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破产,一个难得的深圳失败样本
民生
情感
2024-06-14 20:30
广东
柔宇的失败是一个检视我们创业投资市场、公司治理难得的样本。
从明星独角兽创业企业到破产没人要的公司,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实际上,这是一场迟来的失败,早在两三年前,柔宇就可以倒闭了。
经营管理的失败
三年前的2021年1月,柔宇IPO上市失败,就已经注定了破产的命运。当时,深圳客姊妹号“世范区”发出《五问深圳柔宇:到底在忽悠谁?》。3年过去了,这五个问题没有解决,而且柔宇也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研发停滞,拖欠员工工资……最后是被拖欠工资的员工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柔宇破产,不意味着柔性屏这个技术失败,而是经营管理的失败,打破了科学家创业经营的迷思。从技术层面看,从外部评测机构到柔宇内部员工,都认为柔宇的柔性屏技术在业界具有领先优势。让人唏嘘的是,在所谓的“深圳四大忽悠”公司中,柔宇是最有技术含量的,但却是经营最失败的,其他几家通过各种方式都活了下来,有的还活得不错。这就是说,技术研发与商业经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逻辑和思维模式。技术研发注重创新和突破,往往是0-1的过程;而商业经营则侧重于将技术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服务,并面对市场和用户,是一个1-100的落地过程。当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时,意味着我们在实验室或小规模试验中取得了成功。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技术能够顺利地大规模商业化和落地。商业经营需要考虑的因素远比技术开发复杂得多,它涉及到市场需求、竞争对手、营销策略、用户反馈、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在商业经营中,创业者需要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和用户的多变需求。成功的商业落地需要更缜密的头脑来分析和判断市场风险,更灵活的应变能力来应对市场变化,以及更开放的学习心态来不断调整和优化我们的产品和服务,需要考虑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优势,如何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以及如何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赢得用户青睐。可以说,商业经营则是将创新转化为实际价值的关键,但是在强调科技创新的这些年中,我们大多数人认为,技术研发最重要,核心技术是关键,社会上普遍出现“重技术、轻经营”的风气,以致于误导了相当部分的技术研发者,以为自己获得突破的技术,马上就能占领市场,获得可观的收益……
致命的自负
2022年7月,西湖大学校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院长施一公在以“中国潜伏的最大危机”为题的演讲中提出多个观点,其中提到:“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呢?是鼓励科学家创办企业。”施一公的讲话不幸而言中。刘姝威最近发声说,柔宇创始人刘自鸿是一位科学家,但不是企业家,无法引领公司生存和发展。刘姝威似乎说出了柔宇失败的原因,那就是创始人致命的自负——认为自己有能力经营一家企业。然而,市场上看不到柔宇领先的产品,却只看到柔宇的营销推广。
按理说,柔宇的技术领先、良品率高且满足市场需求,手机厂商理应选择柔宇的产品啊,但为什么国内手机大厂纷纷推出折叠屏,却无一选用柔宇产品?无奈之下,柔宇自产手机,试图以下游产品来消化上游屏幕,这无疑是沿着错误的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无疑,柔宇的柔性屏技术并未得到市场认可,在这种情况下柔宇应该做的是调整战略,以适应市场需求、实现生存为要。企业研发的技术或产品可能在实验室中表现出色,但如果不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就无法在市场中获得青睐和成功。而且市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创业企业过于执着于自己的技术,不愿意聆听市场和用户的声音,可能会错失市场机遇。成功的企业往往是那些能够及时把握市场趋势,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企业。早年的英伟达对自己的技术也非常自负,结果差点令公司关门。早年英伟达开发的四边形渲染技术,能够减轻CPU负担,在游戏中有优势,因此英伟达几乎蔑视其他技术架构。然而英伟达的NV1技术上不怎么成功,在市场上惨遭失败,不能向合作方世嘉公司交货。在黄仁勋向世嘉公司提出解除合约的同时,要求对方给予500万美元的再投资。对于世嘉公司来说,英伟达不仅未能履行现有合约,而且岌岌可危,还能投资吗?但最后世嘉公司答应了,于是才有了现在的英伟达。世嘉公司之所以敢于再给英伟达机会,关键在于黄仁勋通过NV1的失败,认识到了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的重要性,决定彻底转型成为专注于个人电脑市场的玩家。
难得的深圳创业样本
实际上,2021年以来柔宇也有这样的机会。2022年柔宇的独立董事刘姝威发表题为《拯救柔宇》的文章,提出柔宇科技最需要的是产业资本的注入,建议各级政府积极帮助柔宇科技解决资金短缺、引进战略投资者。文章发表后,深圳市国资委的确为柔宇引入了一家上市公司,但该公司要求:柔宇创始人、CEO刘自鸿必须离开管理层。据刘姝威说,刘自鸿坚决不同意这项要求。刘姝威说,柔宇虽掌握柔性屏技术,却未能大规模商用,或许与创始人技术背景有关。她认为公司内部及投资人有识之士,但也存在创始人因背景优越而自负的问题。致命的自负!哈耶克在《致命的自负》中指出,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完全掌握所有信息,也无法预测未来。因此,过度自信和自负会让我们在决策时做出错误的选择。克服致命自负的关键在于承认人类理性的有限性,要通过寻求外部意见,建立有效的决策框架,来弥补这一缺陷。然而,柔宇虽然有着众多海归背景的团队,投资者中都是大基金大机构,也引入了刘姝威这样的独立董事,但是为何不能避免这“致命的危机”?这显然与公司治理结构密切相关。相比之下,美国创业公司虽然还在起步阶段,但是在治理结构一点也不含糊,因此可以有效制衡公司管理层中“自负”的强者。OpenAI的创始人之一奥特曼在去年11月,就曾被赶出董事会。马斯克也曾是OpenAI的创始人,他曾想强势掌控OpenAI,但没两年就被踢出。这几年马斯克对特斯拉股价增长有非常大的贡献,但是几个股东还是认为他拿的钱太多了,最后要对簿公堂。因此,柔宇的失败是一个检视我们创业投资市场、公司治理难得的样本。在我们的舆论中,往往只有成功者的声音,对于失败或失败案例避而不谈,让整个社会对创业和企业经营产生深深的误解,以为只要技术好、付出激情和梦想就能成功,却不知道创业是百死也难得一生。从这个意义来说,柔宇的失败,是一个难得的深圳创业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