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心
敬
老
爱
在
重
阳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传统
节日
重阳节
小小的仪式
大大的情怀
新的一周
从升旗仪式开始
在幼儿的心里种下一颗尊老爱老的种子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叫“老人节”,是一个属于敬老爱老的日子。因此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孩子们体验与老人浓浓的亲情,并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爷爷奶奶的爱。
传统
节日
升旗仪式
升国旗,奏国歌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升旗手的拉动中冉冉升起.....随着国歌的响起,孩子们仰望着飘扬的国旗,脸上洋溢出自豪与神圣的神情。
传统
节日
才艺表演
大七班带来了精彩的表演《中华孝道》,让我们知道作为幼儿园的小朋友,我们应该发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在重阳节这天,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重阳节与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也被附上了一个神话传说,也是登高习俗的“起源”。该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桓景,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
仙人为桓景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给了他一把降妖宝剑,并秘密传授降妖剑术。桓景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仙人送给桓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桓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登上山去与恶魔决斗。桓景手持降妖宝剑,将瘟魔刺死,瘟疫消除。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三: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登往高处乘清气升天。
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赏菊:
重阳节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便是这一习俗的真实写照。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至今仍盛行,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南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雝雝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故乡欢迎我的仪式如此盛大,
大路,小道两旁以及所有的山坡。
都站满了菊花,
那些有名字的,没名字,
都仰着小脸看向我回家的路口,
不用低头,一股熟悉的香气扑鼻而来
那是山村的气息,
那是母亲端出的菊花茶,
咽一口,我醉倒在乡愁里。
多少年了,我的小雏菊仍然是当初的模样
怀抱一团正艳的菊花,
我想起了他
那红的,黄的,恍如隔世的情话
那淡紫色的,才是这些年我寄回的梦
就那么小巧而幸福地,开在深秋的风里
——徐志摩《 重阳节的菊花》
重阳节的时候,缸里的蟹就满了,那时我们都有得吃,而且每人得吃一大只,或一只半……在黄昏,移桌子到隔壁的白场上的月光下面去吃。更深人静,明月底下只有我们一家的人,恰好围成一桌,此外只有一个供差使的红英坐在旁边。谈笑,看月,他们直到月落时光,我则半途睡去,与父亲和诸姊不分而散。
这原是为了父亲嗜蟹,以吃蟹为中心而举行的。有蟹的节季里的月夜,无端也要举行数次。不过不是良辰佳节,我们少吃一点,有时两人分吃一只。我们都学父亲,剥得很精细,剥出来的肉不是立刻吃的,都积受在蟹斗里,剥完之后,放一点姜醋,拌一拌,就作为下饭的菜。
——丰子恺《忆儿时》
最热闹的还属九月九庙会。济南的重阳节庙会是在南圩子门外的大片空地上,西边一直延伸到山水沟。每年阴历九月,从全省各县府,甚至从全国各地来的艺人会聚于此,马戏团和戏班子纷至沓来,变戏法的、练武术的、说快书的、玩猴儿的、耍狗熊的,应有尽有。他们各自圈出地盘,搭起席棚,席棚有大有小,至少有几十座,每个席棚留有一个出入口,卖门票收钱。还有卖米粉、炸丸子、豆腐脑的担子,卖花生米、糖果、柿子的摊子,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柿子是济南南山的特产,个大色黄,非常诱人。
——季羡林《九月九庙会》
对老人的尊敬与爱,
不应止于重阳,
而在于每日的点滴相伴。
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感知,
也不应止于了解,
而在于体验、感知和尊重。
让中国宝贝,认真过好中国节日,
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重
阳
排版|胡桂英
编辑|胡桂英
初审|何 玟
终审|胡庆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