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我国服务业经济比重历史性的超越了制造业,这意味着以服务经济为主的时代正在拉开帷幕,这一趋势也与世界产业发展规律不谋而合。伴随着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我们不得不警惕“鲍莫尔病”陷阱。事实上,服务业生产率相对制造业生产率较低、增长缓慢正是造成产业转型中“鲍莫尔病”的症结所在。当前我国发展正面临服务业地位持续攀升,但其生产率却未能同步提升的“背离式”产业转型发展难题。同时,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在推动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实现其生产率的飞跃,跨越“鲍莫尔病”陷阱,成为亟待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服务业视角,以服务业对制造业投入定义服务业制造业融合,研究其对跨越“鲍莫尔病”陷阱的作用及内在机制。
本文利用中国税收调查数据及OECD-ICIO投入产出数据,研究服务业制造业融合对服务业相对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发现。第一,我国服务业对制造业投入有助于服务业相对生产率的提升;同时,我国服务业对制造业投入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服务业相对工资成本。第二,服务业对制造业投入水平的增加促进了服务业(相对)竞争效应、规模效应和创新效应,这是服务业对制造业投入提升促进服务业相对生产率的重要机制。第三,服务业投向高技术制造业、发达国家制造业对提升服务业相对生产率的作用更大;相比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投入对服务业相对生产率提升作用更明显。第四,以跨国数据展开研究,依然得到了与前面相同的结论,为跨越“鲍莫尔病”陷阱提供了世界经验。
本文研究结论对推动我国跨越“鲍莫尔病”陷阱,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政策启示。首先,要大力提升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水平。在新技术应用中探索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新发展业态;加快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升级,探索培育新业态;探索原材料工业和服务业等重点产业的融合;发挥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作用,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引领、行业骨干企业示范、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活力激发的效能。其次,要引导服务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实现更好的融合。鼓励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相关的两业融合,对相关产业融合给予政策支持;给予生产性服务业土地、金融、税收等支持,鼓励为向融合发展的企业和项目提供适应其生产和建设周期特点的中长期融资;鼓励服务业企业“走出去”和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引进来”,放开服务业进出口限制。最后,在关注“鲍莫尔病”、提升服务业相对生产率的同时还要避免过早、过快地降低制造业比重,要稳定制造业占比。保持制造业与服务业比重的基本稳定,防止制造业比重出现过快下降,以数字化转型重塑产业竞争优势。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本文立足于服务业制造业融合中的服务业对制造业投入视角,考察对服务业相对生产率提升和跨越“鲍莫尔病”陷阱的影响,这既为服务业制造业融合研究拓展了方向,又为解决“鲍莫尔病”解决寻找了现实路径。二是对于研究“鲍莫尔病”陷阱跨越,本文不仅关注到了服务业企业层面的生产率问题,还量化了服务业的相对生产率,为后续研究的服务业生产率及“鲍莫尔病”等相关问题提供了数据基础;本文另辟蹊径从服务业的相对竞争效应、规模效应和创新效应提升等路径考察了影响机制;并进一步从世界层面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全球范围内解决“鲍莫尔病”问题提供了有益方案。三是本文对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做了最大程度的拓展。以税调数据覆盖的中国大量企业为对象,突破了仅使用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使得结论更具普适性;本文还包括跨国研究,即将本文结论的适用性拓展到了世界层面。
《财贸经济》网站及采编系统网址
cmjj.ajcass.com
微店扫码订阅
联系方式
订阅热线:010-59366555
合作热线:010-5936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