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举报郭有才?
民生
情感
2024-05-24 21:30
广东
郭有才们本身是一种社会疗愈,但总有声音挥着大棒帽子叫停这种疗愈。
“郭有才为什么爆红”的话题正酣,舆论关注又急转直下到“郭有才被举报”。现象级网红,火了十多天的郭有才被网友实名举报,同时,菏泽方面也叫停了被郭有才带火的新地标——菏泽南站群体直播。
举报郭有才
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电影台词,在今天却成为举报郭有才的论据。这两天,有网友实名举报郭有才“不当言论”,举报人认为,郭有才鼓吹不劳而获的价值观,有悖于奋斗拼搏的正能量,指责他助长了精神怠惰、不思进取、意志消沉的错误价值观。有人担心这背后隐藏的价值观倾斜和社会问题,还有人说他走红前就开公司,生活奢侈,草根人设是假的。凭借着一首撕心裂肺的《诺言》,郭有才短短十来天涨粉千万,单场直播收入达到了100万元以上。甚至有报道称,郭有才被当地一家MCN机构签约,签约费高达5000万元。而对郭有才爆火之后,网红扎堆直播、群魔乱舞的现象,更有媒体发出严厉批判,“必须割掉危害孩子的这颗全民网红毒瘤”。菏泽方面似乎也意识到了问题,开始着手整治网红乱象,全面叫停了菏泽南站的直播。这本来是一件“平台造星、地方收益、个人成名,社会流通”多方共赢的事。对平台来说,将一个又一个素人推向舞台中央,让人们看到直播可以改变人生,越来越多的普通创作者在平台被看到,就算是普通人也拥有大火一把的机会,去年年底是闻会军,前几个月是开封王婆,如今是郭有才。对地方来讲,潮汐般的流量带来的可能的各种富贵,无疑当下城市网红化的基本操作。从社会层面,在日益逼仄的氛围里,为普通人提供一种上升的可能性,也给更多心中依然有梦的草根提供一种示范。但随之而来的是,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被人举报,并且这次举报的帽子扣得又大又准。
弱化了年轻人的奋斗精神
举报里义正辞严的理由是:“弱化年轻人的奋斗精神”。提出这个问题的,不止是举报者,还有不少官方半官方色彩的媒体。大家一致认为,郭有才们的这种爆火,实在危害社会,尤其是弱化了年轻人的奋斗精神。他们皱着眉头化身社会良心,忧心忡忡大声疾呼。郭有才的爆火,开了一个坏头,全社会热捧一夜暴富的网红,传播不劳而获的浮躁风气。菏泽南站前搔首弄姿、群魔乱舞的网红,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在“必须割掉危害孩子的这颗全民网红毒瘤”的呼喊中,对郭有才现象的反思,终于进入了高潮——看到不少网友跟帖,呼吁关闭打赏,甚至呼吁禁止网络直播。这种论调不其实一点也不新鲜,过去是网络游戏,后来是电商,现在是直播,“社会毒瘤”的帽子就像万能的大棒,经常被抡起。如今他们的论调是,网红过度包装,会给青少年传递错误的价值观,让他们跟风模仿,陷入不切实际的暴富幻想中,不好好读书了。“上了大学有什么用呢,大学毕业工作,一辈子的收入,不如一个没有什么学历的网红,几天的收入。”年轻人的价值观,真的是几个直播网红所能左右的?年轻人的奋斗精神真得是被直播被一夜成名的郭有才们弱化的吗?郭有才们出现之前,年轻人的奋斗精神有多强?如果细细掰扯,年轻人的奋斗精神是怎么被一点点弱化的,直播实在是排不上号的。“到底是什么弱化了年轻人的奋斗精神”,这些举报者、忧虑者,他们真敢展开这个话题聊聊吗?
凭什么举报郭有才
有人坚定认为:世道变坏,年轻人人心不古,正是有太多一夜成名的郭有才们了。他们做的事,既没违背道德,更没有触犯法律,无非就是内容俗气一点,有些哗众取宠。他们是普通人,他们也有孩子、父母,他们成为流量的宠儿,有一定的偶然,也跟他们必然的努力分不开,不要对普通人的努力视而不见。他们肯定也想一出生就在北京海淀区上学,世世代代在央国企为国家做贡献,可惜投胎技术不好。他们能在网络时代给一部分人提供情绪价值服务,我们都应该尊重。你不喜欢看,你就划走,不喜欢让自己的孩子看,就把手机没收。“弱化年轻人的奋斗精神”的大锅,实在不应该由郭有才们来背。郭有才横空出现,本质上是因为,当下社会需要草根逆袭的样本,来提供情绪价值,进行精神按摩。一个个郭有才,充当着提供情绪价值的安慰剂。
如果郭有才们一次次被举报,那无疑是在消解这种可能性。在被视为“群魔乱舞”画面里,有一个场景引起我注意,一个身穿外卖制服的小哥也在竭力直播。可能是工作之余蹭蹭流量,用直播来为枯燥乏味的日常提供消解和希望,哪怕是极其微小。所谓的群魔乱舞的“魔”,都是一个个普通乃至卑微的人。他们跟我们一样,以自己所能及的最优方式在谋生,只是选的直播方式,可能不体面也不高级。事实上,网络直播从来都不是一个遍地黄金的行业。行业数据显示,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比例高达95.2%。“95%的主播收入不如外卖员”,这就是当下的行业现实,一个正常的社会里,应该有人送买卖,有人直播,也有人一夜成名。郭有才们本身是一种社会疗愈,但总有声音挥着大棒帽子叫停这种疗愈。年轻人毕业找不到工作,没人举报,年轻人退而求其次去直播,难道关掉直播,都去送外卖进工厂,在流水线上打瞌睡,才会觉得是有奋斗精神。或许,举报者的内心动机,仅仅是见不得草根的成功和逆袭。毕竟,在互联网早已成为新基建的今天,依然有不少人“真诚”地认为,只要关闭了直播关闭了短视频,年轻人就会心无旁骛,好好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