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蓑翁论书”蓝字,即可关注本公号。
第一则:8月1日,来自网易云音乐随机推荐的王喂马的《骏马谣》,这也是在刚刚过去的七月里、个人聆听次数最多的一首民谣。
初听《骏马谣》时,正值个人家庭和生活场域再遇小小波折的多事之夏。在“一地鸡毛”式的生命境遇之下,耳边传来王喂马青春而又沧桑、悠远而又笃定的声音,实在让人感觉温暖。
“骏马”是一个距离当代都市生活太过遥远的词汇,却又是在科层制、工具理性和无处不在的权力机制笼罩下,让每一位曾经青春飞扬、曾经热泪盈眶的理想主义者,再次跟自由、跟彼岸、跟不羁灵魂紧密相连的重要意象。即便我们此刻“睡着榻榻米”(麻园诗人)、即便我们仍然“一无所有”(崔健),但我们仍然能够在飞马奔驰的想象中,让已经负重不堪的自我重新起飞,感受片刻的“心外无物”(王阳明)。
这首歌的最为精妙之处,在于其对照绵长的结尾——第一遍唱词为“你是骏马,是骏马,嘿吆”,第二遍为“你是骏马,是骏马,是自由”,第三遍则在“你是骏马,是骏马”后戛然而止。生活的百般滋味,在于奋斗之后的一声叹息,在于终获果实之后的自由欢呼,然而跟幸运而至的片刻自由相对应的,则是大多数生命时光里的壮志难酬、深夜痛哭与无法承受之轻重——戛然而止的休止符背后的万千深意,歌者自知、听者自知、历经人生百味者自知。
第二则:8月4日,来自台湾方言民谣唱作人罗思容的早期代表作《七层塔介滋味》。
之于台湾方言民谣和乡土民谣,林生祥、胡德夫等男性唱作人作品跟自己的相伴,都已经在十年以上;然而惭愧的是,罗思容这位优秀的女性唱作人,我是直到上周,才在好友宁二兄和他的“土地与歌”微信群的分享中才了解到。准备带爱侄辰辰去听罗思容8月中旬在南京1701的专场演出,这两天空闲时,一直在聆听她的作品,为现场观演做功课。
语言不只是形式,也是内容,是身份与文化认同。罗思容的民谣唱作,既然选择了客家话作为表达载体,其传递的,就是一种原生式的身份追寻与乡土认同。这种追寻与认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复古”,而是在探究自己生命之源的基础上,以现代之语境和人本主义之方法,重新审视自己作为女性、作为客家人、作为现代人的存在方式与生命状态。
这首歌以简单的木吉他和弦为平凡生命旅程之经,以呜咽的提琴声为女性隐秘情感之纬,以凄切而又深情的人声歌唱为命运经纬之点题书写,共同传递客家女性在历史重负与当代台湾社会变迁的双重作用下的情感与生活境遇。这样的表达,虽含蓄、但坦诚,虽隐忍、但真切,“七层塔”言喻的情感与现实压力、欲望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张力,让人无比动容。之于女性听者,它能释放您的主体性生命能量;之于男性听者,它能促使你深思当今社会的性别结构与性别政治。
深夜聆听,感动满满而又思绪万千。也诚挚推荐给大家。
第三则:8月25日,来自生长于齐鲁大地的优秀流浪民谣歌手李锐改编自海子名诗《日记》的民谣《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李锐与孔子算是同乡,跟孔子周游列国类似,80后的李锐多年来在全国各地流浪、周游、巡演。今晚推荐的这个版本,是他2019年以“寂静生长”为主题的全国巡演的最后一站——上海老牌Live House育音堂演出时的现场录音版本。
孔子周游列国,为的是实现自己复兴周礼的政治理想;而李锐的全国周游,则只是在浪迹天下的旅途中,放飞自我的灵魂与生命能量。这首歌是山东人李锐在上海创作和演绎,而它的歌词,又是一位在北京求学、工作的安徽人于新疆德令哈创作。这种多重地域之间的转换与对话,传递的是“天下朋友皆胶漆”“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无产者之间的惺惺相惜与共鸣。
今天我们追溯1980年代,往往会冠以“理想主义”“文化复兴”等词汇,而以自戕的方式让自己生命终结于八十年代末期的海子,以他与时代的格格不入,来给那个经济大潮袭来之前的年代,以更为多元的定义与命名。
三十年过去了,在这个看似物质已经极大丰裕的年代里,还有李锐这样“无产者”状态的纯粹民谣歌者,以自己的质朴、粗粝和汹涌情感,来重新歌唱海子的这首诗。这样的改编与歌唱,在如今这个时代里,同样具有很强的典型与样本意义。
小鱼在给《北京晚报》撰写黄灯老师的《我的二本学生》一书的书评时,用“被遮蔽的大多数”来作为标题。李睿珺导演十多年前接受我访谈时,也强调他的电影关注的全国为数一亿多的农村老人,同样在人口基数上,理应是中国的“主流人群”。感谢网易云音乐这样的平台,让李锐这样的“大多数”之声,还能被有缘之人所听到。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今晚只属于他自己”——我们最后一次面对草原抒情,把石头归还给苍茫大地,愿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善良人民。
(本文内容全部来自蓑翁在2024年8月份于微信朋友圈分享推荐的音乐及其点评、感悟,配图来源于网络。以上音乐均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中查询聆听。)
如果对本文感兴趣,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这里是:蓑翁论书,微信号: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个人原创作品发布平台,从书出发,畅谈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与艺术,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转载、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邮件24627449@qq.com或添加个人微信号:batongyang(注明“蓑翁论书”读者,并告知真实姓名和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