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副院长、商学院屠立峰副教授受邀做客苏州广电总台新闻综合频道时政访谈节目《共筑美好生活 苏城议事厅》,就苏州“双十一”新经济动能及发展趋势提出看法。现将访谈主要观点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Q1
想问问屠教授,您现在开启购物模式了吗?
我也有更新家电的一些想法,特别是利用“双十一”的促销机会,同时叠加苏州市出台以旧换新的政策。我们家希望能够有机会来换一换用了好多年的冰箱或电视机,像这些耐用的家电,我们现在也愿意通过手机端来进行购物。同时,自己也想找机会去买点衣服,那么这些还是需要到线下体验一番。
Q2
今年“双十一”的预售期比去年又提前了十多天,
想问问屠院长,为什么现在平台和商家预售期
会越拉越长?
主要是因为网络购物节销售火爆,不少电商平台支持商家来通过预售的方式缓解服务期压力。商家通过平台预售产品,能够集聚消费者订单。从供应链的成本和效益来看,商家选择以预售形式先确认订单,再联系相关厂家和供应商组织投入生产,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都是既经济又高效的。通过预售,商家可以更精确地试探出市场的实际需求,备货时间也更加充裕。商家可以在预售期将商品提前放在本地的前置仓,等用户交付尾款以后,数小时就能送货上门,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也有利于商家积累一些好评口碑。
同时,爆火的直播带货也是预售模式申请的原因之一:一到大促购物节,很多人都等着拆快递、晒朋友圈。
Q3
一些网友表示:感觉近两年“双十一”的氛围好
像没有以前那么浓烈了,想问问屠院长,以您
的观察,“双十一”消费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
以及背后的原因?
主要是电商的分流趋势其实从三五年前就开始了,“双十一”给国内很多大规模生产的产品提供了一个好的销售渠道,大量的供需集中在了单一的电商渠道,形成了每年的电商购物节的热潮。但是现在随着多家大型电商平台的成长发展,很多厂家直接参与到了电商直播,同时加上快递服务日渐发达,快递规则日益完备,所以生产者、消费者能够更多地进行直接对接,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理性消费。货架电商和直播带货明显分化,尤其是在直播电商业下面,未来可能形成一批特色行业类的带货主播。
总体来看,“五五购物节”、“618”、“双12苏州购物节”等,全年都在推出各种促销费活动,所以网络购物节也可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次性地爆发,而是多次的小高峰,更像是“削峰填谷”这样的一种方式:总体的量在增长、周期变得更长,囤货这种冲动购买的欲望可能就没有以前那么强烈了。
Q4
每年“双十一”也是全国品牌同台竞技最激烈的
时候,在电商平台上比品质、比价格、比口碑。屠院长,您认为“双十一”给苏州品牌带来了怎
样的机遇?抓住这个机遇的关键又是什么呢?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更加充分,国货品牌和国潮文化的传播也更为迅速,所以我们看到国货品牌对我们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成了一种新消费趋势。另外,我们也看到,注重功能性和多样场景性的小众品牌服饰和鞋子“出圈”,比如羽绒服、休闲鞋等,都是消费者追求产品“质价比”的典型表现,所以年轻消费者愿意为满足自己个性需求的品质产品买单,也包括增加文旅体验型消费、“情绪溢价”等消费,所以说苏州企业要加快培育终端消费品品牌,比如说智能小家电、服饰鞋帽、具有苏州特色的土特产和食品,通过提高产品的性价比、降低采购成本以及简化运营等方式为消费者带来物美价廉的商品,重点布局生活必需品赛道,尤其是要注重市场集中度低、利润率高、供应链有优势的非季节性单品。
Q5
其实苏州很会利用“节日经济”,还打造了属于
自己的“双12苏州购物节”,苏州在促销费举
措方面,您觉得还有哪些亮点?接下来还有哪
些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其实,“双12苏州购物节”作为苏州特色IP,是苏州积极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创新是我们苏州的城市基因之一,“双12苏州购物节”传承并发扬了这份城市基因,持续扩大创新消费场景,相继挖掘出“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国朝经济”等消费模式,带来可喜的市场增量,首批用数字化技术,让城市的大商圈、小商户都能参与数字人民币红包的城市之一,探索出了一条数字人民币红包发放新思路。
未来,期待苏州要以这座城市的特色街区、文化地标、公园、乡村等城市空间作为“场馆载体”,引入更多节庆活动、品牌快闪、文化展示等内容,促进会商旅文体联动,打造一批沉浸式、多元化的新场景新地标,吸引更多高能级、高流量、高品质的节赛展演活动落地苏州,来做强标杆活动IP,打造10个版块,“一版块一主题”的购物节特色主题活动。
/专家介绍/
屠立峰,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副院长、江苏省新时代民营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苏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 往期推荐
///
NOCITCE
要闻 | 苏州市政府研究室调研东吴智库
对话 | 东吴智库副院长屠立峰谈“研学热”
对话 | 东吴智库副院长屠立峰谈苏州夜生活经济
对话 | 东吴智库副院长屠立峰谈苏州汽车市场“以旧换新”政策
蘇小文团队·出品
素材来源:《苏州新闻》
责任编辑:袁忆如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东吴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