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蓑翁论书”蓝字,即可关注本公号。
帮助大家完全看懂近期热映的高票房电影《抓娃娃》、而推荐的八部可供延伸阅读参考的优质学术著作:
1.《学做工》:译林出版社引进出版的英国文化研究大家保罗·威利斯的这部关于职业、气质与文化的代际传承的经典作品,近来频频被网络媒体引用,用来分析特朗普新近选择的竞选副手搭档万斯所代表的阶层群体与文化取向。
而这部作品,恰恰跟《抓娃娃》构成一种二律背反式的互文关系——一方面,它清晰道出工农出身的草根企业家,在子女培养与传承方面的平民气质烙印;另一方面,它又以阶层代际传承的大概率分布现象,点明平民出身的中低收入观众或拥有平民成长背景的中产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巨大喜悦与共鸣的情感与文化认同来源。
2.《县中的孩子》:林小英老师这部去年出版以来颇受关注的教育社会学佳作,道出了中学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在中国基层社会阶层流动中的决定性作用。《抓娃娃》之所以选择性遮蔽城市富人子女已经无需通过高考、就能就读海外顶级名校的事实,正是对于其目标主流观众的基本盘定位的精准把握。这种带有浓烈工农想象的富豪家庭生活,是电影所谓“造梦场”与“减压阀”之社会机能的重要体现。
3.《无声的革命》:梁晨老师这本书,讲述北京大学这样的国内顶级名校和苏州大学这样的国内知名高校,其工农出身的学生就读比例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一路下降。这种下降,很能解释《抓娃娃》里精准把握的工农出身的企业家在下一代培养的过程中的阶层下行恐慌,也同样是国内中产家庭普遍存在的“鸡娃”现象的一个重要注脚。
4.《基业长青》:管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其主要内容,就是讲述企业在传承与时代变异过程中的“长青”之道,也可以跟《抓娃娃》的家族企业传承的故事内核,形成有机对话。
5.《自我分析纲要》:文化社会学领域的一部经典小书,在书中,布尔迪厄把自己的生命旅程作为分析对象,系统运用自己提出的“文化—资本—惯习”理论进行分析演绎。
《抓娃娃》中,关于收入差异带来的交通工具、住所、生活用品、文化生活的落差“鄙视链”,正好跟布尔迪厄的原创性学术分析,构成完美对话。
6.《 同时代的北方》:作为“开心麻花”出品的作品,《抓娃娃》在剧情和美学气象上,有着浓厚的东北气质。本片高票房的背后,正是经济巨变背景下、为数不少的白领、中产和企业家面临职业动荡与人生抉择考验的真实写照。
刘岩老师这本新书里、之于当代东北文艺作品映照的东北重工业基地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社会文化生活问题的精准分析,是理解《抓娃娃》精准把握的大众社会心理的重要参考。
7.《拉扯大的孩子》:安超老师这部教育社会学佳作,讲述的是优秀子女养成过程中的文化家谱与家庭教育要领。这种倡导平民取向、主张自力更生、友善对待身边人的中国民间朴素养育哲学,正好跟《抓娃娃》里的所谓“穷养”设定,构成完美对话关系。
8.《“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程猛老师这本书,跟安超老师的作品类似,同样关注当代农家子弟借由教育实现的成长叙事。这种好好学习才能“出人头地”的逻辑线索,是《抓娃娃》里为孩子设定“穷养”成长路径的重要依据,也是一种不忘平民本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逻辑,让人动容。
(法)塞德里克·康《戈德曼审判》:本届法国电影展南京站个人观看的第一部电影,也是这次个人计划观看的影展四部电影中、最为期待的一部。影片几乎完全聚焦于庭审现场展开,看似平铺直叙、枯燥乏味,实则镜头语言和影像调度手法极其讲究。控辩双方的激烈争论,被告、证人与观众情绪的此起彼伏,以及每个人陈述当中清晰透露的政治立场、族群取向与过往履历之间的巨大差异,使得这样的庭审影像呈现,成为“二战”后法国社会的一个寓言式缩影。程序正义与罪行事实之间的张力,历史包袱与左右分野之间的撕裂,人性幽暗与宏大叙事之间的反讽,都在这不到两个小时的“审判”中呈现无余。非常精彩、也非常“法国”的电影,五星推荐。
谢晋《舞台姐妹》:“光影江苏”第二季个人观看的第三部电影,也是谢晋导演问世于“文革”爆发前夕的一部戏曲题材电影。电影的剧情与意象走向,也分前后半段,呈现出一种承前启后的时代效应。前半部分写意式回顾全女班越剧近代以来流行于浙江乡村,而发展成为上海滩的主流戏曲的变迁历程,其姐妹双主角的人物设定、舞台场景传递的“戏中戏”效应,以及充分借鉴戏曲表现手法的影像语言呈现,都将越剧的魅力展现无余;而后半部分的当代政治文化史意义远大于影像本体的艺术性,充分呈现民间化、原子化与弱势化的越剧艺人,是如何在时代的革命洪流背景下,被发动与组织起来,化民间之文艺为革命宣传之文艺的完整历程。个人还有两点特殊的观影感受——一是电影跟姜进老师的越剧文化史研究佳作《诗与政治》之间的互文关系;二是多年前访谈新中国第一位文艺学博士罗钢老师时,他引用电影中的经典台词作为访谈结尾——“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唱戏”。
范俭《被遗忘的春天》:将范俭导演的《人间明暗》一书仔细阅读了两遍之后的功课性观看,也是时隔四年之后的又一次观看。疫情过后回望疫情的“抵抗遗忘”,自然之春与人间之狱的隐忍对比,灾疫面前的顽强生长与那些幽暗之处的窥视、攻击与“暗箭”——或许只有经过足够时间的沉淀,才能明白这部纪录片拍摄的极度不易与记录的丰厚价值。
(本文内容全部来自蓑翁在2024年7月份观看并推荐的电影,点评均为蓑翁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供大家参考。)
如果对本文感兴趣,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这里是:蓑翁论书,微信号: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个人原创作品发布平台,从书出发,畅谈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与艺术,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转载、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邮件24627449@qq.com或添加个人微信号:batongyang(注明“蓑翁论书”读者,并告知真实姓名和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