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面谈笔记一 | 王梅:体制内外的择校围城和转轨谎言

文摘   2024-10-08 08:00   北京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国庆期间格理特线上线下活动都比较多,我也开始写2025面谈笔记的系列文章。去年这个系列是根据平时的面谈以及社群接龙,提取家长最关心的一些关键问题,用文字的形式进行系统梳理,也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今年基本一样,但更多配合了新一年择校的变化,也与直播、音频答疑和腾讯会议等内容形式形成互补。


根据2024国际部和国际学校的招生情况,家长关心今年是大年还是小年?我的答案是,从今年目前看,应该不是留学小年。虽然不能判定肯定是个国际招生火爆的年份,但应该会比去年略好。这是一个和去年的不同,另外一个不同,是年体制内外的交互和转轨非常频繁


具体意思是,国际学校会有一部分回到公立国际部的路线上来,包括5升6、小升初、8升9、9下转学、初升高这5个节点。体制内的学生也会有一部分开始往国际学校转轨,这个时间节点一般是在小升初、8升9和中考后这3个时间。


这个明显的体会来自于每次腾讯会议和线下活动的受众群体,明显多元了起来。比如国际部升学专场,甚至可能有超过三成的家庭是国际学校在读家庭。国际学校在读准备转轨国际部的,一般都是在校的优秀生:要么吃不饱,要么想去升学更稳定的学校冲击名校。但另一方面,在国际学校的专场,也有更多的体制内学生开始了解IB和A Level,年龄分布也更加广泛,从1年级到9年级都有。8、9年级参与国际学校专场的,一般都是明确不选择国际部的,原因也多与对体制内学习方式和竞争方式的不认可、不适应有关。


所以什么是择校围城,就是体制内的想去体制外,体制外的又想回体制内。这两个道路第一并不是绝对互斥的,第二也没有好坏优劣。


10月8日晚上的嘉宾中,我邀请了Charles&William妈妈和家长们一起分享沟通。Charles从鼎石转入顶级公办国际部,去年斩获普林斯顿物理专业录取;William目前就读国际小学,也经历过不同学校。我们将共同讨论:


  • 体制内外转轨 

  • 不同体系就读感受 

  • 国际学校择校避坑 

  • 不同阶段道路选择 

  • 国际竞赛选择与培养


这五个具体问题,欢迎您预约观看。




国际化学校官方分类是三类:公办校国际部,官方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实是个项目,隶属于不同的公办高中。第二类是国际化学校,一般都是十二年、十五年一贯制,幼小初高都有,性质是民办私立,可以出国也可以高考,国际课程体系比较完整。第三类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不赘述。


但从风格上,前两类可以细分成四个派系:


  • 纯体制内

  • 纯体制外

  • 比较体制内的体制外

  • 比较体制外的体制内


看上去比较拗口,其实比较好理解,举几个例子:


实验国际部还是比较纯体制内的,一个是它基本不存在计划外录取,统一走中招系统完成初升高;二是普高课程占比较大,外教数量仅有1-2个。管理上比较严谨正规,校风相对淳朴,学生内心风格可以多样但仪表还是相对一致的。十一国际部就算是比较体制外的体制内,证据就不多说了。但如果一个学校要从体制外转入体制内,一般来说,初升高的这个时间点,十一就比实验更有实操性,也可能更匹配。


一梯队剩下的学校中,西城四中、海淀一零一、朝阳八十都是比较典型的体制内风格;人大附ICC也是体制内风格,但因为学生人数很多,所以包容性相对好一些,稍稍偏向体制内的体制外,所以如果从国际学校转轨,那也是优选之一。


因此不能简单认为,国际部就是纯体制内的。同理,国际学校也不都是纯体制外的。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校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已经更多成为了偏向体制内的体制外学校。


在国际学校中,纯体制外的代表是UWC,这所学校现在还是坚持整体洋气、外方做主的风格,对IB理念的贯彻以及对国际教育软实力的培养,仍旧相对仅成绩的培养而言,占据上风。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孩子英语不错,但在体制内特别不习惯,渴望一个非唯成绩论的地方,就可以选择这样的学校。北京的代表是乐成,风格也非常类似。但对于这类风格,不少家庭不确定,10月8日直播中,我们也邀请了UWC毕业、目前纽大在读的Elina同学进行分享,看看她的就读感受和考取建议。




偏体制内的体制外代表比较多,更多是用中式风格贯彻国际教育,保留国际课程的原汁原味,但是在习惯培养和分数追求上,又保留了对中国家庭需求的满足,适合从公立学校转出但英语比较一般的孩子。比如,还是有排名,还是有好班差班,还是追求数理化至上的理念。


从时间点上讲,我们曾经觉得,最完美的路径是:公立小学-国际初中-公办国际部,这就能满足很多的既要又要还要。但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一定要基于家庭的经济情况和孩子的性格情况,来做不同阶段的道路选择。


比如,小学如果不在好学区,就可以直接选择偏向体制内的国际小学,双语环境足且有时间利用周末、寒暑假做大量学科探索和软实力培养。未来决定孩子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绝对不是知识和学校教育而已。


从5年级开始,就要完全根据孩子的发育情况来择校。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有了完全不同的习惯、性格和发展情况,也进入了对学校教育方式与校园文化不同的接受与适应程度。这时候,就不能看别人的道路了。围城效应在这个时候最明显,容易因为别人的成功而决定自己的道路。但是否转轨,一定要看孩子和自己的家庭,别通过别人的案例,来轻易贬低自己所在的环境、抬高自己没选的那条路。


从8年级开始,基本就是按照学习情况和大学目标进行道路选择和学校选择了。可选空间虽然不大,但是因为容错空间小,所以更加纠结。这个时候一个妈妈和我说,她的方法就是先看学校最大的优点,然后再看缺点能不能接受,就这两步。


“因为每个学校都是一堆吐槽和缺点,都是在外面的只看到了好处,在里面的经常吐槽坏处,所以没法找到完美匹配的学校,就是哪个的缺点相对更容易接受而已。”


转到公立国际部,就要做好明里暗里的排名和你死我活的竞争。不要期待一个佛系的国际部,有的家长会问,哪个国际部相对来说不那么卷?不存在的。这种期待本身,就说明不适合选择公办国际部,或者选了以后可能会出现抱怨学校卷的情况。


如果想图国际部学术严谨和生源优秀,就要接受一个更加残酷和直接的现实场景。同理,如果图国际学校的多元包容和个性关注,就要接受什么样的孩子都有,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发生,什么样的升学结果都要接受。这不仅是对孩子的挑战,更是对家长的考验。


一个爸爸说,以前孩子挺活泼的,去了公立国际部就抑郁了,怎么办?我说,当初您想转还是他要转?爸爸说:“孩子想转,觉得那个环境更能激励自己,但去了以后发现同学都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看着就痛苦,读不下去了。”我说,那您怎么想呢?爸爸说:“我当时也以为去了以后,适应适应就好了,就让孩子去了,现在看来,不太行。”


另一个爸爸担心的是孩子对国际学校同学氛围的不适应,“以前孩子觉得自己那个公立初中管得太宽了,但是真转去了国际学校,发现同学追星化妆的不在少数,自己又觉得受不了,想转回去。”



学校从体制上分成了三种,但不同学校风格区别很大,要找到自己的那个路,且不要听别人家爸妈的决策因素,就安排自己的孩子。每所学校都有很多好坏评价,大家评估的角度各有不同。不少家长就是不满自己的路,就放大了另一条路的优点,以至于去了以后,觉得被骗了。学校确实是会骗人的,但择校谎言其实也是众所周知的


国际部相对来说,不缺学生,只是都想要好学生。所以国际部招生不是市场经济,那就注定了是筛选制。但国际部虽然是公立体系,却不是唯分数论的录取方式,所以录取因素很多,主观决策的空间很大、这导致很难谈到公平问题。


比如,如果问学校,你们的招生标准是什么?学校会给出分数标准,但好像那个分数又是一个皇帝的新衣,大家都知道没人严格按照那个分数来招生。于是,筛选制里的不透明性制造了大量的不确定性,谁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举个例子,海淀区排不到前4000,托福不上80,一梯队国际部提前批看上去应该是没戏的。但是真没有吗?有。凭啥呢?凭人家有一个特长,是别人都没有的。那么仅仅是这个特长就录取了吗?也不好说,可能是虽然托福不上80,但是口语特别特别突出,一下就被选中了。


那这么说,是因为面试才被录取吗?如果您听用面试谋取利益的人讲这个故事,那当然是因为面试被录取的。因为在这个录取案例中,不同的机构都会截取对应片段,来作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事实如何已经不重要的,反正片面真相,也可以被狡辩为不是在撒谎。


国际学校绝对是紧密贴近市场需求的,为了招生,可能存在更多“谎言”,但真相也会更快被暴露。因为家长和孩子在国际学校的语境下,发言权更大,发声欲望也更强烈,有任何不满会很快被传递给学校,或者传播到外界,所以信息透明度明显高很多。


举个例子,国际学校到底用什么教材,基本是公开透明的,如果家长关注教材且想通过这个作为择校依据,是有很多途径可以了解的。拿英文类课程举例,基本分成三类:校内教材,就是学校自编讲义;原版教材,直接引用供中外教使用;个人讲义,在校内基础上老师自行编写(或者就是PPT)。


国际学校不太容易被发现的“谎言”,一般发生在师资和管理配套上。师资的筛选,尤其是外教,是绝对的大坑。师资的流失,尤其是好老师,是在校生转学的理由。一般学校也会瞒一下好老师离职的消息,于是等到家长发现这学期已经不是那个老师的时候,就过了最佳转学期了。真要转,还要扣除一部分钱,有的家长就算了,试试新老师吧。


管理配套主要是责任心,不仅是老师,而是整个学校教育环节上的每一个人。当家长付出了高于国际部三倍的费用去国际学校就读的时候,就会对教学本身有要求以外,对其他环节有更多要求。一旦发现助教、食堂、校车、德育、电子产品管理等方面出现问题,也会有被骗的感觉。“当初招生的时候,都说的特别好!”


看到这儿是不是很容易觉得,这么混乱,简直没法择校了。其实我今年更鼓励大家去探索更多学校,尤其不同国际学校。这些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立命之本,绝对在自己建校理念上有满足您需求的那一处。只是如果家长只接受理念,不接受理念落地后的一地鸡毛,那就不容易选出合适的学校。


但择校最扎心的真相是:决定孩子未来的,不是那个学校和未来那张最终学历,而是孩子探索能力的培养、内心勇气的具备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这一点,不仅仅是学知识和择校带给孩子的,也是学校和家庭的氛围所决定的。


10月8日直播,我们再次邀请了一路逆袭斯坦福的十一国际部毕业生张晏铭Zakry同学谈谈他国际路线的时间管理、舒适与挑战、竞赛与活动、家庭支持、遗憾等。我们直播间见!




面谈笔记往期回顾:


留学面谈笔记一 | 王梅:简历漏洞这么多?


留学面谈笔记二 | 王梅:明知有坑,为啥家长还是跳?


留学面谈笔记三 | 王梅:走近留学孩子,普娃/牛娃/非京娃?


留学面谈笔记四 | 王梅:学历贬值和中产家庭的教育投资


留学面谈笔记五 | 王梅:跨不跨托福这道坎儿?


留学面谈笔记六 | 王梅:能不能避开中考上十一国际部?


留学面谈笔记七 | 王梅:国际部抢人,今年是大年还是小年?


留学面谈笔记八 | 王梅:人大附/十一没动静,除了等能做啥?


留学面谈笔记九 | 王梅:6-11年级的托福全面提升计划







更多国际部/国际学校择校资讯备考规划加试范例简历修改留学申请专业选择等优质内容,将第一时间发布在「格理特2025国际择校规划群」。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添加小助手入群

与数万家长共享国际教育资讯!

添加格理特小助手

了解更多国际教育资讯

北京格理特教育
专注国际教育前沿资讯,提供国际部/校择校咨询及留学申请规划等优质内容,打造满足留学家庭需求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