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晏铭:为何选择数学,理科申请何去何从?

文摘   2024-08-25 23:50   北京  


从入学高中开始,我的身旁似乎就有这无数这样的声音:“数学?物理?你想用理科进入美国名校怎么可能,还是趁早换专业吧。” 仔细思考后也觉得合理,但我还是依旧坚定的在申请的这条道路上选择了数学作为我的专业。人的一生不应该是功利主义性质的,我选择了我所热爱的学科。


入学时,由于一些个人原因,我的数学被分在学校的基础班,也就是regular层,在此上面有honors与AP层。这已经先决性的让许多人为我投来了否定的看法。“数学?最基础?这还怎么申请?” 我一开始也相对绝望,不仅是对于许多人的质疑,也更是对自己踏足的这条未知的路的一种恐慌。但我在高一选择了数学建模高端课,可以说是在校内除了普通的课程资源外能选择到的难度最大的数学课。我渴望一个契机证明自己,也继续坚定自己可以。一年的苦修,我改变了很多,结业考试上我考了全班第四。从一个老师都对不上号,甚至被很多人否定的状态,到超越那些我在高一看起来遥远的同学,靠的还是自己的热爱。


我在申请的过程中,以及在申请结束后的不断复盘中,认为美本申请有两点很重要,也是我认为对人才考量的唯二标准:热情与思考,passion and thinking。


单从理科角度来说,我认为一个人的passion应该会由你的活动/比赛来表达。假如我是一个招生官,第一步也许就是从这个学生的活动以及竞赛去看他是否热爱这门学科。注意,热爱不等于优秀。不可否认的是大学会看你的竞赛是否是顶级,但更多的其实还是在考察你是否热爱。这其实是很容易想明白的一件事,你是一个理科生,做了许多数学物理方向的研究,但奇怪的是你最终选择了文学进行申请。大学招生官可能不会立刻否定你,但却会去想,你到底热爱什么,为什么你的一切看上去都如此割裂。


↓点击预约直播↓



对于理科申请,我将自己想与格理特家长、同学们分析的内容分为了两部分,可复制的与不可复制的。


先说可复制的:


  1. 由于某一门学科是你所热爱的,你当然需要上一些与其相关的课程。例如在校内的BC/Cal3/Sta/Prob 都是与数学强相关的课程。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向大学证明你是有基础理论,而不是空谈一切的“民间科学家”。


  2. 你是否会打竞赛。首先我想说,我参加的很多竞赛本质上不是为了拿奖,当然拿了是好的。我的本意只是想去证明一下,自己是在挑战自我的。在我学习的道路上我一直在努力超越一个一个的人,但终归是为了自己能学到更好的、更能满足自身好奇心的知识。也因如此,我在当时其实并没有选择在类似于AMC、BMO这样的纯数学的竞赛上花费太多时间。因为那不是我想要的。相比于理论数学研究,我更享受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将每一个数学观点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问题相互联系,可以极大满足我的好奇心。也因此我更多的去参加了例如HIMCM、IMMC的数学建模也就是应用数学竞赛。最终我成功在这些竞赛上表现了我对数学的热爱,我的成绩也成功印证了自己的付出。


  3. 研究,论文。作为一个高中生,我不认为以我的学识能够真正的为数学界/科学界做出什么贡献。但我可以不断积累研究的经验,从自己喜欢的主题下手,研究自己好奇的问题。就像有一份自己很喜欢的工作一样,整个人干起来是轻松的。我不认为应试题目能体现一个人的学术能力。我也不认为上课认真听讲的孩子就一定能成为科学家。所以,当你真正在运用知识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他的困难,你能体会到他的巧妙,你能体会到他其中所包含的乐趣。也因此我在高中阶段做过数学、物理方向的研究。而这些主题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主题。同时,论文写作,以及进行研究,也为大学传递了一个信号——你拥有较强的学术规范,以及尝试解决问题的勇敢心态。这无疑是正向的。


  4. 推荐信。我在进行一些研究,科研的时候,可能需要老师的指导。也许我干的不错,得到欣赏;也许我做了错事,但积极改进。这些都是在研究中非常常见的事实。而一个老师考量他的学生,就是从这样的一个个细节中得出结论。而同时因为推荐信的特殊性质——学生不知道推荐人到底写了什么。因此它是如此的客观,尤其相比于GPA,相比于标化,所以它有它的权威性。有一点需要注意,推荐信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推荐人是多么厉害的教授。他可以是一个聊过许多的普通人,可以是一个你曾帮助过的身边的保安,甚至可以是你的宠物(虽然但是他们并无法书写)。当然,这些只是例子,不是想说实际操作性,而是想传递一个观点:推荐信是由推荐人与你共同经历一些列事件后对你做出观察与评判,所以不能瞎编乱造,而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描述一个人。


  5. 你有没有想过:我汲取了来自社会的诸多资源,但是否有想回馈社会。我是有的。我一直在反思,自己能录取到好学校,不仅与我的家人老师分不开,甚至也与我无意间碰到的一位有理想抱负的大学生有关,又或者是他人伸来的一只援手。所以我也尽己所学做了许多回馈社会的事情。这种事情需要从你自己个人出发,去思考你能做到什么。


  6. 实习。实习的重要之处在于你能真正的把自己放在一线的环境中。直接的为社会做出贡献。这类问题往往是难度较大的。因为理科的实习不仅要求你有强的学术基础,也同时要求你有强大的学习能力。而越顶尖的公司相应的也有难度更高的工作。


  7. 学会抓住机会。我常感受到,信息差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很多时候,你打破壁垒,完成突破的唯一渠道便是抓住机会。无论是面向社会的实习招生、课程培训,或者是学校社团的选拔,学校的留学资格。在遇到这些机会的时候,尽管去努力的申请,不需要顾及太多是不是会拒绝我/没有时间的问题。好的机会不仅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也留给有心且运气好的人。



说了这么多,也许大家也发现,我刚刚说到的可复制的内容大多都与passion-热情有关。那么接下来所说的则是我认为美国大学看中的另一点,thinking-思考。这些看似不可复制的事件,其实也不难。


  1. 善于思考这个特点是我小时候就有的。这不是什么天赋,任何人小时候都有,只不过或多或少的被扼杀了。我们的应试教育强调服从、强调聚焦,而好奇心与自主思考是寻求发散。我相信,大家小时候都普遍更有活力,似乎不像现在的中学生,经常犯困。那时候的活力是好奇心在驱使,思考也是从中而来。我会好奇为什么我么家的水龙头的水忽冷忽热,会思考两个后视镜的反射角度是否不同,也会思考数学定理的行程方式;或许又会好奇,我为什么活着。一切的这些,都是不断存在的问题的积累。每次回答问题,思考的过程都会变成成长的肥料。对我而言,洗澡的时间似乎是灵感最好的时间段。也因此每天洗完澡趴在床上时成为了我大量构思/书写文书的时间。所以多去思考,多去总结。无论是从书本中,还是从一个个微不足道的现象中。


  2. 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管做哪一个行业、哪一门学科,注定是痛并快乐的。你会因为你的课业压力,会因为你错误的书写姿势,或者是你与朋友的争吵而感到压力骤增。这时,停下脚步继续气馁不应该是你的选择。面对既定的事实,请做一个理智的人,继续迈开你的脚步。我个人的抗压能力比较强,或小或大的失败最多能阻挡我一天时间。第二天我会元气满满,迈向新生活。


  3. 学会去思考一门学科的不同属性。例如数学的人文属性,文学的理性思维。其实从历史上去看,任何学科都有着很完备的发展经历。因此,无论是去蔑视一门学科,或是片面的看待一门学科,都是完全错误的。拿数学举例,他有着你想象不到的人文属性。人类历史上的重大进步,时间点几乎是重叠的。无论从文艺复兴还是工业革命去看。为什么,因为人文、艺术、理学本为一体,他们互相促进各自的发扬,又在发展后重组在一起,促进社会的进步。我认为美国大学十分重视文理教育,从世界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




最后,对于所有选择国际路线的学弟学妹,我都还有一个衷心的建议:放弃功利主义心态。任何时候,如果我们只为成绩努力只为分数学习,都是错误的。找到属于自己的热爱,在这个过程中深入思考,会带来更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身价值感。


文字 | 张晏铭

编辑 | 苑若金


作者:张晏铭

格理特实习生

十一国际部AP项目毕业生

RD斯坦福大学录取

数学/环科双专业 







更多国际部/国际学校择校资讯备考规划加试范例简历修改留学申请专业选择等优质内容,将第一时间发布在「格理特2025国际择校规划群」。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添加小助手入群

与数万家长共享国际教育资讯!

添加格理特小助手

了解更多国际教育资讯

北京格理特教育
专注国际教育前沿资讯,提供国际部/校择校咨询及留学申请规划等优质内容,打造满足留学家庭需求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