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荫棠|杏林轶事(散文)

文摘   2024-10-20 15:25   安徽  


点击蓝字长期关注千江月文艺


听母亲说,外祖父当中医是自学成才的。年轻时,为了躲鬼子反,外祖父一家颠沛流离来到远离县城的三条冲,那里青山环绕,绿水常流。为了养家糊口,年轻的外祖父在一家乡村小学当了一名老师。
一次外祖父生了病,而且病情不轻。家中请了郎中为外祖父治病,几帖药下去,病情有所减轻。外祖父躺在病榻上无聊,就拿起郎中开的药方看,又将中药和方子上所写的药名一一辨认,时间一久,外祖父对中医和中药产生了兴趣。又托人买来了中医的书籍啃了起来,渐渐的他也能给自己开药方了,效果不比郎中的差。外祖父自学中医的事情传开后,当地的山民有个头痛脑热的,也来求外祖父看病开方子,名气越传越大,到后来,人们都叫他医生,而忘记了他是一名老师。
抗战胜利后,外祖父一家回到了县城,外祖父就一心一意地当起了中医。事情总是这样的巧合,母亲的外祖父也是一名中医,他精通妇科和儿科,在当地小有名气。更为巧合的是,母亲的外祖父曾给我父亲种过牛痘,至今,父亲的左腿和右臂还有种牛痘留下的疤痕。
解放后,外祖父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矿区办起了一家中西医联合诊所。外祖父早年曾在安庆六邑中学读书,英文基础扎实,因此外祖父不仅能开中医处方,还能用英文开西医处方,在当时,颇有名气,慕名求外祖父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当时,来矿区支援建设的一位苏联专家,因病住在矿工医院,中西医都治过,高烧就是不退,医生一时束手无策。医院慕名把外祖父请去会诊。外祖父通过望闻问切,了解苏联专家病情,又看了医生的中医处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说:”处方是对的,但必须调整剂量。”矿工医院大夫说:”既然处方是对的,为什么要调整剂量?”外祖父说:”西医讲究体重与药量呈正比,这个道理你们应该明白。中医不也是强调辨证论治吗?你们看看苏联专家牛高马大,他的剂量当然也要水涨船高!”在外祖父坚持下,加大了几位中药的剂量,苏联专家服了两剂中药后,高烧就退了下去。外祖父也因此一举成名。
一个月后,外祖父就成为矿工医院的一名中医医师。他当时还住在中西医联合诊所。每天,医院派两名护士来接他上班,因为外祖父腿有点残疾,走起路来,一踮一踮的。外祖父在矿区医院享有优渥的待遇,可外祖父总觉得不习惯。
那时县城与矿区之间没有通公交车,有时候,外祖父要回县城,总是由我母亲来接他,那时母亲还是一名小姑娘,正在上小学。外祖父牵着她的手,慢慢地走着。外祖父有一肚子故事,一路走一路讲。因此,母亲也有了许多故事。有时,外祖父还给母亲带来些小礼物,如蘸墨水写字的玻璃笔,让母亲欣喜不已。
没过半年,外祖父离开了矿工医院,又回到了中西医联合诊所上班。他离开矿工医院的理由是,听不惯胯子说的话,实际上,外祖父自由散漫惯了,受不了大医院制度的约束。大家对外祖父的决定除了唏嘘不已外,又奈何他不得。
光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到了那个非常时期,外祖父那时是镇上一家卫生所的医生,因为家中成份高,外祖父担惊受怕。新来的所长是一位转业军人,他听说,外祖父的工资比自己高一大截,怒气冲冲地说:”一个牛鬼蛇神比我的工资还高,像什么话!”他立即决定,把外祖父工资砍掉了一半。外祖父忍气吞声,不敢说半个不字。没过多久,外祖父突发心脏病,走完了他坎呵一生,享年60岁。

作者简介:叶荫棠,1941年生,安徽铜陵人。原铜陵市教委教研员,安徽省特级教师。

千江月文艺系林清平和海内外相关报刊编辑联手打造的文艺公众号。致力:1、向相关报刊荐稿;2、每年编纂出版《千江月文艺》精选

《千江月文艺》投稿指南 

一、说明:

1、散文、随笔、小说、杂文、评论:单篇800字以上;

2、新诗:5首以上;

3、旧体诗:10首以上。

4、稿后均需附作者简介、生活照片1张

二、投稿:

邮箱:qianjywy@163.com 微信ymyxzjq

千江月文艺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