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健康,是全方位的健康 | 刘力红:对儿童健康的相关思考与认识(一)

文摘   2024-06-05 10:02   北京  


同有三和 同有健康



编者按:本文系根据2024年3月18日,刘力红老师在“同有三和中医·生命健康系列公益公开课暨第二期宝宝健康营开营讲座”上的分享内容编辑整理而成。




各位在场的朋友,还有在线收看的各位同仁,大家晚上好!今天很荣幸来到我们第二期宝宝营的开营讲座进行分享。同有三和就宝宝的相关问题,在他们出生前,我们有备孕营,已经办了几期,应该说有很大的成效,有些朋友通过备孕学习,生出了很健康的宝宝。同时我们也在举办宝宝营,今天这是第二期,以后还会进行下去。


关于孩子的健康,刚才路上赵琳老师跟我说:“你都没带过孩子,怎么讲这个话题?”自己虽然没带过孩子,但就这个问题,我想女性与男性各有自己不同的方式。关于孩子的健康,无论是父母,爷爷奶奶,还是祖辈,都是很关心的,且不论你管不管,她(他)在你心里面都有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一、如此去关爱孩子,对他们成长真的好吗?


最近我去了一趟辛庄,很有感触,那里的源起实际上就跟孩子有关:面对现在的应试教育,一些家长希望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大的成长空间。随着这些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辛庄,因为生活所需,后来那里也出现了一些咖啡厅、餐厅等生活空间,慢慢地形成了气候。参观后觉得,至少我进去的这些地方,用两个字形容——洁静,清洁且安静,也就是《周易》里所涉及的核心字眼“洁静精微”。在辛庄那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这四个字。当然,外环境的洁静,一定是来自内在的诉求,或者内在的状态。


不过,我在那里遇到了一些家长,他们津津有味地讲孩子如何如何,我就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过去称呼一个人很孝顺,会用孝子二字。通过接触,你能够感受到确实有一批“孝子”,不是孝顺老人,而是“孝顺孩子”。就是为了孩子,自己的工作等一切都可以放弃。也就是说,现代人对孩子的这种关爱——暂且用这个词,可能到了历史上一个较高的程度。就这点而言,我是有触动的,这和我们传统上对孩子的关爱方式是有差异与区别的。其中的差别在哪里?过去讲孝子,是对父辈或祖父辈的存世,为他们付出一切都可以。现在也有这样的人,为了父母做什么都可以。但显然,现在更多的是为了孩子自己干什么都行。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孩子在出生之后,父母不用说了,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都簇拥在孩子的旁边,总之一个孩子周边有很多的长辈。这样一种状态,就和过去形成了很大差别。过去,至少在我心目中,是怎么认识关照孩子的问题?就是一定要关照、呵护老人,你的孩子自然会得到关照。因为孩子像一棵树上的果实或者花叶,我们要想让树上长出好的果实,应该往哪里去施肥?也就是说我们去呵护、去护养应该往哪里用力?这个很重要。


而往往我看到的周边一些情况,都不知道往哪里使力,不知道这个肥要浇在哪里。很多时候,是把这个肥浇到了花上、叶子上,甚至是雏果上。如果我的比喻还算形象的话,大家应该会感受到这个结果会是什么,这个果实一定很难成熟,一定很难达到你的预期。因为它(花叶)能吸收的东西很少,养分是通过根系、树干、树枝,然后再输送给它,这是整个的营养输送路径。古人讲肥要施在根上面,而根就是家里面的老人,就是长辈,你的父母,你的祖辈。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至少从我理解的中国文化,太强调这一点。


我很熟悉的一句话叫作:“孩子不用管,全凭德行感”。我们现在管孩子已经到了极致的程度,这样究竟好不好?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孩子有太多的问题,是不是跟我们的管法不当有关系?我们一个家庭,两代人,甚至三代人都围绕着这个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孩子能不能健康成长?是否因为这样一种管法,他反而承受了方方面面的压力?所以说,我认为孩子的健康,指的是全方位的健康。



二、在孕育与出生的过程中,孩子的健康便有了选择


虽然今天是宝宝营的开营讲座,但我觉得宝宝营也好,或者其他也好,希望通过学习,能够长一些真正的见识。然后我们能够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才能真正抓到点子上。也就是这个健康要怎么抓,才能抓到点子上,抓到根上。这样才能够帮助孩子,真正健康地成长。


我女儿刚生了小孩,我很荣幸地荣升外公,也感受了整个过程。很坦率地讲,当年女儿出生的时候,我没有用过多少心思,在这点上自己确实很惭愧。尽管赵老师说我没有管孩子,但从内心来讲,我管了,并且是“大管”,而不是“小管”。我坚信“孩子不用管,全凭德行感”这句话,如果这句话不靠谱了,那整个中国文化也就会出问题,它是有根据和基础的。从具体来讲,我确实对养育女儿过问得很少,只是抓大放小也不行,小大相成,没有“小”也就无所谓“大”。所以我现在觉得,不能光谈“大”,也要去谈谈小,两者都要兼顾。


大家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当我们有了孩子之后,不能把所有的关注、注意力、精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过去我们常讲“生儿方知父母恩”,你没有生过孩子,是很难体会到父母的恩德。至少我这次看到女儿生孩子,觉得太辛苦了,她在生产的过程中把骨盆、子宫拉伤了,之后的一周,身体轻微挪动都非常疼痛。确实母亲太伟大了,这是现在我内心一个真实的感受。过去说母亲伟大,自己的感受还不是特别深,但这次我确实真正感受到了这种伟大,生一个孩子确确实实不容易。


过去在备孕营的时候我也分享过,实际上备孕,不是说从备孕营开始,备孕是从一切时、一切事开始的,所有的时候都可以备孕。当然有些时候不是为你自己备孕,可能是为隔一代人。所以备孕的概念,至少在我心中是很广的,不是说只有准宝妈、准宝爸才需要备孕,实际上备孕是所有人的事情。同样,孩子的健康也是这样,也是所有人的事情,不仅仅是孩子的父母。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确实感受到母亲的了不起。因为我女儿选择的是自然生产,她拒绝打无痛分娩针,产程就比较长。据我的观察和有限的了解,或者说内心的认识,虽然现在可以选择的方法很多,为了保险安全可以选择剖腹产,这个方法也很成熟;顺产确实有一定的风险,比如大出血,另外还有这个过程中所要承受的煎熬。我想,健康在这个过程中就已经有了选择。


我的小外孙7斤6两,头很大,所以在生产的过程中,母亲很受罪。过去的条件不像今天,生产的过程有很大风险,现在条件要好很多。另外一点,像孩子那么大的头,经过那么小的产道出来,孩子是不是也很痛苦?孩子一定也要经受这个煎熬的过程。但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白白经历的,出生前孩子经受过这个挤压的煎熬过程,实际上就是为他今后的抗打击、抗煎熬的能力打下基础。


我们最近看贾玲的《热辣滚烫》,就能有所体会,她之所以能变瘦、变强,是刻苦训练的结果。所以这种抗压的能力,在某些层面上讲也是依靠“训练”出来的。而经历磨难,就是这种“训练”的方式。你受过的苦多,抗打击的能力就一定比没有受过苦的人强。为什么过去讲“经风雨见世面”?为的就是抗打击,百折不挠。作为我们的父母一定要知道,你不能够管孩子一辈子,最终孩子的一生,是由他的能力、天分、抗打击的能力决定的,当然更重要的是由他的品行、德行决定的。所以,这个才是健康的根本,我们就要有意识地把眼光着眼在这些方面,去培植孩子的这些能力。


我们肯定不愿意孩子受一点苦就倒下了,受一点煎熬就趴下,有一点压力就抑郁。现在为什么会时常出现一些让我们的家长很痛心的事情?因为孩子们的抗压能力弱了,也就是所谓的“玻璃心”,不抗打击了。现在父母都不敢打孩子了,而我们过去都是被打出来的。小时候,母亲经常是从村头追我到村尾……过去讲“棍棒底下出孝子”,而现在都不打了,要呵护、要鼓励。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抗打击、抗压的能力相对是不足的。我们要想让自己的孩子真正能健康成长,就是要训练他抗压方面的能力。



三、孩子的健康要从父母抓起


实际上,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你的选择就会成为后面所有东西的开始。今天的分享,不是说你听完这一次,孩子的健康就都没问题了,只是说我很希望透过自己的分享,帮助大家把原理搞清楚,也就是说把孩子健康的原理搞清楚。而孩子健康成长的原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的原理,而是要把根本层面的原理搞清楚。一旦这个原理搞清楚,我们才知道怎么去选择,否则今天这个家长说要送孩子学这个,明天那个家长又说那个好。


因为今天不像过去,资讯太过发达,花样品种繁多,我们有些无所适从。选也不是,不选好像又失去一次机会,就这样来来回回,在彷徨中你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当父母对人生没有定见,没有定解,孩子在这个环境中又该如何去成长?你盼望孩子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这样的话就很困难。所以在这个层面上,健康不是从孩子抓起,而是从父母抓起。所以,孩子是父母学习、成长的增上缘,如果没有孩子这个动力,我们可能也就“算了”。


但是因为父母对于孩子的这份关切,就像之前表达的——现在就是“孝子”的时代,关注在孩子身上的精力远远大于关注老人,都把肥浇到花叶上,而没有浇到根上。我很希望我们能透过孩子这个因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甚至像大多数家长所期盼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过显然不是你有钱,可以创造条件,送出国,他们就能成龙成凤。所以我们要把人生的路径,成长的原理搞清楚,这样的健康才是长远的。


那怎么搞清楚?只有通过学习。所以我们办这个宝宝营,至少从我的内心来讲,是这样一个意义和发心——大家共同成长,不仅仅是宝宝成长,包括我自己,今天不过来分享,也不会认识到这些东西。我是借助宝宝营,在内心把这些问题过一过,虽然我已经不是孩子,但我这个“老孩子”,也要健康、成长,我也要学习。只不过我们借了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缘,聚集在一起,参加这个营,或者所有关心孩子的人来关注这样一些话题。这个实际上是我今天晚上分享的核心,如果能把这个抓住,实际上其他的就正如古人所讲,但得本何愁末。这是孩子健康的根本,这个本有了,末就不愁了,因为你自然而然会有智慧,去选择什么样的路才适合你的孩子。


(未完待续)



微信号 : liulihong1958

新浪微博:@同有三和中医---刘力红


更多刘力红教授资讯请关注微信公号

同有三和基金会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刘力红
同有三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