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等 │ 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

文摘   财经   2024-12-20 11:30   北京  

订阅季|点击封面
预定2025年九折包邮



原文标题   小银行发挥优势了吗:村镇银行设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作者简介
杨  晨,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250014;
朱  佳,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博士后,100021;
马九杰(通讯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100872;
刊 期  《财贸经济》2024年第12期(点击可查看当期目录及内容摘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积极发展金融领域五大篇章,“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而城乡融合发展和推进共同富裕正是金融作为“国之重器”应当支持的重点领域。长期以来,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学界讨论的重要话题。一部分学者认为,金融发展有助于金融资源流向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进而帮助缓解居民间的收入不平等;另一部分学者认为,金融发展会强化资源分配不均,更有利于高收入群体获取金融服务并用以改善收入增长,助推“强者恒强”。已有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针对金融体系中村镇银行的实践影响关注不足;二是尚待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解释县域金融市场机制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发展关系;三是仍需要更严谨的准政策实验和因果论推断考察小微正规金融市场发展对中国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在前人提出的理论模型基础上,我们从设立村镇银行这一事件切入,基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构建两部门模型,更好地剖释设立村镇银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容易发生“使命漂移”,由于存在这种现象,设立村镇银行会推动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这也是本文的核心观点,与之相对应的是若村镇银行严格贯彻支农支小的政策性目标,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农业农村的发展中,则能够帮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我们认为县域涉农产业基础薄弱和县域银行业存在竞争,导致村镇银行发生“使命漂移”,进而推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在实证方面,考虑到村镇银行的发展历史脉络,本文整理出2010—2017年909个县的平衡面板数据,使用渐进性双重差分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并进行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安慰剂检验和机制分析,确保研究结论是可信的。
研究结论包括:第一,整体来看,设立村镇银行并不能够帮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样本期内成立村镇银行会推动县域城乡收入之比平均提高2.12%。这为相关领域的长期讨论提供了一个扎实的中国证据。第二,机制分析发现,涉农产业基础薄弱和县域银行业的同质化竞争,是村镇银行发生“使命漂移”,进而推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第三,村镇银行“使命漂移”现象导致有限的金融资源从涉农产业部门流出,进而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负向影响。
据此形成的政策启示是:第一,继续探索对村镇银行总量控制和末位淘汰的管理制度,以削弱村镇银行加剧不平等的影响效应;第二,引导村镇银行回归服务“三农”的定位,鼓励县域中小银行助力涉农实体产业发展,以推动农民收入持续性提升;第三,强化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对村镇银行资产业务的指导,使其涉农业务比重超过县域银行业平均水平,并鼓励中小法人银行强化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第四,在涉农产业基础扎实或银行业欠发达的县区内,应适度鼓励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基层网点,进而真正发挥起支农支小作用。












































阅 读 原 文


《财贸经济》网站及采编系统网址

cmjj.ajcass.com





2025年重点选题
2025年度财税领域重点选题方向

往期回顾

2024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2024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2024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2024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2024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2024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2024年第7期目录及摘要

2024年第8期目录及摘要

2024年第9期目录及摘要

2024年第10期目录及摘要

2024年第11期目录及摘要

2024年第12期目录及摘要



订阅信息


微店扫码订阅


联系方式

订阅热线:010-59366555

合作热线:010-59366565




点击名片 · 关注我们

财贸经济
《财贸经济》(月刊)是应用经济学研究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重点发表代表中国应用经济学最高水准、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优秀研究成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