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号,伊朗政权对以色列发起了一次名为“真实承诺2”的大规模导弹袭击行动,伊朗政权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超过180枚弹道导弹。伊朗方面公布了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下令开始行动的视频,视频画面背景有三张人物照片,分别是今年7月在德黑兰遭暗杀身亡的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9月27日遭以军空袭身亡的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和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副指挥官尼尔福鲁尚。(来源:央视新闻)
这三张照片的表明:这是报复。
我想藉由这次事件,从博弈论的角度,讨论“报复”这件事。
首先介绍两个概念:
“以牙还牙”策略(Tit for Tat)和“公共知识”(Common Knowledge)
阿克塞尔罗德(Robert Axelrod)的“以牙还牙”策略(Tit for Tat),于1980年代提出。Tit for Tat在多轮博弈中具有很强的策略优势,解释了人类群体中信任合作机制的建立过程。这一策略不仅应用于经济学和政治学,还广泛影响了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领域。
以牙还牙策略的核心非常简单:首先合作,然后模仿对方的行为。具体来说,参与者在第一次互动中选择合作,如果对方在后续的回合中也合作,那么他们继续合作;如果对方背叛,他们在下一回合中采取报复行动,也选择背叛。然而,如果对方随后重新选择合作,他们也会回到合作状态。这一策略在计算机模拟和社会实践里,都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
陶哲轩的“公共知识”理论(Common Knowledge)
陶哲轩(Terence Tao)的“公共知识”理论(Common Knowledge)扩展了博弈论中的信息传播和透明性问题。
公共知识的定义是:某个信息不仅为所有人所知,且所有人都知道其他人也知道这个信息,并且这个循环可以无限延续。公共知识消除了个体间的认知不对称性,增加了互动的透明度。
在群体博弈中,公共知识的作用非常重要。当某个信息成为公共知识后,群体中每个个体都能够更有信心地做出决策,因为他们清楚对方的策略和预期。例如,在外交或谈判中,某个国家可能宣布对某项协议的承诺,并且通过媒体或其他公开渠道让所有相关方都知道这个承诺。这种公开透明的行为能够减少猜疑和不确定性,增加合作的机会。
陶哲轩的“公共知识”理论在解决群体互动中的不确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信息经济学或网络科学起到很大作用。尤其是在国际关系、谈判和法律中广泛应用。它解释了为什么一些策略的公开声明(如军事威慑、经济制裁)可以有效降低冲突,并促使合作。
基于这两个理论,我提出了以下假设:准备执行“以牙还牙”策略的人,还需要告知对方自己将执行这一策略。这样可以大幅增强合作,减少误判的可能性。
透明性:当博弈的对手知道你将采取“以牙还牙”策略时,他们就明白,如果背叛,将立即受到对等的惩罚。这种信息的公开性(即“公共知识”)确保了合作伙伴会尽量避免背叛,因为他们知道你将立即报复。
减少猜疑:如果这种策略是公共知识,那么每个参与者都能够信任对方会坚持合作,除非出现背叛行为。这样不仅能够维持长久的合作,还能够避免因猜疑和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必要冲突。
回到这次的导弹袭击行动。伊朗政权不仅仅需要告诉以色列政权,他们将报复,同时,伊朗政权还需要向他们的合作者表明:伊朗政权会报复。这才是这次行动的主要目标,而不是什么炸毁有价值的目标,或者杀伤有生力量。
以色列政权有着同样的需求。以色列政权同样需要告知所有的博弈对手,自己将会执行以牙还牙的策略。
如果不用行动昭告天下,自己一定会执行以牙还牙的策略,那么,无论是以色列政权还是伊朗政权,很快就会失去合作者的支持。很快垮台。
问题在于,参与博弈的各方都认为:自己的行动,并不是主动背叛,而是对对手背叛的报复。
中东问题的核心,我的理解是:到底谁先背叛谁?到底哪个行动是报复哪个行动是背叛?这是糊涂账,根本扯不清。
现实,不是一场回合制的博弈游戏。
接下来我们将看到,以色列政权的报复,伊朗政权的报复,对报复的报复,对报复的报复的报复……
无休无止。直到有一方精疲力竭,不再有能力博弈。
很多其它的事情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