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2024年7-8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文摘   2024-09-03 07:10   江苏  

点击上方“蓑翁论书”蓝字,即可关注本公号。

侯丽《大庆》(三联书店):先后在同济大学和哈佛大学完成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的学习和训练的学者侯丽的一部以石油城市大庆的建城史为中心、展开的一部当代中国史研究佳作。作者采取面上的大庆城从无到有的发展史与点上的普通大庆职工晓华的个人生命史相结合的双线推进式写作,来呈现毛泽东时代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鲜活案例、石油这样的能源在新中国建设与发展史上发挥的关键作用、大庆建城史过程中社会主义文化之于城市规划设计的至关影响,以及在那些辉煌建设成就的背后、被掩盖的一代大庆人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与人生苦痛。借助于叙事生动的个人史与架构清晰的城市史之间的相互观照,我们既能明晰毛泽东时代的新中国在“一穷二白”基础上构建起初步完备的重化工业体系的体制奥秘与创业历程,也可以洞悉这种举国体制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发生转向的历史渊源与人本主义逻辑。非常值得推荐和细读。

(英)沈艾娣《政治仪式与近代中国国民身份建构》(江苏人民出版社):英国知名中国研究学者沈艾娣的一部代表性政治文化史论著,也是江苏人民出版社的第一品牌丛书——“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推出的最新作品。本书探讨的核心问题意识,是中华民国政府通过一系列跟普通国民紧密相关的政治仪式,来将民众从帝制社会里的“臣民”改变塑造成为共和体制之下的“国民”的完整历程。作者选取的剪辫、易服、国庆节日庆祝、民国缔造者葬礼、新旧历法变革等仪式,都是民国历史上“走向共和”转型历程中的代表性变革;而在论述分析过程中,作者之于媒体报道、名人回忆录、档案资料等社会史史料的熟练运用,以及对于相关史料背后的政治史、文化史和社会学意义解读,都可圈可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注重仪式变革之新的同时,作者同样注重等级观念、皇权思想、尊卑意识等帝制时代的“残留物”在民国政治仪式呈现中的遗存和难以消除的影响。凭借之于民国中早期政治仪式与政治文化史的出色解读分析,本书可以跟陈蕴茜的《崇拜与记忆》、李恭忠的《中山陵》等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力著,构成显著意义上的对话关系。值得推荐。

卢海鸣《南京近代建筑》(南京出版社):南京知名历史文化学者卢海鸣老师完成的关于南京近代建筑的一套三卷本体量的集大成式作品。这部篇幅、体量和学术价值均堪称厚重的作品,在广泛征引各类相关史料文献和过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1840-1949这百余年间、古都南京涌现出的众多代表性建筑立传,着实难能可贵。个人眼中的本书看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作为非建筑学出身的学者的作品,本书能够从城市史和文化史这一更为广阔的视角下,来梳理南京近代建筑的源起、沿革和变迁,而并非是单纯就建筑论建筑、就建筑学论建筑;二是作为拥有多年地方志工作经验的学者,作者具有将南京近代代表性建筑的解读,跟南京近代以来遭遇的城市变迁、政治风云与中外大环境迭荡的宏大背景结合起来论述的学术自觉,由建筑见南京城兴衰、见近代风云变幻、见中外万象更新;三是作为受过历史学系统学术训练的学者,作者在梳理南京近代建筑时,自觉采取年谱式的写作方式,即不只关注建筑本身的源起与沿革史,也同样关注在建筑里发生的相关重要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的梳理;四是作者作为历史学者,能够自觉秉承“历史学就是史料学”(傅斯年语)和“图像证史”(彼得·伯克语)的双重写作自觉,一方面几乎穷尽了南京近代建筑相关的一手史料文献征引(2023年年底出版的《陷都政治》等论著都在征引之列,由此可见一斑),并大量以史料原文来阐释重要建筑变迁,另一方面收入了这些建筑相关的不同年代照片、相关人与事资料图片、建筑设计相关档案图片等珍贵的各类图片,跟正文文字一起相辅相成,构成一部关于南京近代建筑的厚重图文文本。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从本世纪之初接触该研究开始,作者为这样一部重磅作品的研究与写作,足足耗费了二十多年人生最为精华的生命旅程;考虑到一直从事出版管理工作的作者、其学术研究与写作都只能完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本书“二十多年磨一剑”的完成,就更能难能可贵。想起了笔者另一位重要师友李恭忠老师“二十年磨一剑”完成《中山陵》一书的类似佳话,感动满满。

(巴勒斯坦)努赛贝 (美)戴维《故国曾在》(理想国&当代世界出版社):国内一线民营出版品牌理想国的品牌丛书——“理想国译丛”推出的关于巴以冲突问题的最新佳作。作者努赛贝出身于历史悠久的阿拉伯名门望族,且个人深度参与了当代巴以冲突的完整政治历程。在这部大部头的非虚构作品中,作者以巴以冲突的起源、演化和难解症结为中心,在充分借助于个人作为巴勒斯坦政治和学术文化精英的亲身生命体验的基础上,讲述这片土地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半个多世纪以来发生的种种“恩怨情仇”,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族群渊源和大国博弈背景。这样融合了亲历人生命分享和深度学术思考于一体的非虚构作品,非常有助于中国读者更为多元和立体地去理解巴以冲突。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原创和引进出版的关于以色列和犹太人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佳作,可谓层出不穷;而以巴勒斯坦为主题的优质作品,则可谓寥寥可数。从这个角度而言,本书引进出版的价值,不仅限于丰富中国之于巴以冲突的出版场域的产品面向,也同样是在“一带一路”的大方向背景下、国内关于“第三世界”国家研究作品引进出版的一部重要作品。值得重视和细读。

(美)马瑟斯《划清界限》(译林出版社):刘东老师在译林出版社主编的品牌丛书——“艺术与社会”译丛推出的一部最新作品。本书运用伦理学、艺术哲学与艺术社会学交织的学科视角,来探讨言行失德或引发争议的艺术家作品的传播、评判与影响。作为哲学学者,作者马瑟斯在书中条理清晰地区分了对艺术家的道德评判、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评判和对艺术作品的道德评判这三类面向不同的艺术评判层次,并以大量为读者耳熟能详的知名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生动案例,来阐述这三类评判层次之间的紧密关联与彼此张力。在西方国家“取消文化”盛行与中国注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评判标准的各自大环境中,本书之于艺术家评判与其作品评判的连接与区分,以及之于个人化评判与公共化评判的细致区分与探析,可以给中西双方当下盛行的围绕艺术创作、作者品行与道德伦理展开的广泛争议和层出不穷的现实案例,提供一个来自学术视角的探究与参考。值得推荐和细读。

阎海军《崖边农事》(北京大学出版社):十年前以关于西北乡村崖边的非虚构佳作《崖边报告》、而一举成名的作家阎海军新近推出的关于崖边的又一部佳作。本书以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为经、以崖边村庄里的农耕日常为纬,细致叙写崖边农业生活的当代变迁的同时,观照中国乡村农业生产遭遇的百年巨变。在叙写过程中,作者注重还原村庄农事的古今演化与历史变迁脉络,注重跟中国古代的各类农业典籍和反映农事的书面文学、民间文学的紧密对话,注重将个人之于村庄的生命体验、融汇到百年中国乡村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去观照和考察,使得这样的作品,既有非虚构文学的生动、温情与丰富细节,又有“三农”相关研究作品的开阔视野与问题意识。值得推荐。

任羽中(主编)《为国选士》(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一部汇聚了1917-1948年北京大学国文、历史、数学、物理、公民等学科的近400套考试真题,50多幅珍贵教育档案图片,以及出自蔡元培、胡适等北大师生的多篇代表性一手文献的重要史料合集。作为一部以招生考试真题为核心内容的史料集,本书既能帮助今天的广大读者,了解民国时期北大学人考选新生的判断标准、考察面向与用人取向,更能管窥北大作为中国一流高等学府,在选育知识精英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家国情怀、学术志趣与全球视野。谭徐锋老师编选的几篇重要一手文献,也是进入和了解当年北大的教学生态、学术氛围与学人志趣的重要史料,跟考试真题的正文内容相互对照、相得益彰,将北大何以为北大的文化底气与历史渊源和盘托出。透过这部史料集,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北大的校史文化底蕴与深厚学术传统,也能看到北大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的耿直(林小英老师语)、担当与“常为之新”(化用鲁迅先生语)。

汪民安《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友谊》(重光&上海文艺出版社):知名哲学和文化研究学者汪民安老师的最新文集,收录了其近年来接受国内外主流媒体访谈的代表性报道和相关随笔文字,其内容广泛涉及生命哲学、西方当代左翼思想、身体研究、日常生活研究、哲学的大众化与公共化等众多命题。尽管只是一部主题多元、彼此之间联系相对松散的文集,但凭借作者出色的口头表达与对话能力、以及由媒体提问而激发出的原创思想火花,这本小书,还是非常值得一读。其书名仿佛成为本书内容特色的一个隐喻,即书中访谈的较高质量,源于媒体记者的深入功课与一定的知识背景、为访谈创造的对话可能;而作为读者的我们,要想通过阅读,跟汪民安老师建立更为紧密的隔空交流关系,那么这本以大众媒体对话和短小精悍的随笔构成的小书,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进入路径。

杨华《县中》(华章同人&当代中国出版社&重庆出版社):中国社会学研究中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华中学派”的代表性学者、供职于武汉大学的杨华老师关于中国当今县域教育的田野观察与思考的学术随笔合集。作为一部文集,本书不可避免地存在前后内容有明显重复、部分论述的套路化色彩较浓等缺憾;但瑕不掩瑜,本书直面中国县域教育中存在的诸如县中衰落化、大众教育的阶层向上流动性推动力下降、教育明显“内卷化”与学生负担难减并行等重大问题与症结,敢于在充分田野调查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提出自己的探析、批评与建言。更为重要的是,本书呈现出的文风与学风,充分体现出“华中学派”立足平民与大众立场、坚守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根本价值理念、旗帜鲜明地倡导经验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学术气质。正基于此,本书不只跟林小英、程猛、安超等学者近年来的论著一道,堪称值得关注的中国原创教育社会学佳作,也同样是“华中学派”的一部大众学术研究代表作,值得关注和细读。


(本书单所收书目,全部来自蓑翁在七、八月份读过、最近三个月里出版、并且个人评星在四星或以上的思想历史社科类书籍,点评为蓑翁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供书友们参考。)


如果对本文感兴趣,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这里是:蓑翁论书,微信号: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个人原创作品发布平台,从书出发,畅谈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与艺术,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转载、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邮件24627449@qq.com或添加个人微信号:batongyang(注明“蓑翁论书”读者,并告知真实姓名和身份)!


蓑翁论书
源自微博@江海一蓑翁 的核心子栏目#蓑翁论书#,@江海一蓑翁 的个人原创文章发布平台,从书出发,畅谈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与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