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蓑翁论书”蓝字,即可关注本公号。
吴承恩《西游记》(中华书局):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个人最偏爱的一部作品,也是时隔两年之后的又一次重读,主要感悟,仍然是这部经典作品的多元阅读维度——之于政治史和社会史,可以管窥明代中后期因皇权专制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而带来的腐败横行、道德沦丧、人人言利与裙带政治;之于思想史与文化史,可以洞察儒道释在古代中国的三教合一,以及民间信仰中之于三教思想的混搭化、实用化态势;之于跨文化交流史,可以尽览前现代社会中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之于他者文化的我者文化投射与想象;之于社会学与组织行为学,可以以四人成群的观察路径,洞察东方文化语境下的人际关系、组织机制与成员互动制衡……这样的多元阅读维度与解读面向,正是其成为不朽经典的重要原因。
梁思成《中国雕塑史讲义》(三联书店):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任教于东北大学期间关于中国雕塑史的一份讲义。由于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正式著作,讲义内容显得提纲契领、非常简略。三联这个版本,配上了专业学者的详细注释、书中提及雕塑的大量精美黑白图片以及梁先生的影印手稿原稿,极大丰富了这部作品的可读性和资料价值,着实用心。这份讲义成书之时,梁先生年仅29岁。尽管如此,这份简略的讲义,却自始至终秉承中西艺术与文化的比较分析眼光,以及注重雕塑作品所处时代政治与社会文化环境分析的朴素的艺术社会学研究视角,往往寥寥数语,就直指相关雕塑的艺术价值优劣与时代艺术风貌特点,早早展现出一位顶级建筑学者的潜质。非常值得细读。
吴雪杉《大河颂》(人民美术出版社):一部相当精彩的关于黄河主题的中国现当代美术作品的研究论著。这些美术作品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和摄影等各个美术门类,在研究过程中,也注意探究它们跟《黄河大合唱》《黄河颂》等同主题的音乐作品之间的互文关系。探究这些美术作品当中的国家与民族认同、以及“人化的自然”(马克思语)取向,是本书研究的核心问题意识。而借由本书的美术创作脉络梳理,我们既可以了解黄河作为中国现代国家重要认同象征物的确立与演化之路,也可以管窥黄河主题的创作背后,从国家至上、救亡至上到人本主义的重新确立的时代政治与社会文化演进之路。值得推荐。
陆萼庭《钟馗考》(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已故戏曲学者陆萼庭先生关于钟馗研究的一部遗作。尽管是一部尚未完全完成的作品,但现有内容在钟馗传说起源与演化变迁历程的溯源、考证与梳理方面,完成得极其出色,还系统梳理了民间传说与戏曲作品中的钟馗主题创作脉络。上海古籍出版社为这部遗作的出版,考订与补充了大量相关注释,并选配了相关戏曲与演出的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图片,让作者生前未能面世的这部作品,以最好的样式呈现给广大读者,实在让人无比生敬。
(本书单所收书目,全部来自蓑翁在六月份读过、出版时间距今在三个月以上、并且个人评星在四星或以上的文学人文艺术类书籍,点评为蓑翁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供书友们参考。)
如果对本文感兴趣,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这里是:蓑翁论书,微信号: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个人原创作品发布平台,从书出发,畅谈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与艺术,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转载、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邮件24627449@qq.com或添加个人微信号:batongyang(注明“蓑翁论书”读者,并告知真实姓名和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