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已有文献的缺憾,本文基于产品排序异质性的视角,区分了目的地核心产品和全球核心产品,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探究目的地服务分工对以上两类核心产品出口销售集中度的影响与机制,进而评估其在缓解国际市场细分下供需错配问题上的效果与路径。理论上,本文同时考虑了目的地服务分工在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的重要作用,得出两个待检验的研究假说。实证上,本文基于增加值贸易的核算框架,并将已有研究对于服务投入的计算拓展至开放经济,精准量化了目的地服务供应商在中国制造业生产中的参与程度,剔除了服务业中间品中的制造业贡献,规避了重复计算问题。
本文基础回归结果表明,目的地服务分工通过企业供给向目的地需求靠拢的方式缓解了供需不匹配问题。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目的地服务分工对目的地核心产品销售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路径实现:一是通过提供专业化的生产技术、高质量的中间品以及 “软信息”,支持企业实现符合目的地市场偏好的定制化生产;二是通过传递目的地消费者的偏好及行为习惯信息,助力企业实现信息的定制化推送,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本文在产品排序异质性的理论框架下,系统考察目的地服务分工对出口市场供需不匹配问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旨在为目的地服务供应商在解决供需不匹配问题中的具体作用形式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证证据,同时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不断细分的背景下,探索稳外贸的新路径提供有益的启示。根据本文结论,有如下建议。首先,面对出口市场供需错配加剧及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双重挑战,出口企业应紧抓目的地服务供应商作为“市场桥梁”的新机遇。企业应加强与这些服务供应商的深度合作,利用其在国际细分市场的精准洞察与定制化服务能力,实现从“规模导向”向“需求导向”的转变。其次,国家应构建以企业为中心的数字化支持体系,促进出口企业与目的地服务供应商的数据共享与协同创新。一方面,强化服务供应商在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整合作用,提升生产环节的灵活性与效率;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变化,指导企业精准营销,实现产品与市场的无缝对接。最后,政策需精准对接企业特性,特别是针对高复杂度产品或直面终端市场的企业,提供定制化政策扶持,如税收优惠、融资便利及国际市场开拓专项基金等,以激发其利用服务供应商优势解决供需错配的内在动力,进而提升整体出口竞争力,助力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研究视角的创新:相比从市场规模等宏观维度分析目的地特征对企业出口销售的直接影响,本文聚焦于目的地微观层面的服务供应商,探究其对企业出口销售的间接影响。(2)理论框架的拓展:本文将服务投入的影响分析从供给侧延伸至需求侧,填补了现有文献过多聚焦于供给端效应的不足,为解释国际贸易中的产品排序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证证据。(3)指标测度的改进:本文将服务投入的测度方法拓展至开放经济,并解决了已有相关指标的部分技术问题,为相关领域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新的测度思路。
作者团队由衷感谢匿名专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让文章的科学性、严谨性,以及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我们也由衷感谢《财贸经济》编辑部的各位老师们,正是您们高效及时的处理和反馈、专业细致的审阅和校对,让文章得以顺利修订并最终发表。在此祝愿《财贸经济》越办越好!
《财贸经济》网站及采编系统网址
cmjj.ajcass.com
微店扫码订阅
联系方式
订阅热线:010-59366555
合作热线:010-5936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