们是一个整体,一人倒下,其他人顶上。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打不赢的仗!”他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温暖着战友们疲惫而紧张的心灵。父亲始终身先士卒,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像一面旗帜,引领着战友们勇往直前,不畏强敌。在排长父亲的鼓舞下,战士们怀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死死地坚守住了阵地。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敌人疯狂的进攻,哪怕伤亡惨重,也没有丝毫退缩。经过数日的鏖战,敌人的攻势逐渐减弱,我方抓住时机发起了反击。战士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阵,喊杀声震天动地。最终,敌人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我方成功地夺取并守住了阵地。没过几天,父亲所在的39军便最终突破敌临津江防线,解放汉城,进占水原,与友军一起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广大地区。飘扬汉城上的军旗,见证了战士们的英勇和牺牲,也宣告着胜利的荣耀。此后的朝鲜战场上战况一天比一天激烈异常,犹如熊熊烈火燃烧不止,当时的战地医院里缺医少药。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父亲感染了严重的伤寒病毒,被美军细菌毒气击穿的腿部伤口严重化脓,开始溃烂。有一天,随军医生看着面色苍白、气若游丝的父亲,无奈又悲痛地判定他已临床死亡,无可奈何地将他与其他牺牲的战友放置战地医院临时太平间,等候战斗结束后掩埋。然而,战斗结束后,一位细心的战友竟听到父亲发出细微的呻吟声,一摸呼吸,发现尚有微弱的气息,这真是黑暗中闪烁的一丝希望之光。他急忙大声呼喊:“医生快来,他还活着”那声音带着无尽的惊喜与焦急。随即,战地军医迅速赶来抢救。随着战争形势逐渐好转,父亲不久便与其他伤员战友一同转回国内。在当时的西南军区重庆疗养院,父亲开始了漫长的疗伤之旅。这一年的疗养时光,父亲如同在寒冬中等待春天的种子,默默承受着伤痛,顽强地与病魔抗争。经过不懈的努力,父亲伤病痊愈,左小腿终于得以保全,但那触目惊心的大伤疤,却永远留在了腿上,它像是一枚沉默的勋章,更是朝鲜战争中美帝发动细菌毒气战的有力罪证。每当病塌床上的战友们提起父亲,无不充满敬佩与同情:“徐义同志可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的英雄啊!”在重庆疗养院,父亲的疗养生活充满了挑战与坚韧。初到疗养院时,父亲的身体极度虚弱,每一次呼吸都显得格外沉重。房间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洁白的床单上,却无法驱散他心头的阴霾。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房间,护士会温柔地唤醒父亲,为他测量体温和血压。父亲总是强撑着微笑,感谢护士的照顾,尽管那笑容中透着疲惫。疗养院里的日子缓慢而单调。父亲需要按时服用各种苦涩的药物,那些药丸仿佛是他必须战胜的又一批敌人。他会坐在窗前,静静地凝视着远方,思念着战场上的战友,回忆着激烈的战斗场景,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重新站起来。康复训练时,父亲总是咬着牙,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每迈出一步,左小腿都传来钻心的疼痛,但他从未吭一声。“这点痛算什么,我能挺过去”他在心里给自己打气。有时,同病房的伤员战友会互相鼓励,分享着战场上的故事,他们的笑声和坚定的信念在房间里回荡。父亲的战友们对他死里逃生这件事,怀着无比的感慨与敬佩。在他们眼中,父亲的经历堪称奇迹。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被那恶毒的弹片击中,又被病魔缠身,几乎被死神拽入深渊,却能奇迹般地重回人间,这让战友们深深感叹命运的眷顾。有战友说:“老伙计,你这是阎王爷都不收啊,注定还要和咱们一起为国家继续战斗!”语气中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未来的期许。也有战友感慨:“这就是命不该绝,老天都知道咱们的仗还没打完,留着你继续和我们并肩作战呢!”那话语里透着对父亲的信任和对共同使命的执着。还有战友握着父亲的手,激动得声音颤抖:“同志,你能活下来,是咱们部队的福气,是老天有眼,不让英雄就此离去!”在战友们心中,父亲的死里逃生不仅是个人的幸运,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他们在艰难的战斗中勇往直前,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父亲在疗养生活中,最难忘的事情或许是那次与一位重伤战友的深夜长谈。那是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整个疗养院都沉浸在静谧之中。父亲因为伤痛难以入眠,隔壁床同样重伤未愈的战友也翻来覆去。两人的目光在黑暗中交汇,彼此的痛苦与坚持都在这一瞬间传递。战友用虚弱却坚定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同志,咱不能就这么倒下,就算只剩一口气,也要为了胜利撑下去。”父亲紧紧握住战友的手,重重地点了点头。他们回忆着战场上的烽火硝烟,那些一起冲锋陷阵的瞬间,那些倒下再也没能起来的兄弟。说到动情处,两人的眼眶都湿润了。“等咱们好了,还要继续战斗,保卫咱们的祖国,守护咱们的家人。”战友的话语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有力。那一刻,父亲感受到了一种超越生死的情谊和责任,也更加坚定了战胜伤痛的决心。这一夜的长谈,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父亲后续的疗养之路,成为了他在这段艰难时光中最难以忘怀的温暖记忆。夜晚,月光如水,洒在父亲的床上。他常常在梦中又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醒来时,眼角挂着泪花。但新的一天到来,他又会充满希望地迎接新的挑战。当硝烟散尽,和平的曙光降临时,父亲已完全康复了,不久便奉命回到原部队。而此时的部队早已圆满完成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光荣任务,于1953年5月7日班师荣归国内,驻扎在辽宁营口大石桥镇。1956年年初,父亲奉命转业到当时的四川省重庆市工作。1960年年中,调回了原籍湖南。父亲回到家乡后,开始了新的生活,从事教育工作。但他始终铭记自己的战友和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将勇敢和担当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父亲经常给我们三姊弟讲述自己的战争经历,教导我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坚守正义和责任。宁静的学校里,微风轻拂着路边的垂柳。一天,父亲站在宽阔的操场上,凝望着远方,眼神中既有对往昔的追忆,也有对当下安宁的珍惜。曾经,他在战火中冲锋陷阵,热血沸腾;如今,他在平凡生活中默默奉献,温和从容。同事们谈到父亲,总是充满敬意:“徐老师可是我们这儿的大英雄,战功赫赫!”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1997年4月6日,父亲不幸因病逝世。尽管生命的乐章在中途戛然而止,但父亲留给我的精神遗产却如洪钟大吕,振聋发聩。他的童年,是聪慧与才情的绽放。算盘声清脆,象棋局精妙,春联墨香四溢,诗作才情飞扬。那是天赋的萌芽,是未来英勇征程的伏笔。当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父亲毫不犹豫地投身革命的洪流。他的脚步坚定,信念如磐,从南方的解放战场到朝鲜的冰天雪地,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无畏的足迹。在枪林弹雨中,他冲锋陷阵,毫不退缩;在伤病折磨下,他坚韧不屈,顽强抗争。他的勇气,如同燃烧的火炬,照亮了黑暗的战场;他的奉献,如同温暖的阳光,抚慰着战友的伤痛。那些勋章与荣誉,是他英勇无畏的见证,是他为国家、为人民付出的热血与青春的勋章。如今,父亲已离开我二十七年了。尽管岁月流逝,父亲的事迹渐渐被时间掩埋,但他身上的伤疤永远见证着那段历史,传承那份英勇与担当。他的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了后代前行的道路。
作者简介:徐鹏(笔名:财富兄),佛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佛山市小小说学会会员、《佛山文艺》作家训练营第2-3期学员、顺德区作家协会理事、文学志愿者服务队成员、南海区作家协会会员、外贸企业经营主。
《千江月文艺》系林清平和海内外相关报刊编辑联手打造的文艺公众号。致力:1、向相关报刊荐稿;2、每年编纂出版《千江月文艺》精选。
《千江月文艺》投稿指南
一、说明:
1、散文、随笔、小说、杂文、评论:单篇800字以上;
2、新诗:5首以上;
3、旧体诗:10首以上。
4、稿后均需附作者简介、生活照片1张
二、投稿:
邮箱:qianjywy@163.com 微信ymyxz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