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深圳孩子还“可怜”的,是深圳家长
民生
情感
2024-03-27 18:18
广东
深圳家长,还有鲜少看见的另一面:他们脆弱又敏感,可怜又自恋。
之前,我们写了篇《深圳孩子有时候有些可怜》,深圳家长纷纷留言评论(辩解),那高度统一的画风,那跃然屏幕的情绪,怎么说呢,有一种“看了这些评论,感觉深圳孩子更可怜了”的既视感。长期以来,在“卷娃更卷己”的既定群像下,深圳家长,还有另一面:脆弱又敏感,可怜又自恋。
日常焦虑和定期头疼
每个深圳家长的微信置顶里,一定有孩子班级群,不服来辩。各种学校通知,每天作业要求,时不时各种家委热心建议,事无巨细,不敢不看,不敢设消息免打扰,主打一个随发随应,随叫随到,毕竟孩子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记得有次提案,正关键处,这位平时以严谨职业著称的客户忽然埋头看起了手机,事后同事透露,当时需要完成一个家长群里接龙。一次有朋友调侃,作为一名纯正的打工人,他这两年在家长群里打“收到”次数远多于公司群,“可以不鸟老板,但绝对不敢不鸟老师”。如果家长群早已成为日常焦虑的话,那家长义工就是深圳家长们定期的头疼。每个深圳家长都自买过红马甲,“自愿”在孩子学校门口做过义工,维持上下学秩序。家长义工是深圳家长们定期的头疼
要求学生家长轮流做义工,这种粗看没什么,细想又经不起推敲的操作,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发明的,反正在深圳中小学、幼儿园已经十分普遍,家长们也习以为常理所当然。最近就有深圳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反映这一情况,该网友表示家长义工执勤一事对双职工家庭影响较大,建议变化任务形式,将此类以排班表进行轮流摊派的任务转变成义务大扫除或某类自愿报名的活动,以减轻家长的压力。从实际操作中,由于执勤时间往往会与上班时间冲突,将致使有一方家长需要向单位请假。对此,部门回应,家长义工不具有强制性,家长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愿报名参与。有网友表示“敢怒不敢言”,有些学校是由班主任下达硬性指标,不是家长说没空就能不去,是点到小孩名的家长就必须得去,“我们还要请假参加,全勤奖也没了”。有部分网友则表示,虽然家长若有事可以请假不去,但担忧“如果不去,孩子会被老师区别对待”。当然义工这种家长之痛并不是天天的,咬咬牙也就过去了,最让家长无力的是:辅导作业。有个说法,在深圳,比996打工人更惨的,是在工作之余还要兼职辅导作业的007深圳家长。有些直接是打工人和家长身份随时切换,他们时刻关注着钉钉、微信、QQ群的信息,什么资料下载、上传作业、各种打卡等,职场卷,学校烦,回到家精疲力尽,“母贤子孝”的理想状态只存在于不辅导作业的时候。学校老师也习惯了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家长督促、签字、汇报。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家长在微信群每天汇报孩子的作业情况,有时候甚至要求家长将孩子作业的照片以及音视频发在群里供老师检查。在一份统计里,家长批改作业最晚的城市(23时到凌晨2时各城市批改作业家长占比)中,深圳家长“勇夺桂冠”。
有一种可怜,叫无能无力
“自从有了他,顾佳就死了,现在我是许子言的妈妈。”之前热播剧“三十而已”里,全职妈妈顾佳的一句话,戳中无数父母。你永远也不知道一个孩子的父母为了孩子上个好学校能有多拼命,因为这是“当妈的修行”。在孩子上学这件事上,深圳家长都有过自己的挣扎和无力。在深圳,一个清醒又残酷的现实是:上好学,先买房。不少家长不惜透支未来几十年,只为了买一套好学校招生范围内的房子,搏一个上好学校的机会。但是在深圳,不是家长有钱就可以读好学校的,也不是买了学区房就可以高枕无忧的,一切都在变动中。连华为的部分员工都遭遇这个难题:2019年1月份,任正非透露,华为4万海外员工多数不回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深圳在学籍管理方面非常严格。他说:“这些员工在非洲,孩子可以上最好的学校,但是回到深圳就进不去学校,没有学位。”家长教育上的高投入与高预期,形成了深圳独特的教育生态——家长认为花钱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子女教育问题,而深圳一切与教育有关的事物,都为配合家长这种“一劳永逸”的想法存在着发展着。深圳家长,一边是陷入深深的无能为力,一边又继续被裹挟进这种“一劳永逸”的困境无法自拔。大部分深圳父母,只要自家的孩子开始上学,父母就开始了长达12年的陪读旅程。家长教育上的高投入与高预期,形成了深圳独特的教育生态尽管这些年深圳在努力建学校、增学位,但从结果来看,学位供需的天平还在继续失衡。忘了哪一年,福田一幼儿园报名现场,近100名家长凌晨打地铺通宵排队,在37度高温下,蚊香、躺椅,电风扇,那场面可怜又悲壮。
脆弱又敏感,可怜又自恋
有个细节,不少深圳家长车里,永远只放英文儿歌,为的是不浪费每一个场景培养语感。深圳家长周末,通常是各种兴趣班和比赛,“上午机器人三小时,下午编程1.5小时,晚上游泳课一小时自由活动一小时,这晚上游泳回来再写点作业,还有篮球,羽毛球,都是见缝插针的上课”。他们每周疲于奔命,陪孩子辗转于各种课外培训班,只能在孩子上课间隙打个盹。除了轮流义工这些基本操作,今天抵制预制菜,明天花式训练营、后天花式海外游学,深圳家长一个也没落下。还有更具画风的,每年新年弘法寺请香大军里,有一部分构成是家长,他们敲钟祈福、为孩子请头柱香,在2024,要赢在弘法寺。孩子们的暑假,不约而同安排得满满当当:有家长给孩子报了3个辅导班、2门兴趣课、1个夏令营,有家长花高价给孩子报了游学项目,让孩子去英国、新加坡研学,参观国外知名大学,感受外国学习氛围;还有家长请了年假带小孩去欧洲、东南亚旅游,去新疆、云南环游。以前家长们卷各种培训班,书法、篮球、游泳,现在在各位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各种活动从草坪卷到森林、从沙滩卷到戈壁、从陆地卷到海上,接下来估计要上天了,这不,已经有家长打听哪里可以带娃抢先体验刚出来的飞行汽车。深圳家长早就算过账了,“假期报班好歹只废钱,不报呆在家,那是又费妈又费钱”。报了各种班,上了各种课,家长自然要接送。有人自我安慰“那平时减不下来的肉,都在暑假减下来了”,有人直呼“不想卷,只是想孩子能顺利过渡到初中,但是总感觉周围的家长都在卷,想躺平但是不够胆”。一个很魔幻的例子是,近期深圳多所初中取消晚自习,不少家长不接受这个决定,感到恐惧和焦虑,他们强烈呼吁要求恢复初三晚辅课迎中考。其实长期以来,在“卷娃更卷己”的既定群像下,深圳家长,还有鲜少看见的另一面:他们脆弱又敏感,可怜又自恋。从这个角度,深圳家长最可怜的是,明知可怜,却没有选择,还要强装出一种优越感来。你说深圳家长可怜,他们会说,哪里的家长不可怜,看看北京上海的更可怜。想起之前有个很典型又颇意味深长的深圳家长困境,“自己211、985,孩子却只能上职高”,一路奋斗几十年,最后是这样一个局面,直呼为什么。各位深圳家长,凭什么就认定一代一定会比一代强,就像我们凭什么断定明天就一定会比今天好,有没有可能自己这一代越迁只是时代幸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