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重压”下的何去何从?

文摘   2024-11-24 19:09   广西  


最近有朋友问:“驻村工作挺惬意吧,贴近乡村生活,自在得很呐。”


我反问:“咋会这么觉得?”


对方讲:“能亲近大自然,远离机关繁琐,多舒心,还能助力乡村振兴,成就感满满。”


我说:“要真这么好,咋常有驻村队员盼着期满回城,现在主动申请长期驻村的又有几个呢?”


对方感慨:“原以为轻松,看了些驻村实情才明白,和想象差太远。”


是啊,没亲身扛过驻村的压力,没尝过驻村的酸甜苦辣,实在没资格谈这事儿。

为达指标,驻村队员身心俱疲又贴钱

驻村工作是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本应合理规划、稳步推进,可现实里,部分地方把“任务下压、责任兜底”玩到极致。


上头不好统筹、难啃的“硬骨头”,一股脑抛给驻村队伍,美其名曰“细化分工”“压实责任”“属地一线落实”,拿考核、通报、频繁督查当“紧箍咒”。


从驻村第一书记到普通队员,都像在荆棘丛里穿梭,苦不堪言,明知棘手,也得硬着头皮上。

某村的小李给我发来一段倾诉,经他同意,摘录在此:

“眼瞅着年关将近,本以为能缓缓,谁知道压力如山。前段时间‘乡村特色产业指标提升’,县里把目标分给各驻村点,村里再摊到我们队员头上。


讲真,为这事儿,前两年大家已绞尽脑汁,四处找渠道、拉投资,求遍能求之人,引进些产业项目。结果呢,市场变幻莫测,有的半途‘夭折’,村民埋怨声不断;这次再攻坚,真是力不从心,可上头一天几通报、催进度,完不成还扣绩效,只能接着‘死磕’。”


刚弄完这个,新难题又扎堆。“乡村危房清零”要百分百达标、“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不容有失、“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数据采集”限时交差……驻村事务没完没了,像汹涌潮水一波接一波,更别提日常台账、信息上报、纠纷调解这些常规活儿,单就上述三项,足以让人焦头烂额。


我负责的村里有几户危房改造“钉子户”,方便表述,叫他们甲、乙、丙家。甲家老人念旧,觉得老房子住惯了,咋劝都不愿搬离修缮;乙家经济拮据,凑不齐改造资金,愁眉苦脸;丙家子女在外地,对改造方案意见不一,相互扯皮。


面对不同状况,我们一户户磨嘴皮,讲政策利好、说安全隐患,争取理解支持。对乙家,帮忙申请补贴、联系低成本建材;对丙家,多次视频连线子女,反复商讨敲定方案。


为让危房改造合规达标,腿快跑断,嘴皮子快磨破,遇上有意向改造的,陪着跑手续、找施工队,在允许范围内争取最大优惠。过程复杂艰难,进展慢得揪心,可还得想法子保百分百完成,给乡村安全宜居出份力。


再说“适龄儿童入学巩固”,关乎孩子未来,本应水到渠成。偏有个别家庭观念陈旧,觉得读书无用,孩子能帮忙干活就行。村里拉出未入学孩子名单,要求我们驻村队员逐一攻克。


我负责片区有个孩子家长固执己见,任凭咋劝,坚称“读书不如种地实惠”。上边要求全员入学,是为孩子前程着想,可碰上这“油盐不进”的,只能迂回周旋,发动邻里、村干部齐上阵做工作。


有的队员急了,自掏腰包买文具、许承诺,就盼孩子能回校,结果还常碰壁。

基层工作压力大的根源在哪?


像小李讲的情况,在驻村工作里太常见,剖析根源。


其一,驻村处于最末梢,上头各项政策、任务都得在此落地生根,乡村发展、民生保障、环境整治等千头万绪,全汇聚于此,权责严重失衡,事无巨细都得扛,权力却有限,协调各方常遇阻。


其二,运行架构繁杂。对内,要联合村两委、发动村民小组协同,可村班子有时内部有分歧、执行力弱,配合度欠佳,驻村队员就得从中调和,还得带头冲锋;对外,要对接上级多部门,各部门要求、标准、时限不一,常疲于应付,信息传递、任务落实易断层、延误。


其三,“属地负责”成“万能枷锁”。但凡和村里沾边工作,不管难易,一句“驻村负责到底”就砸下来,毫无商量余地,工作出问题,驻村首当其冲当“替罪羊”,所谓“补贴”,与付出相比,简直杯水车薪,可能还不够为工作奔波的交通、通讯费开销。


如今驻村工作从单纯帮扶向全方位赋能乡村蜕变,不仅要“输血”帮困,更要“造血”兴产,提升乡村内生动力,对队员素质、能力、耐力考验极大,要求高、担子重,压力自然汹涌而来。

几点建议


给驻村工作减负、赋能的呼声早不绝于耳,咋破解困境呢?


其一,措施务实落地。各级别别光发文件、开大会喊口号,得深入一线摸实情,依驻村实际困难、需求定策略,让减负、帮扶精准有效,有切实可行细则,别让好经念歪。


其二,杜绝形式“复辟”。前些年清理“过度留痕”“挂牌泛滥”有成效,但稍有松懈就反弹。像工作台账,本为记录轨迹,结果成应付检查“装饰”,驻村队员熬夜补、瞎编造,劳民伤财。得从根源斩除形式主义,转变检查导向,重实绩、轻虚表。


其三,厘清职责归属。上级部门收回无端下派任务,担起主责,别当“甩手掌柜”;村两委强化主体意识,主动作为,与驻村队伍紧密配合,形成工作闭环。专业事务专业团队主导,驻村从“大包大揽”转向“精准引导”,释放精力深耕乡村特色,挖掘发展潜力。


盼着有朝一日,驻村岗位成“香饽饽”,人才踊跃投身乡村建设,那时乡村振兴才更有盼头、更具活力。

欢迎大家畅所欲言,共商驻村发展。

凌晨一点呀
每天写1000字,一年36.5万字,10年365万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