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穿搭、弱智头像…这届年轻人在“针对”谁?
民生
情感
2024-03-25 20:14
广东
最近,越来越多的职场年轻人晒出了穿丑衣服上班的经历,他们用那些匪夷所思的穿搭,争相在公司里“扮丑”。还有人试图通过换一个看起来很“弱智”的微信头像,主打的就是让领导觉得这人工作能力不咋地,失去和自己沟通的欲望。恶心穿搭、让领导失去沟通欲的头像,都让人想起之前的00后“整顿”职场,不知道职场年轻人这一波的“恶心弱智”,是在“针对”谁?
年轻人的扮丑哲学
去年9月,一位名叫“AAA猪饲料批发朱姐”的博主分享,公司冬天不给开暖气和空调,她只好在红色的工作制服下穿肉色绒裤和加绒板鞋上班,被老板娘骂穿的恶心。无论是亲妈、朋友,还是公司的同事,以及素不相识的网友,看到她的穿搭都吸了一口冷气,一致评价为:“穿的好恶心”。长筒袜扎裤子、珊瑚绒睡衣套西装、彩色袜子配高跟鞋……这些都只是“恶心穿搭”的标配。而当你以为乱穿衣已经很炸裂了,没想到还有人用塑料袋当袖套、用夹子当盘发器、尼龙绳当裤带、外卖袋当通勤包……深圳人看了直呼内行!
他们上班当天穿啥,只取决于起床后脑子还没清醒时,自己从椅子上的一堆衣服里抽出了哪件。有时还可能灵机一动,脑子里飘过某件很久没穿过的衣服,于是翻出来随便套在身上出门。以前的年轻人:这个衣服好丑,不要了。现在的年轻人:这个衣服好丑,留着上班穿。毕竟只要上了班,就算穿得再精致,那心里也是一团糟。同时,年轻人纷纷换上让人失去沟通欲望的头像。以前迷信求好运的捧花刘亦菲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真诚且弱智的风格,给人一种“让我干这事,你等着捡烂摊子吧”的感觉。从而让领导摸不着头脑,觉得你脑子不太灵光,能力也不咋地,最终无法委以重任。总结一句话就是:与其精神内耗自己,不如发疯外耗他人。
“扮丑”的背后
他们的心理指向在于,我穿的舒服一点,怎么就恶心了?上个班我不但要向上管理,提供情绪价值,难道还要我提供视觉价值?毕竟“我都活着来上班了,你还奢求什么别的”?随着年轻人踏入职场的时间变长,他们开始认清现实,职场并非总是光鲜亮丽,而是充满了日常的琐碎与压力。对于职场精英文化的祛魅,使得个体不再追求外在的精致,转而寻求更为真实和舒适的自我表达方式,俗称“办公室没有在意的人了”。同样,那些存在经济压力的年轻人,衣柜里也就那么两三件自己钟意的衣服,与其不舍与纠结,不如将穿搭打乱重组,那些过去看不上的衣服,不留着上班穿实在可惜了。穿搭作为一种视觉符号,是一个人的风格和价值认同,而年轻人通过颠覆常理的搭配,用这次“穿搭革命”来放大对现实的不满,也反映出当代打工人岌岌可危的精神状态。音乐人“OWEN欧阳子文”用魔性说唱的形式总结了这其中的原因,道出了不少网友的心声:“当个都市丽人,不如多睡一下是一下,就那仨瓜俩枣的工资,我洗个脸都算抬举他,我把难看的衣服穿到公司,包得像个粽子,因为打扮得越精致越容易被老板点名,他会说你整天花枝招展干活不太行,我要成为反向穿衣自由的牛马2.0”。另外,在极端通勤和重度加班的双重作用下,吃喝拉撒都能给睡让步,更别说是穿搭。“恶心穿搭”的背后是打工人长达一个小时中转两三种交通工具的通勤,是晚上加班到9、10点而后又要继续早起上班的996生活状态。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深圳单程平均通勤耗时36分钟,北京、上海、重庆、青岛单程通勤超过40分钟。在这样以时间效率为核心,将职场人的舒适和健康受到挤压的工作中,年轻人找到了自己为数不多的可控元素——穿搭。比起穿得精致,多睡20分钟显得更有价值;比起当都市丽人,把时间省下来清爽精神更为重要。显然,将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显得更有性价比,也能通过“恶心”的风格表达一点自己的不满。
究竟在针对谁
迪克·赫伯迪格在《亚文化:风格的意义》中提到,亚文化通过风格隐晦地进行反抗,通过极其浅表的打扮——也就是符号层面,表达反对、呈现矛盾。虽然上班穿得“恶心”一点或许还称不上什么亚文化,但是通过“恶心穿搭”这一符号在网络上联系起来的打工人们确实在以一种统一团结的方式,抵抗着工作中主流的规范与神话。而换一个看起来很“弱智”的微信头像,主打的就是让领导觉得这人工作能力不咋地,失去和自己沟通的欲望。曾经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们,被各种“00后整顿职场”的传说所吸引,立志要做一个职场刺头,现如今他们发现,要拒绝工作对生活的侵蚀,似乎只是理想主义者的托辞,悬在他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不向上管理就被优化,是不节省开支就会断供,是个人难以对抗的暴雷。之前有人将自己大学和上班后的照片作对比,发现自己眼睛没光了,神态更疲惫了,身上充满“班味儿”了,于是允许一切发生并顺势而为的年轻人,在看见穿搭的可能性后,索性走向另一个极端。有人说,穿搭还是需要有要求,如果在体质内,那肯定是“局厅风”。之前还有人传,某大厂招聘的女接待,把体重当做一项KPI指标,接待需要形象气质能理解,但当作为一种硬性标准,让人不得不在吃喝穿着上继续卷……当所剩无几穿衣自由也被限制,这届不想被定义的年轻人,或许又会开启下一场“反抗”。无论是“弱智头像”、“发疯文学”、“吗喽文学”,还是“上班恶心穿搭”,这些年轻人的“扮丑哲学”,不过是一场赛博发泄,归根到底都是用一种偏自嘲、轻反抗的方式,来对抗自己不那么理想的生活,等一切归于平静,他们还是会说出那句:“好的收到”。这些年轻人的“扮丑哲学”,不过是一场赛博发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悲欢,从上一代年轻人的职场“精英主义”美学,到如今年轻人的“恶心穿搭”,年轻人这种更自由,更戏谑的方式,只是为了短暂的脱离社会的规训,“恶心穿搭”也从来不是为了恶心同事或者老板,而是与自我和解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