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无前例,国家债务大转移,财富大变动

财富   汽车   2024-09-13 21:15   山西  

点击关注“远见研究局”,再点击右上角···,选择设为星标,文章每天自动推送


关注远见研究局以远见,把握时代洪流

巨大的债务转移和财富变动。

如果推选一个关键词来形容今年宏观市场的显著特征,“搬家“必能获此殊荣:

一边是央行屡次释放信号,敦促“存款搬家”让大家消费未果;

另一边,是债务大规模“搬家”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我们每个人正在成为这场史诗级债务大转移的见证者。

为什么存款搬不动、债务搬家却势不可挡?一切要从今年的宏观形势说起。

住房市场持续处在收缩区间等现状导致的“财富缩水”预期,使得普通人“以存代花”,不敢消费,一系列数据足以说明问题:

今年以来,北上广三大一线城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集体现负增长

北京上半年餐饮业利润同比下滑88.8%,上海则直接亏了7.7亿

各类消费金融、网络金融业务首当其冲,讽刺的是在各行业就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催收员”成了各大金融公司抢着要的香饽饽。

衣食住行等必需消费都“能省一点是一点”的当下,“引诱”居民和企业部门,通过上杠杆来消费、投资更是难上加难

房贷为例,居民杠杆不增反降

截止6月,全国房贷余额37.79万亿,相较于2022年最高点的38.9万亿,缩水了足足1.1万亿。

个中原因,部分是因为借贷人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下,主动提前还贷降杠杆;

另一部分则纯粹因为月供续不上,剩下的房贷只能被银行按照坏账核销处理,这部分房贷余额,也就直接从全国房贷余额中被抹掉了。

这样的住房消费市场现状,传导到房地产开发产业链的上游,自然导致与地产相关的投融资大幅下滑。

从整体贷款市场来看,居民杠杆率已连续两年停滞,与此前20年间高歌猛进的增长态势,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要实现国家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确保整体市场的资金充裕性和流动性是必要前提。

因此,在居民、企业两大部门的债务市场面临熄火时,盘活市场的重任,就落到了政府部门肩上:

今年前7个月,中央政府新发行国债已经超过了2021年全年的发行总量,达到6.75万亿;

2021年至今的国债整体余额增长率,达到将近40%,从2021年底的22.5万亿,暴增至今年7月的31.3万亿;

在此期间,政策性银行债也增长了约18%,从19.7万亿上升到了23.2万亿。

也就是说,不到三年时间,中央政府部门新增了12.3万亿的国家债务。

根据高盛统计,目前国内整体债务市场中,中央政府的份额占到了37%,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新发国债的资金用途,主要集中于农田水利、应急防灾、国家基础设施、粮食能源、科技创新、社会保障等领域——

房地产、地方基建、居民及企业债市冷清的环境下,“以工代赈”、拉动配套的“救火”意味明显。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正在“被动上杠杆”。

自2021年地方土地财政发生转向后,城投融资额从2021年的7万亿,直线降至2023年的5.1万亿,两年间净融资额降了约27%

也是在同一时期,中央开始要求地方严格化债,主要表现在:

一是严控新增债务;二是把城投债务用政府债券等方式透明化,实现“隐形转显性”。

而两年间少增的1.9万亿债务,在42万亿的存量政府债券、60万亿的城投债务面前只是杯水车薪。

因为如果按照3%的融资利率来计算,每年地方政府需要偿付的利息,仍超过3万亿——

少增的1.9万亿融资额,完全不足以抵消存量债务每年3万亿的利息。

而由于利息是刚性的,随着债务展期,负担只会越来越大,杠杆率也将越来越高,地方政府由此陷入一个“被动加杠杆”的循环中;

亟待通过盘活现有资产偿债、低利率置换高利率、境内债置换境外债的“化债三板斧“,来打破这个循环。

这次债务大转移,虽然在国内堪称史诗级别,但其实类似的宏观调控方式,在发达国家发展史上并不算新鲜: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杠杆率由61%飙升至117%,通过债务转移,政府部门挑起了居民及企业部门的担子,实现了纾困效果;

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地方政府自90年代初,大力加杠杆、搞基建

90年代中期,继续通过中央政府上杠杆,开始振兴投资和出口

配合央行的“零利率”政策,日本政府兜底经济活动,25年间,政府债务率飙升至近400%

现如今,历史的大潮将我们推向了与当年的美国、日本相似的境况

这一次,我们是否能通过债务转移顺利过关?——

敬请期待。

关注远见研究局以远见,把握时代洪流

远见研究局
用远见把握时代洪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