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题文章
制度型开放与经济韧性:来自渐进式自贸试验区设立的证据
肖兴志 王振宇 章 立/5
定向降准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
刘 畅 马光荣/21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预期改善
刘洪愧/34
地方债务与产业结构转型:基于企业进入的视角
张清俊 李 倩 项后军/52
一次性财源与企业税负:基于高铁建设的角度
席鹏辉 林永沣/69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信贷风险溢价
刘子雨 李兴申/87
企业ESG表现对股价波动的影响
——基于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分析
何诚颖 吕 越 冯 鲍/103
先进技术设备进口如何影响本土产业链上游企业创新
韩 超 李鑫平/123
产权权利束分割与国有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于国有企业“脱虚返实”的微观视角
马新啸 黄晓珊 王心蕊/141
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市场一体化与城乡收入差距
秦 蒙 刘修岩 胡潇男/159
制度型开放与经济韧性:来自渐进式自贸试验区设立的证据
肖兴志 王振宇 章 立
内容提要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在百年变局的时代背景之下,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的制度型开放建设,对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综合运用区域经济数据、微观企业数据以及历史地理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制度型开放对于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型开放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且政策效果具有持续性和稳健性。同时,本文证实在城市经济韧性提升过程中,自贸试验区具有“头雁”效应,空间辐射半径约为350千米。政策效应的发挥,得益于供需推动效应、金融支持效应以及创新激励效应,但也受到城市市场可达性、创新法治环境以及制造业集聚基础的影响。本文提供了“在开放中提升经济韧性”的经验证据,发现了制度软环境对于韧性提升的重要作用,能够为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参考。
关键词 制度型开放 经济韧性 自由贸易试验区
作者简介
肖兴志,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教授,116025;
王振宇(通讯作者),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116025;
章 立,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116025。
定向降准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
刘 畅 马光荣
内容提要 本文利用2008年降低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自然实验,使用2005—2012年县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定向降准政策对县域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构造的双重差分实证策略利用了定向降准政策针对中小银行的特征和不同县初始银行业存款结构的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实施的定向降准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这一作用主要体现在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和促进第二产业增长上,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和消费增长的刺激效果并不明显。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定向降准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县域贷款,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的增长。本文还发现,初始不良贷款率越高的地区,定向降准政策对信贷扩张和经济增长的刺激效果越弱。本文的研究丰富和拓展了关于中国货币政策作用效果的文献,可为今后一个时期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定向降准政策 中小银行 经济增长 信贷扩张
作者简介
刘 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教授,100872;
马光荣(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100872。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预期改善
刘洪愧
内容提要 资本市场开放是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向,有助于推动构建更加完善的资本市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而改善企业预期。本文从制度环境演变视角分析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预期的影响及理论机制,并利用公司年报文本语调衡量企业预期,借助“沪股通”开通的准自然实验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第一,基准回归和稳健性检验都显示“沪股通”开通使得标的企业的年报文本语调积极程度显著提高,表明资本市场开放作为一种积极的制度环境变化有助于改善企业预期;第二,“沪股通”开通主要通过投资者关注效应、融资约束缓解效应、股权结构多元化效应、收益提升效应来改善企业预期;第三,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预期改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大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而对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启示意义在于,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预期改善具有积极作用,未来我国应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以促进资本市场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助推企业预期改善。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企业预期 沪股通 文本语调
作者简介
刘洪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100836。
地方债务与产业结构转型:基于企业进入的视角
张清俊 李 倩 项后军
内容提要 地方债务支撑基础设施投资以推动经济增长是我国许多城市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本文基于企业进入的视角,通过构建包含结构转型的索洛增长模型,探究了地方债务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及机制。理论和实证结果表明,地方债务提高了服务业企业进入数量占比,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并且这一结论在替换被解释变量和核心解释变量以及IV估计等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地方债务相对提高了工农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深化程度,在促使工农业产值提升的同时,其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从而使得工农业产值占比和企业进入数量占比下降,相应的服务业产值占比和企业进入数量占比上升,最终作用于产业结构转型。据此,本文提出要全面认识地方债务的经济效应,在管理好地方债务风险的同时,用好地方债务投资,特别是在当前民营企业投资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更应该发挥地方债务的投资推动作用,促进经济恢复增长。
关键词 地方债务 企业进入 产业结构转型
作者简介
张清俊,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710061;
李 倩(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710061;
项后军,广东金融学院金融与投资学院教授,510521。
一次性财源与企业税负:基于高铁建设的角度
席鹏辉 林永沣
内容提要 已有丰富文献从资本、劳动等要素流动性的角度讨论了基础设施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然而,政府投资的一次性财源属性及其对地方财政和经济的“直接”效应鲜被提及。本文以高铁建设为例,利用县区级层面宏观数据和全国税收调查的企业微观数据,分析了一次性财源对地方财政和企业税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作为大额一次性财源,高铁项目建设直接拉高了县区级GDP规模和财政收入水平;随着高铁项目的完工,地方财源急剧萎缩,为实现财政收入目标,地方政府提高税收努力水平,最终引起企业税负的提升。本文结果不仅为全面科学地评估高铁等政府投资项目的政策效益提供了新的视角,更挖掘了一次性财源对基层财政的深远影响及形成路径,这不仅有助于揭示近20年来中国基层财政收入变化轨迹的关键逻辑,也为企业实际税负地区差异性的形成原因提供了重要线索。
关键词 政府投资 税收任务 企业税负
作者简介
席鹏辉,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100006;
林永沣(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100872。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信贷风险溢价
刘子雨 李兴申
内容提要 全球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于其运行模式和信贷供给特征带来的脆弱性和复杂性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运用1987—2019年129个国家(或地区)的辛迪加贷款数据,研究了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传统银行在面对外部冲击时的信贷供给行为差异及其驱动因素。结果发现,当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时,由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获取能力弱于银行,其信贷风险溢价上升幅度明显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冲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美元贷款、境内贷款的风险溢价相对于非美元贷款、跨境贷款的风险溢价更低。贷款人所在国(或地区)的流动性支持体系越完善,该国(或地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溢价越低。对于借款企业而言,对非银行金融机构信贷的依赖程度越高,越容易受到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影响,其实际经营状况越容易恶化。本文为一国(或地区)防范化解外部输入性金融风险、推动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 辛迪加贷款 非银行金融机构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作者简介
刘子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102206;
李兴申(通讯作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100070。
企业ESG表现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基于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分析
何诚颖 吕 越 冯 鲍
内容提要 近年来,企业非财务性负面消息已成为影响股市波动的重要因素,其中ESG表现成为投资者关注的一部分。本文以2011—2022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季度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良好的企业ESG表现有助于降低股价波动风险。不同性质的市场参与者对企业ESG表现的关注度存在差异,ESG评级提高的企业更能引起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尤其是稳定型机构投资者的关注。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的关注都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的股价波动。同时,企业ESG评级提高还能降低投资者的异质信念,进而进一步缓解股价波动风险。而上市公司“漂绿”这一行为并不能降低股价波动。从分项指标来看,环境(E)、社会(S)、治理(G)和年度综合指标ESG的提高均能抑制股价波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资产规模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管理层具有海外背景的上市公司来说,良好的ESG表现更能降低其股价波动风险。因此,本文为市场监管者、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深化对ESG投资理念的理解的重要依据,使他们认识到通过引导企业ESG战略发展转型,可以提升投资者投资素养。本文有助于提高市场监管质量,为市场各方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ESG表现 股价波动风险 投资者关注 投资者异质信念
作者简介
何诚颖,嘉兴大学长三角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314001,广西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530004;
吕 越,广西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530004;
冯 鲍(通讯作者),广西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530004。
先进技术设备进口如何影响本土产业链上游企业创新
韩 超 李鑫平
内容提要 本文在探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之间内在关联的同时,基于手工构建的上游关键环节企业信息,研究了下游企业进口工业机器人对本土产业链上游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工业机器人在平均意义上会削弱本土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市场需求,从而对其经营绩效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抑制。然而,这一平均效应并不适用于市场势力较大且具备一定抗风险能力的企业,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和国有企业相对能较好地缓解下游进口工业机器人产生的抑制性影响。本文为如何平衡使用进口技术设备与维护本土产业链发展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观察视角,并为如何有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推进创新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产业链 上游企业 创新水平
作者简介
韩 超,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教授,116025;
李鑫平(通讯作者),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116025。
产权权利束分割与国有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国有企业“脱虚返实”的微观视角
马新啸 黄晓珊 王心蕊
内容提要 国有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关键目标。本文基于微观主体内部普通员工的视角,以中央企业分红权激励改革(148号文)的准自然实验为研究场景,考察产权权利束分割对国有企业“脱虚返实”的影响。研究发现,产权权利束分割能够促进国有企业雇员研发创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改善产业链预期,从而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实体投资收益,由此削弱国有企业的金融化动机,推动其“脱虚返实”。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效果一方面需要坚实的人力资本做支撑,在人才基础较好和稳定性较强的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另一方面则有助于相对落后国有企业的转型发展,在数字化水平和资本密集度较低的国有企业中更为突出。此外,产权权利束分割的“脱虚返实”效应有助于国有企业更好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本文不仅能够对国有企业雇员激励和金融化的学术文献做出创新性拓展,而且可以为党和国家做强做优做大国有实体经济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产权权利束分割 分红权激励 金融化 “脱虚返实”
作者简介
马新啸,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副教授,266100;
黄晓珊(通讯作者),广州南方学院会计学院讲师,510970;
王心蕊,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710119。
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市场一体化与城乡收入差距
秦 蒙 刘修岩 胡潇男
内容提要 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可能对区域一体化进程包括城乡间的一体化产生助推作用,进而影响城乡协调发展。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地级市层面的样本展开一系列实证分析与因果识别,发现省会规模的扩张可以通过促进城乡市场一体化、推动非省会城市工业增长等途径,在显著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的同时提升农村收入水平。关于城市样本异质性的讨论表明:省会规模扩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减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人力资本更充裕、人口具有一定规模或内部交通便利的地级市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果在理论层面深化了学术界对于城市集聚外部性的认识,同时在实践层面,从城市体系结构优化和城乡市场一体化的视角,为城乡协调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还有助于辩证地看待“强省会”战略的长期作用。
关键词 区域中心城市 城乡收入差距 面板数据 城乡市场一体化
作者简介
秦 蒙,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50014;
刘修岩,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11189;
胡潇男(通讯作者),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市分行,272008。
《财贸经济》网站及采编系统网址
cmjj.ajcass.com
微店扫码订阅
联系方式
订阅热线:010-59366555
合作热线:010-5936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