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又一批深圳人已经海葬了
民生
情感
2024-04-01 19:34
广东
关乎移民城市的死亡归属,关乎每个人迟早面对的终极安放。
我们常聊关于深圳人“来了”的话题,如今随着第一代深圳人逐渐老去,深圳人“去了”的话题,也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兹事体大,关乎移民城市的死亡归属,关乎每个人迟早面对的终极安放。
清明前夕,又一批深圳人海葬了
清明前夕,深圳市第49次海葬活动在大鹏湾海域举行。注意,这不是深圳第一次搞海葬活动,已经是第49次了。3月20日至22日,由市民政局、市文明办、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主办市殡葬服务中心承办,本次海葬撒海骨灰共442具,其中有8具来自遗体和器官捐献者,参与海葬活动的家属共926人。让大海留住永远的思念
“有海的地方就有思念“,”我们走到哪都能看到大海,就能想起父母”,“妈妈生前没有从来没时间机会出国游玩,如今在海里,她自由了”。“父亲喜欢海,昨天带着爱人,完成了父亲生前的愿望。我的家乡也靠海,现在在深圳定居。孩子也在这里长大。未来,我希望自己也能跟父母撒在一起,这样我们就永远不会分开。海就是家人最后的归宿。父亲用最伟大的方式,用最好的言行,为我,为我们的子女树立最好的榜样。永远爱您。”在现场逝者亲属们用一花、一信、一丝带祈福亲人、寄哀思。据了解,深圳是国内较早开展骨灰海葬的城市,从1998年起,深圳开始组织免费海葬活动,如今,开展海葬活动已常态化。今年,深圳还首次推出了花坛葬。3月28日举行的免费花坛葬活动,以花坛代替墓穴将骨灰通过可降解容器深埋到花坛中,覆上新土,种植鲜花。花坛葬区位于吉田墓园内设有五个花坛,不刻碑、不留名、不留标识,循环使用。魂归尘土,与花为伴,花坛葬区的命名为“繁花”,让生命在繁花中绽放,既有诗意,又紧跟热点,不愧是深圳。在深圳海葬,还会有补贴,社交媒体上,关于“深圳骨灰海葬奖励3000元”话题引起不少讨论。有意思的是,不少人提问这个活动“非深户人员能参加吗”,民政局再次专门答复:深圳海葬、花坛葬活动的参加对象不限制户籍,逝者生前为非本市户籍居民同样可以免费参加深圳海葬、花坛葬活动。有人评论,终于有一件事上,深户、非深户实现了“众深平等”。
新型殡葬方式
你能接受亲人海葬吗?多少年后,你自己接受海葬吗?会考虑诸如海葬、树葬、花葬这种新型殡葬方式吗?清明将至,新型殡葬方式再次引起市民关注。来来来,深圳人,是时候聊聊这个话题了。海葬,是一种由来已久,但大众认知度不高的殡葬方式。上世纪80年代起,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就陆续开始组织海葬,但参与者不多。2016年,民政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要求因地制宜创新和推广更多符合节地生态要求的安葬方式,全国各地相继推出海葬、树葬、花坛葬等生态葬服务。各地海葬流程大致相同:亲属预约登记、骨灰寄存、等待确认发船日期、登船、将骨灰撒海或者用可降解骨灰盒沉海。从“入土为安”到“入海为安”,需要跨越的不仅仅是地理和形式上的间隔。有人认为,这些新的方式不够庄重,无法尊重逝者的尊严,让人难以接受,认为火葬和土葬才是最能够彰显逝者身份和尊严的方式,毕竟“入土为安”。有人调侃,“这是知道我以后可能买不起墓地吗?哭死,甚至还有补贴。”有人则很支持,因为这样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并且,他们认为,让生命回归自然,何尝不是一种浪漫的永存?用另一种方式回归自然,与碧海蓝天、清风绿树为伴。“多好啊!我也希望不会游泳的自己可以有这样的最后的归宿,仿佛我人生最后解锁了新技能,去向新世界。当然,要在我履行完遗体志愿捐献的义务之后”。“原来深圳有公益树葬和海葬,如果生命走到尽头我依然无处可去的话,希望深圳能收留我于一棵树下,下辈子当一棵树就好。”像这样,有不少深圳年轻人在海葬话题下评论,“先Mark一下,可能用到”。目前,全国多个近海城市都推出了免费海葬服务,越来越多人开始考虑为逝者选择这种殡葬方式。截至目前,深圳已组织群众累计将38916具骨灰撒进大海,节约大量殡葬用地,同时也最大程度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海葬和花坛葬,有利于节约土地、改善生态环境,成为越来越多逝者和家属的选择。
移民城市终极安放
清明时节话“去处”,其实是移民城市每个人的最终安放。谈及新型殡葬方式,不妨先了解一下深圳传统墓园情况,或许就理解为什么很多城市都在大力推行新型殡葬方式了。一个城市常态是,每逢清明,深圳墓园周边都会各种堵车。深圳大型墓园,宝安区松岗街道思亲堂、龙岗区园山街道怀亲堂、吉田永久墓园/龙岗区南湾街道恩德圣地陵园/追思苑、龙山永久墓园、西丽报恩福地墓园等周边,更是需要专门交通管制。一个冷知识是,深圳有专门针对香港居民的墓园,每年清明有超过10万香港市民前往拜祭。深圳市政府兴建的吉田墓园,据此前报道,当前该墓园已无墓地可卖,另有墓园正在开发,开发出来后方可售卖,价格“大概十多万一块”,每块墓地大小为1.6-2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售价约为5万元。“这算便宜的了,因为地是政府提供的。外面的私人墓地更贵,十万块钱你肯定买不到的。”吉田墓园的工作人员表示。深圳新桥街道大王山墓园早就没有墓地可卖了,“十多年前,私人转让墓地的费用就已超过20万元,墓地面积为2.34平方米。”有资料显示,预计到2025年至2045年,中国年死亡人口将突破2000万,相当于一个深圳体量的人口。像深圳这样移民城市,加之深圳本就十分有限的土地情况,传统的公墓殡葬方式肉眼可见无法为深圳人提供百年后的安放。近些年,深圳在殡葬改革上也不断“推陈出新”,比如推进生态葬标准化建设,完善生态葬品牌设计,拥有深圳海葬标志,专门的车辆标牌、船只标牌、工作人员马甲、海葬竖旗等。11年来共计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约3.33亿元,2022年,深圳免除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增至10项,减免费用标准提高至2200元,免费标准位居全国前列。从传统的“一刀纸钱,一挂炮竹,一柱清香,一盘祭果”的祭扫,到如今树葬、海葬、电子祭扫、现代化墓园……城市改变着人们应对传统的固有方式。随着第一代深圳人逐渐老去,深圳人“去了”的话题,也越来越多进入了人们视野:兹事体大,关乎移民城市的死亡归属,关乎每个人迟早面对的终极安放。“来处,去处”,当我们又一年体悟清明的庄严肃穆、清洁明净,自然也会思考在这个打拼了一辈子的城市,未来如何完成自己从躯体到精神的双安放。从传统的土葬、火葬到如今的海葬等新型生态葬,需要时间和观念上的过渡,但无论如何,对于像你我这样天然没有土地的城市新移民来说,海葬或提供了购买墓地之外,另一个体面而平等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