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除遮障阳光与认知的乌云,让每个生命都能同有三和 | 刘力红:为什么我们都需要生命这门学问(四)

文摘   2024-08-21 10:01   北京  


同有三和 同有健康



编者按:本文根据刘力红老师在2024年2月29日三和生命学堂“春之生”系列直播首场分享内容编辑整理。



附:互动问答环节

 

观众一: 刘老师好,我是报名第五期生命学堂的学员。虽然还没有上课,但之前从公号文章里看到相关的内容,觉得很心动。之前看过您写的一篇文章,讲“三和”是性、心、身,那篇文章里面将“性”分为了天性、禀性、习性。我可能对身、心有些感知,但“性”这块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所以看看您能否就这个问题再为我们分享下?


刘力红老师:这个问题很好,我们同有三和从成立到今天,实际上也是对“三和”这个理念不断地学习、认知和践行。原来我们提出“外三和”、“内三和”,其中“内三和”就提到性、心、身。就“性”而言,其是中国文化里面讲生命的最底层,或者说是源头。如果去看海鹰老师的这本书就很清楚了,性是生命的根、源,从这个地方投射变成心,然后再到身。所以这个“性”的本质是圆满的,是具足一切的。但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圆满,感受不到这个“一切”?那是因为我们被禀性遮盖住了,也就是说太阳永远发光,现在虽然天黑了,但不是太阳“变黑”了。我们在白天,也不是“都有”太阳,其也会被乌云遮住,这个禀性就相当于遮障阳光的“乌云”,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


这个对我来说曾是很颠覆性的认识,过去完全没有意识到禀性的问题,也没有认识到禀性对生命的影响有那么大。后来通过学习慢慢地认识到,尤其是做医生有这个便利,放到临床上去看,去验证,确确实实都是这样。凡是那些大症,都有这个原因。


禀性中包括怨、恨、恼、怒、烦,也称作“五行性”。这样一些禀性,它就能够遮障住天性。天性的阳光,无论你能否感受到,实际上它都会影响生命,但当被遮障住的时候,就会影响到生命的圆满。从这个角度的认识来说,生命很重要的一个功课就是怎样把这些禀性化除掉,因为天性永远在那里,永远是圆满且光明的,不是说让你去点燃它才能光明,这个就不叫天性了。我们只需要把遮障住它的这些东西拿掉,就会见到完全不一样的生命,从中国文化来讲,就是“你见到了”。


禀性是如何形成的?实际上习性是滋生禀性的。比如说我们特别爱生气、爱怨人,回顾我自己,现在依然还有些这样的问题。我们讲“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个禀性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它是由习性衍生而来。就是说,习性慢慢地“滋养”它,习性就是禀性的来源或“养料”。所以我们要先“去习性”的原因,就是把来源断掉,这样慢慢就可以把它“饿死”。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去除掉生活中的不良习性,实际上就是要断掉禀性的“源”。


观众二:刘老师好,我是第四期百日筑基的学员,因为在课上也听到南山饮食,包括熬老火粥。当时有段时间感冒,喝了扶阳散,并且在家熬老火粥,效果特别好。因为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愿意崇尚健康饮食,自己身边也有些朋友学佛或修行,其实也都在往素食上靠。我有个想法和建议,有没有可能咱们推出一些药食同源的菜谱,能让我们学员或身边的人跟着去做。很多人其实都想吃素,但又怕营养不均衡,如果有人能指导怎么做怎么吃会更好,我就提这个建议。


刘力红老师:这个建议很好,首先我要告诉您,三和目前在做“三和食养·南山饮食”的线下课程,我要求他们一定要推出线上课程。线下课是“奢侈品”,能享用的人有限,所以一定要做线上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才能真正利益到广大的民众。那么在这个线上课出来的时候,就会把一系列的内容都推出来。另外在今年,应该会有一本与南山饮食相关的书籍出版。我自己也会利用各种方便,去介绍饮食。因为饮食确实太重要了,我们天天都在吃,但是我们天天吃的又是些什么?


以我自己为例,2002年我在清华做访问学者,那时我开始吃素食,一直到2014年。因为2013年生了一场重病,所以2014年开始又恢复吃一些肉。到了2022年遇见“南山饮食”后,才又恢复吃素。这次吃素和上次吃素有什么区别?这就涉及刚刚这位学员提到的一个词——“营养”。上一次吃素,身边的人都觉得我不吃肉营养不够。但这一次就不是营养不够了,可能还“过剩”,因为对饮食的认识不一样了。


实际上,我们现在对饮食的认识是有严重的误区,现在的饮食基本上被“营养”这两个字遮障住了,我们现在要超越它。我们一定要吃好的饮食,有品质的饮食,有能量的饮食。这就不仅仅是有营养的饮食,而是有高能量的饮食。比如说老火粥,如果从营养的角度看,它就是碳水。而且一谈到粥,所有糖尿病人都不喝粥——喝了就血糖高,但是老火粥你去试试看。当然,我们现在的案例还很少,我也希望“南山饮食”的课程小组能够做出好成绩,这个需要人力物力总结出更多的案例。但是在原理上,我们现在就比较清楚了,不是说糖尿病人就不能喝粥,你喝老火粥试试看。我们光用营养是没法真正认识饮食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放回到生命的层面。


这个问题实在太重要了,比如就一个“水”,就能让我们的饮食发生改变。为什么我们要饮用“熟水”(老火水)?因为确实水太重要了,《本草纲目》讲“水为万化之源”,我们这些扶阳学派的医生都告诉大家不能吃生冷寒凉,但我们应该知道水就是最寒的东西,所以为什么我们叫“太阳寒水”。你把水煮开,寒就能去掉?远远没有去掉,所以一定要煮很长时间,这个寒才有可能散掉,这个水才是真正能养人、能气化的水。喝“熟水”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不容易口渴,尤其是小孩,这种案例现在有很多。改变一点,其他很多问题也就解决了。


像脾胃的问题,几乎没有人没有,而这就跟饮食有关。古人讲“病从口入”是真实不虚的,脾胃的问题用药来调,再好的水平也是“下工”。解铃还须系铃人,脾胃的问题用饮食调是最直接且最上乘的,所以如果我们对饮食有了新的认识,能够从误区里走出来,你想想看这对生命是什么样的意义,能够节约多少医疗费用。


线上观众一:刘老师您好,请问什么是“布施”?孝敬父母能否算“布施”?


刘力红老师:我们换个词就是“给予”,孝敬长辈算其中之一。不过我们最好是雪中送炭,因为有很多孤寡老人,你要去帮助他们。当然自己的父母肯定是要孝顺,但是从物质来说,基本不缺乏,主要是“心”。我们现在有几个儿女能够对父母“和颜悦色”,能够真正令他们欢喜?我自己很惭愧,对我自己的父母还相对好一些,但对岳父母始终觉得还差很大一截,还有很多功课要补。所以父母这块关键是“心”——孝心,“孝物”不需要。我们可以用这部分的精力去关照孤寡老人,这个布施更好。


线上观众二:刘老师您好,今天五福的前四福您都讲到了,第五福是“考终命”,您能否再谈谈?另外您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刘力红老师:我们要以这个题目结束今天的分享?如果我们讲生命,就没有什么不吉祥,一切都是吉祥的,这是每个人都逃不掉的。过去还认为离死很远,但现在已经“奔七”,所以不好说了。“考终命”,也就是俗称的“善终”,是五福中的最后一福。我觉得中国文化太了不起,五福出自于《尚书》,这一福可以讲是“盖棺论定”,前面的福再好,如果没有这一福,那前面的就被“一笔勾销”。前面的“寿”虽然“最大”,但“垫底”的考终命却是最关键。所以你看过去宗祠里的牌位,“天地君亲师”哪个最重要?最下面的师最重要。中国文化为什么叫师道尊严?因为没有师,你认识不到天地,也更加不知道怎么对待君亲。五福也是这样,前四福再好,如果第五福没有则全部一笔勾销,因为人“最后的答卷”是要靠死亡来“回答”的,中国文化了不起的地方就在这里。我们安身立命,最后这一命要立得好,就是要善终。所以这个学习与积累就是真功夫,这点是做不了假的,因为死亡来临了。


你是恐惧,是忧愤,是牵挂……去的地方是不一样的,因为《黄帝阴符经》里讲“死者生之根”,死的那一刹那,就决定了你的生,这是大因大果。所以我们一切的一切,就是为了最后的那一刹那。那个“考试及格”了,生命也就及格了,生命一定会获得升华。那个考试不及格,对不起,只能从头再来,那就很困难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次的“考试”,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都马虎不得。因为那也不是偶然的,突然有灵感你就能考好?当然也有偶然的因素,但更多是必然,这就在你的积累。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文化里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的就是最后一德。


(全文完)



微信号 : liulihong1958

新浪微博:@同有三和中医---刘力红


更多刘力红教授资讯请关注微信公号

同有三和基金会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刘力红
同有三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