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国土空间总规批复,定位“科创强区、品质之城”

楼市   2024-12-24 19:54   浙江  

好地网12月24日消息 日前,《宁波市镇海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批,现予以公布。


本规划范围包括全域和中心城区(镇海部分)两个层次。


全域范围为镇海区行政辖区的陆域和海域空间。中心城区范围落实市级总规确定的中心城区,包括庄市街道、骆驼街道、招宝山街道、贵驷街道、蛟川街道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区及相关控制区域。


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一、总体定位和规划目标


1、总体定位


“科创强区、品质之城”为总体定位,将镇海区打造成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先行示范区。具体承担三个职能,包括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新材料科创策源地、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福地。

 

2、规划目标

 

到2025年,国土开发保护新格局初步形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科创、石化“双引擎”战略牵引成效显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差距显著减小。

 

到2035年,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区目标,打造成为“综合实力一流、创新能力一流、生态环境一流、民生品质一流、治理效能一流”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模范生。

 

到205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科创强区、品质之城”,全面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位一体的优势特征,全面实现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3、人口规模

 

落实市级规划分解的人口规模,至2035年,全区规划常住总人口约65万,规划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约96.5%。提高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和空间绩效,引导人口优先向中心城区集聚。


二、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1、国土空间三条基本控制线


强化底线约束,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到2035年,全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4.49平方千米(5.174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28.44平方千米(4.2653万亩)。


锚固生态本底,将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等生态敏感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全区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94.06平方千米。


在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规划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为125.4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381倍以内。



2、主体功能区格局


落实《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关于宁波市镇海区作为城市化优势地区的主体功能定位。衔接《宁波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乡镇(街道)为单元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城市化优势地区5个,为招宝山街道、蛟川街道、庄市街道、骆驼街道、贵驷街道,城市化潜力地区为九龙湖镇和澥浦镇。


在此基础上,叠加两类附加类型引导特色发展,海洋经济地区3个,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利用,发展海洋经济,推进陆海统筹。历史文化富集地区1个,加强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资源的保护利用,传承地方文化,彰显地域特色。



3、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规划形成“一核两廊四区”全域网络化开放型的空间格局。


“一核”:指以“三湖一园”(骆驼箭港湖中心、庄市同心湖中心、贵驷文胜湖中心和宁波植物园)为引领的城市核心,打造集“科研创新、产业孵化、商业商务、公共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发展核心。


“两廊”:指生态活力廊和沿江创新廊。“生态活力廊”依托绕城生态农业空间和河道蓝绿空间,优化组团结构,塑造生态安全格局,激活历史文化魅力。“沿江创新廊”依托甬江两岸创新资源,打造创新策源高地,带动庄市、蛟川、镇海老城有机更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四区”:指科产城融合区、都市田园区、绿色产业区和海洋发展区。



4、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落实全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和主体功能定位,按照陆 海统筹、全域覆盖的原则,划分为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海洋发展区、矿产能源发展区、其他保护利用区等规划分区。



三、农业空间

 

1、农业空间格局


统筹乡村建设、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保护,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和农业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形成“一带两片多点”的农业格局。


“一带”:绕城耕地带,一个绕城高速周边耕地集聚的都市农业带。聚焦村落观光体验,结合周边耕地景观,打造集风俗体验、旅游观光、产业种植、文化传承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两片”:西北九龙湖耕地集中片、东北澥浦耕地集中片,两片全区优质耕地资源分布最集中的耕地保护片区。聚焦粮食规模化种植,提升耕地质量,增加耕地产能。


“多点”:多个耕地集中分布重点保护点。



2、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建设


规划至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现代农业体系初步构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例逐步缩小,城乡生活环境品质基本持平,山水林田湖大美空间形态基本形成。至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强、村庄美、农民富。


四、生态空间

 

1、生态空间格局


打造“一园多廊、山海环绕、两楔渗透”的生态格局。


“一园多廊”:以宁波绕城生态廊道为载体,打造镇海段郊野花园,变单一的消极保护为积极合理利用,具有郊野生态空间绿色防护与休闲游憩的复合功能。同时向九龙山、海域、甬江以及城区多方向延伸,形成“横纵交错、脉络分明”的多条绿色廊道体系。


“山海环绕”:北接五磊山,南抵甬江,东临杭州湾。北部山区强化和翠屏山中央公园的联动。东部滨临杭州湾,加强陆海统筹,强化绿色生态走廊的渗透。


“两楔渗透”:落实市级生态空间格局中结构性的景观环境渗透绿楔,加强甬江、沿山大河、江北大河两侧绿带建设,促进滨江空间向内渗透和景观风貌的协调。



2、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


整合现状各类自然保护地,规划形成1个湿地公园,为浙江宁波镇海九龙湖湿地公园,级别为省级。提升自然保护地生态功能完整性和保护能力,遵循自然保护地建设项目准入负面清单的规定加强项目准入管控。


3、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


全域全要素统筹,推进森林、湿地、水、矿产等资源保护与利用,完善生态保护市场化补偿机制,探索多元化资源资产价值实现路径。


五、城镇空间


1、城镇体系结构


落实宁波市域城镇体系结构,镇海区形成“中心城区+一般镇”两级体系。


中心城区(镇海部分)。包括庄市街道、骆驼街道、招宝山街道、贵驷街道、蛟川街道的核心区域,划定面积126.18平方千米,规划人口规模约58万人,主要承载区级政治、文化、金融、商贸中心功能。


一般镇。包括九龙湖镇和澥浦镇。其中,九龙湖规划人口规模约4.5万人,澥浦镇规划人口约2.5万人。


2、城乡生活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加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统筹布局“平急两用”公共设施建设,建设“15分钟生活圈”街道级服务设施,完善社区“一老一小”融合服务场景,形成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镇海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分为四级,包括“市区级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生活圈—10分钟生活圈—5分钟生活圈”,承担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和日常生活服务功能,提供全方位、全时段的综合服务,形成多层次、全覆盖、人性化的基础公共服务网络,落实现代化城镇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建设要求,构建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生活环境。


3、科创空间布局


创新源地建设。布局以高水平大学为基础,以实验室、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为核心的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创新源地建设。重点推进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定)、甬江实验室A、B区项目建设,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展产业共性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攻关,以持续创新的长远战略培养创新竞争力。


支持宁波甬江科创区建设。完善片区功能、促进产业转型、落实空间保障、提升环境品质,打造有辨识度的甬江科创区镇海片区。庄市片区支持甬江科创区科学港建设。蛟川、招宝山滨江片区支持甬江科创区青创港建设。加强外围产业组团的科创分工,贵驷片区打造新材料产业组团,蛟川临俞片区打造基础新材料产业组团,后海塘片区打造新材料和物流产业组团。


推进“科产城”融合发展。着力提升科创环境,推进创新设施体系完善和创新源地建设;围绕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瞄准新材料、集成电路、智能家居家电等赛道,促进科技成果在地转换和应用;提升城区建设品质,保障创新人才的安居乐业需求,为科创和产业发展提供高标准的城市配套功能支撑。


4、工业园区布局


规划战略产业园3个,包括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


规划产业社区8个,包括物流枢纽港产业社区、蛟川产业社区、临俞产业社区、骆驼产业社区、澥浦产业社区、九龙湖产业社区、光明产业社区、岚湾产业社区。


合理划定工业控制线,原则上在划定的工业区块控制线外不再新增工业用地,建立正负面清单,鼓励和支持工业区块控制线外的优质企业搬迁到工业区块控制线内。


六、海岸带与海洋空间布局

 

1、海洋保护与利用格局


构建“一带一核一廊两区”的海洋高质量发展格局。


“一带”:指滨海发展带。合理开发与保护海洋资源,积极培育绿色石化产业、临港制造业,推进海陆联运建设,打造港航物流和绿色石化基地,打造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海洋经济发展带。


“一核”:指镇海港。镇海港作为宁波舟山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建立起海、陆立体的集疏运网络体系,综合保护航道和锚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港口岸线,支撑世界一流港口硬核能级提升。


“一廊”:指甬舟联系走廊。进一步发挥甬舟高速的作用,深化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加快甬舟两地经济发展和港航强区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布局。


“两区”:指临港产业区和港口枢纽区。



2、海岸线保护利用

 

加强海岸线管控,按照严格保护、限制开发和优化利用三个类别实行分类保护与利用,严守自然岸线保有量管控目标。

 

七、综合交通


为支撑镇海区实现“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和品质之城”总体目标,构筑区域直通、绿色智能、安全宜行、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打造综合交通示范城区。


1、对外交通体系


支撑国际一流强港的建设。镇海港区是宁波舟山港河海联运的重点区,是服务宁波大型临港产业的重要支撑。打造海铁联运的货运体系,形成“中远距离+近距离”海铁联运体系。打造外联内畅的公路网络,形成“两横两纵”高速公路网络。打造绿色高效的物流系统,在后海塘布局物流园区,服务镇海港区以及临港工业发展,提高货运经济效益。


2、城市交通体系


打造功能清晰的城市道路网络。形成以骨架干道、主干路为骨架,次干路、支路为辅助的分工明确、级配合理的城市道路网。根据镇海区组团式发展特点,总体由骨架干道与主干路形成分级合理的路网形态。打造绿色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建立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延伸、出租车和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公共交通体系。打造功能清晰的停车系统,完善停车政策,推动管理、收费区域差别化,引导车辆合理使用。打造友好公平的步行与自行车系统。构造连续、便捷、安全、舒适的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强化与公共交通站点的换乘衔接,引导“公交+慢行”的出行方式。



八、市政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


1、市政基础设施


健全分质供水体系,提升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完善供水管网结构,加强应急供水保障能力,建立现代化城市供水体系。


建成以污染治理为核心、资源利用为统筹,设施布局合理、管网输送健康、源头收集优化的韧性城市排水系统。


以建设现代能源体系为目标,完善能源设施布局,提升能源应急调峰设施水平,全面增强能源设施保障能力。加快光伏、风电、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全面推进能源供给侧的清洁化低碳化。


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处理为目标,加快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全面实现垃圾源头分类、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2、综合防灾与城市安全


针对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危险化学品管控、抗震等风险领域开展重点防治,确保各类防灾设施达到国家要求的设防标准。


强化城市应急救援能力,推进危化品、港口、电力、炼油等重点行业领域大型企业的专职消防队建设;结合区域性交通通道和城市主次干路,完善救灾通道建设;落实城市人防总体防护要求,构建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的人防体系。


九、历史文化保护和风貌塑造


1、保护目标


充分挖掘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并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创新保护机制和模式,强化历史文化的展示与利用功能。突出镇海作为宁波商帮发源地、海上丝绸之路起碇港的鲜明文化特色,将镇海建设成为文化底蕴深厚的魅力人文城市。


2、历史文化保护


加强运河文化遗产镇海口文化遗产、招宝山历史城区的保护,保护镇海口海防史迹保护区、贵驷老街、庄市老街三处历史地段,保护历史文化名村十七房村、憩桥村。重点保护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和历史建筑,加强保护范围内建设活动的管控。


3、城乡风貌塑造


依托海防文化、海丝文化、商帮文化、院士文化等文化积淀,利用绕城生态带、滨江风光带、工业遗产和历史城区,打造“山水融绿城,江海绕雄镇”的风貌愿景。


根据镇海区自然资源特色和城市功能布局,划分自然山水区、郊野田园区、滨江科创区、现代都市区、特色老城区、滨海产业区六类特色风貌分区。


十、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修复

 

以“绿产城融合的科创品质区”为整治目标,通过活心、强边,推动中部绿脊空间提升和外围产城要素融合,实现资源重组、功能重塑、空间重构、产业重整、环境重生。


规划5个重点整治片区,包括蛟川片区、庄市片区、贵驷片区、九龙湖-澥浦片区、九龙湖片区。


整体加强耕地功能恢复和耕地质量提升,夯实生态防护体系,加强林带保护与河道整治工作,有序实施村庄搬迁、城中村改造和产业更新转型。


十一、中心城区(镇海部分)规划


1、发展规模


规划到2035年,中心城区(镇海部分)规划总常住人口约58万。


2、中心城区规划用途分区


中心城区将城镇发展区细化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物流仓储区、绿地休闲区、交通枢纽区等二级规划分区。各类规划分区内用地鼓励混合使用,提高用地复合性,可在下层次国土空间规划中结合发展需要,优化功能构成和用地空间布局,确定规划用地分类和混合使用规则,进行精细化管理。


3、城市重要控制线


加强重点绿线、重点蓝线、重点紫线、重点黄线、重点橙线、道路红线等城市重要控制线划定和管控。城市重要控制线的调整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规划


重要公共服务设施方面,重点推进甬江实验室A区、甬江实验室B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定)、镇海科技文创中心、综合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完善城区功能和品质。


重要基础设施方面,在已批复轨道2号线、3号线、5号线、7号线、10号线的基础上,加密与中心城区其他重点发展区域的轨道线路。围绕轨道站点完善接驳设施,推动轨道站点周边区域TOD开发,提高站点周边人口岗位覆盖率。规划九龙大道、北外环路、世纪大道、东外环路、东海大道(暂名)等骨架干道,实现镇海与中心城区其他重点发展区域与枢纽直连直通。


END

编辑∣孙航海


近期活动回顾
BREAK AWAY



【2024年7月29日】“最江南,最未来”17宗好地亮相青浦推介会

【2024年7月25日】“粤港未来城 庆盛新机遇”,40余家房企共探南沙投资机遇

【2024年4月26日】杭城房企聚焦西咸新区,六大板块好地发布

商务合作

联系电话:13616542536

好地研究院为政府提供如下服务内容:
1、宣传推广:地块信息推送发布、可视化视频解读、区域价值专稿分析报告、读地云小程序线上推广;
2、手册推广:土地招商手册和读地手册、区域价值投资白皮书;
3、活动推广:大型土地展、专场土地推介会、好地考察团和外地考察招商活动;
4、监测研究:月度/半年度/年度市场分析报告、年度供地计划专题研究分析报告、房地产市场监测系统开发与数据维护。
为开发商提供如下服务内容:
1、城市进入研究:研判城市发展格局,最新行情形势,为土地投资提供咨询服务;
2、大数据服务:可视化数据服务平台,为开发商土地投资提供信息、决策辅助等服务;
3、拟上市地块监测:针对未来将上市的地块,开展信息监测,为开发商提早获取土地出让信息服务;
4、地块研究服务:包括地块简报监测、地块初判报告服务、地块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等。

好地讯
每日发送全国土地市场动态,追踪房企拿地、房企融资、房企销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