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用企业家精神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文摘   2024-09-18 09:00   江苏  
点击上方“东吴智库” 可以订阅哦!



编者按






《唯实》2024年第8期刊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方世南教授的文章《用企业家精神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文章指出,企业家精神具有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论述了企业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的实践路径。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观点

用企业家精神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 方世南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决定》从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的高度,提出必须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决定》以一系列实打实的全面深化改革举措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决定》提出要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和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等,体现了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机会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决定》又从先进文化对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大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的高度,强调要“弘扬企业家精神”。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任何伟大事业的背后,必定存在着支撑这一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文化力量。企业家精神在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方面发挥着重大功能,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是最值得珍视的重要精神文化财富。新时代弘扬企业家精神,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际行动,是从人文经济学的高度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一招,也是促进民营经济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和强劲动能的重大举措。

一、企业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以文化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为主要内容的精神品质、文化诉求和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企业家精神”,指出,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企业家精神”,“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精神”,“要进一步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这些重要论述,都充分表现了对企业家精神的高度重视,丰富和发展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企业家精神”也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弘扬企业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从“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企业家精神的基本内涵,为我们重视和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实践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将爱国情怀列为民营企业家精神的首位内容,指出:“企业家爱国有多种实现形式,但首先是办好一流企业,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力争一流,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将创新精神作为企业家精神的突出要素,指出:“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在困境中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习近平总书记将诚信守法作为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企业家要做诚信守法的表率,带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作为企业家精神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指出:“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并要求,“企业家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特点的能力,提高把握国际规则能力,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提高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企业家精神的精神特质和丰富内涵。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集聚区以及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苏州,企业家精神是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企业家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和区域特质,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苏州企业家精神,既有全国民营企业家的共同价值诉求,又受江南文化和以“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等为代表的“三大法宝”的影响,具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艰苦奋斗,负重奋进;敢冒风险,勇于创新;精诚合作,诚信经营;服务社会,义利并举;实业报国,胸怀全球”的文化价值观,是鲜明地体现苏州企业家精神的基本内容。

“艰苦奋斗,负重奋进”的精神。以沙钢集团为例,可以看出这一精神的普遍性和重大价值。1975年,沙钢的创业者们靠45万元自筹资金起家,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知难而进,沙钢集团的创业者自行设计建造设备,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国产化替代,开启了通往钢铁世界的大门。从此,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一代又一代的沙钢人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负重奋进的精神,以一股自加压力、勇于争先、担当作为、追求卓越的豪迈气概,以一种变革心态和创新思维,秉持领先一步和认真做事的工作态度,抢抓机遇,捕捉时机,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实现一个又一个奋斗目标,推动企业实现了从作坊式的小轧钢厂到现代化钢铁帝国蝶变的传奇,不断上演着钢铁行业的“沙钢奇迹”,生动地体现了民营企业家的艰苦奋斗、负重奋进精神。

“敢冒风险,勇于创新”的精神。苏州众多高科技民营企业,抓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遇,积极研发和推广以颠覆性、前沿性、引领性和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创新型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更科学合理、更优化高效的配置和利用,将构建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新动能作为主攻方向,在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还积极培育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未来产业,不断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和新产业集群,推动技术创新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些企业敢于投入巨资进行前沿技术研发,即便面临失败的风险也无所畏惧。苏州工业园区有多家生物科技公司,持续多年投入巨额研发费用,在基因测序、细胞治疗等新兴领域取得巨大突破,正是敢冒风险、勇于创新精神的体现。

“精诚合作,诚信经营”的精神。苏州工业园区内的多家企业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共享资源,共同研发,展示了精诚合作的力量。如苏州工业园区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企业之间形成紧密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诚信守约,赢得了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认可。

“服务社会,义利并举”的精神。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承担社会责任。亨通集团坚持以爱党爱国爱民为理想信念,秉承产业报国的光荣使命,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视为时代担当为社会责任,以积极贡献社会为己任,坚持与社会各界共享共赢的宗旨,在企业持之以恒的发展中走出一条跟党走正道、依法守商道、诚信讲公道、发展不偏道的中国特色民营企业独立自主和自主创新发展之路。企业在做强做大做优做精的同时,亨通集团倡导和践行“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第一责任”的理念,常怀感恩之心,尽力回报社会。2011年,亨通集团捐资5000万元,在民政部注册成立了非公募慈善基金会——亨通慈善基金会,响应中央精准扶贫、光彩事业的号召,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光彩事业行、乡村振兴等行动,推进教育扶贫、产业扶贫、老区扶贫、红色扶贫等数十个慈善项目。基金会成立以来,企业不计得失,不图回报,面向全国老少边穷地区、贫困家庭、贫困弱势群体,落实扶贫、扶智、扶残、扶弱等精准扶贫项目,惠及云南、贵州、四川、新疆、西藏、陕西、江西等全国半数以上省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贡献力量,成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楷模和典范。企业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中国光彩事业20周年突出贡献奖,屡次获中华慈善奖(第六、七、八、十届),连续五届蝉联江苏慈善奖,连续两次入选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企社会责任报告及优秀案例》,亨通慈善基金会获评“4A”级社会组织。

“实业报国,胸怀全球”的精神。民营企业在立足本土发展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以苏州精密机械制造企业为代表的一些民营企业,它们的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通过海外并购、设立研发中心,不仅提升自身竞争力,也为中国制造赢得国际声誉,展示了苏州民营企业家的全球视野与实业报国情怀。

苏州本土形成的企业家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概括总结的具有全国普适性特征的企业家精神是一致的。苏州企业家精神是苏州民营企业家在创业和发展中形成的优秀精神文化品质,是展示苏州民营企业自觉地将经济和人文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经济人文化和人文经济化双向互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苏州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苏州民营企业家以其特有的精神特质,不仅在经济领域取得辉煌成就,更为社会文化进步与国际形象提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精神与实践,为新时代苏州乃至全国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二、企业家精神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的强大精神力量

民营企业家不仅是我国经济活力的源泉,更是社会文明进步与文化自信提升的关键力量。在民营企业长期摸爬滚打中积淀形成的企业家精神是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民营企业在企业家精神引领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体现在多个维度,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物质文明增长、政治文明发展、精神文明提升、社会文明进步、生态文明加强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企业家精神引领下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贡献。经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促进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大批有胆识、肯吃苦、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一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不断成长壮大。广大民营企业家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放眼全球的国际视野,组织带领千百万劳动者发奋努力,勇攀高峰,艰苦创业,不断创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能够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经济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习近平总书记精辟地概括总结了民营企业的经济贡献:“概括起来说,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客观数据充分说明,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决定》提出的必须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深远的战略考量。苏州是中国和江苏民营企业发展先行之区和典范之地。根据最新数据,苏州民营经济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超过50%,税收超过60%,直接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苏州以江苏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家异军突起,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传奇。沙钢从一个作坊式小轧钢车间发展成为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综合性企业集团,连续15年跻身世界500强,成为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的“钢铁帝国”。据2023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苏州市2023年民营企业产值20689.1亿元,增长6.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6.7%;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9682.4亿元,增长17.3%,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9.5%。同时,苏州民营企业提供超过80%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此外,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贡献85%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为把苏州打造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贡献了巨大力量。

在企业家精神引领下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贡献。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和谐必须依靠充分的就业。稳就业就是稳发展,保就业就是保增长。民营企业以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为社会提供了广泛的就业选择和就业机会,尤其是在新兴产业中,民营企业更是充当了主力军角色。民营企业以50%以上的税收,为国家财政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些税收有效改善公共服务,推动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许多民营企业将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积极投身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保护、济弱扶贫等公益事业,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都是社会的企业。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这些年来,越来越多企业家投身各类公益事业。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广大企业家积极捐款捐物,提供志愿服务,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充分肯定。”以苏州民营企业的社会贡献为例,据统计,2021年到2023年的三年内,苏州民营企业家累计捐赠超过10亿元用于教育、扶贫、医疗、环保等公益项目,惠及人群超过百万。同时,深入实施“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等社会责任项目,超过百家民营企业与乡村结对,投资农业、乡村旅游等领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此外,设立专项教育基金,持续资助学生深造学习,与国内外顶尖大学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为苏州乃至全国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展现了苏州民营企业家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在企业家精神引领下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文化贡献。文化是灵魂,文化和经济融合共生,推动人文经济形成和发展,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谱写光辉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苏州时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民营企业既是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也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民营企业家精神主要集中于文化价值观和企业经营理念,往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软实力。这对于企业端正发展价值观和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进而影响社会文化,都产生了良好作用,推动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许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项目建设,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推动文化和经济之间紧密联姻,实现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相互生成。苏州民营企业大多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与人文精神培育,它们将江南文化中的精致、包容与创新精神融入企业运营全过程,塑造了独特的苏商文化。“从苏工、苏作中传承‘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理念,江苏苏州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织就经济繁荣与人文鼎盛的‘双面绣’,2023年入围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230家”。苏州一些民营企业还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强员工的文化认同感,也为城市软实力的提升做出了贡献。此外,这几年苏州民营企业投入超亿元资金用于支持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如参与苏州园林修复、吴门画派艺术推广等项目;同时,创办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苏州工业园区的文化创意基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艺术家和创意团队入驻,为城市文化发展增添了新活力。

 由此可见,中国民营企业家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仅经济指标上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更是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精神与实践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树立了典范,弘扬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三、用企业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的实践路径

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的复杂态势下,在全社会都需要弘扬伟大奋斗精神以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的大背景下,在“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避免‘内卷’‘躺平’”的要求下,传承企业家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并以践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典型为抓手,树立榜样,确立标杆,明确方向,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和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同时,传承好、弘扬好企业家精神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高度重视和全社会广泛参与,促使企业家精神成为先进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将弘扬企业家精神纳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和践行中,并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促进人文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既包括物质的现代化,又包括人的现代化,最关键的在于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所谓人的现代化,并不仅仅在于人的生理素质的现代化,而根本在于人的思想观念、人文素质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是经济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也是经济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价值旨归。通过先进文化建设,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极大地提高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尤为重要。国际国内形势的纷繁复杂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日新月异性,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多样性,要求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必须振奋精神斗志。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实践已经证明,“繁荣的经济需要繁荣的文化”,“文化就是经济”,“今天的文化等于明天的经济”。因此,要将传承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融入具体经济活动,不仅在理论层面进行学习与讨论,更需体现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上。要通过开展“企业家精神实践月”等活动,鼓励企业家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及市场开拓,在全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让传承、弘扬企业家精神成为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动力。

大力推动高等院校、民营企业行会协会、政府相关部门组建“企业家精神”研究机构,持续升级“金企联沙龙”。通过开展对老一辈民营企业家访谈、历史资料整理、听取意见建议等活动,深入了解民营企业家的艰辛创业历程、先进管理理念、科学决策经验、行业发展预见、未来目标愿景等,将老一辈民营企业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现代化观等基本文化价值观,转化为全社会的精神文化资源,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特别是要以企业家精神鼓舞青年一代接续奋斗。青年是新时代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追梦者、圆梦人,在全社会弘扬企业家精神,使之入心入脑,有助于推动青年一代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让他们永远唱响青春奋斗之歌。要建立“民营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作为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纽带,专门负责收集民营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如融资难、技术升级障碍、市场拓展限制等,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还要大力促进民营企业技术与产业升级,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转移中心,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成果转让和人才培训,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要大力创新金融服务,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发适合民营企业的信贷产品和服务,特别是针对初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服务。

将传承企业家精神和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困境紧密地结合起来。政府部门要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忧患意识、超前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政企合作,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积极实施“民营企业家成长计划”,通过政府资助、校企合作、老一辈企业家带徒弟等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的新一代企业家。要通过定期举办企业家论坛、管理培训班,不断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要通过打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加强对市场垄断行为的监管,确保民营企业在公平竞争中成长,尤其是在政府采购、公共资源分配上给予平等机会。要大力构建法治保障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快速维权机制,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提高企业家安心经营的信心。要建立荣誉与激励机制,设立“民营企业贡献奖”“杰出民营企业家奖”等荣誉奖项,表彰在技术创新、绿色发展、社会责任、国际视野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激励更多企业家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并竭诚奉献。总之,只有以实际行动解决民营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才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民营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使企业家精神之光动力源强劲,永不熄灭。


(本文系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及其关系研究(21&ZD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方世南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发布情况

本文刊登于《唯实》2024年第8期,以下为期刊发布情况一览:

/往期推荐

//

NOCITCE

观点 | 细化实化改革举措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观点 |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论要

观点 | 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系统性构建研究

观点 |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唯物史观理路


蘇小文团队·出品


素材来源:《唯实》

责任编辑:宋馨悦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东吴智库

东吴智库
苏州东吴智库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