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苏州经济要以领跑姿态“走在前、做示范”

文摘   2024-08-28 09:02   江苏  
点击上方“东吴智库” 可以订阅哦!



编者按



8月27日,《苏州日报》2024年08月27日B01版刊登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副院长屠立峰副教授等的文章《苏州经济要以领跑姿态“走在前、做示范”文章依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相关要点,阐明了苏州上半年经济得高分的动因及对进一步提升苏州经济“考分”的思考。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观点

苏州经济要以领跑姿态“走在前、做示范”

- 屠立峰 董滢博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正全力以赴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率先在苏州变为现实。因此,关键时期对“走在前、做示范”的苏州,必然有新的内涵要求。从前进路径看,“走在前”意味着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参考,要直面更多未知与挑战。从发展标准看,“做示范”意味着要以“领跑”姿态提供路径或样板,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一、苏州上半年经济得高分的动因

苏州在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征程中,城市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质量效益导向下的增长韧性和发展活力持续彰显。

一是持续培育产业集群优势。三中全会指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发挥重点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协同作用是苏州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最大竞争优势。一方面,苏州通过传统产业工艺流程改造,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挖掘产业潜力,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4.6%的前六大重点行业产值同比增长6.0%,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9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度达73.0%。另一方面,通过扩大市场、增加应用场景等手段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加速未来产业的产业化进程。上半年,苏州全市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0.0%,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17.3%、18.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4.7%。传感器、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光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5.5%、27.2%、23.9%和22.6%。在今年7月公布的江苏省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名单中,高新区集成电路设计应用产业集群、吴江区光纤光缆产业集群、常熟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吴中区小分子化学药产业集群、太仓市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等5个产业集群上榜。

二是全面增强企业内生动力。三中全会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制造业提质增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企业本身的活力。苏州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上半年,全市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41.9%,占财政支出11.1%。苏州在打造科创森林体系过程中,不仅鼓励头部链主企业发挥好创新龙头作用,而且注重激发中小企业积极性,鼓励它们在专业细分领域耕耘发展,发挥不同类型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推动整体产业形成“单点突破”“集群协同”“链上应用”的创新升级范式。上半年,苏州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新培育出一批行业细分领域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掌握核心技术的“小巨人”企业。例如,全市新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4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866家,获评数量居全省第一。在“2024年江苏省智能制造车间”公示名单中,苏州有224家企业上榜,江苏亨通光电还被评选为2024年江苏省“智改数转网联”标杆企业。

二、对进一步提升苏州经济“考分”的思考

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线。要实现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有效需求两者要协同发力,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便是其中重要抓手。

一是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驱动,充分释放产业转换力。生产力发展和技术革命演进,会驱动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自我催生出强大的发展推动力,也为城市经济发展积蓄自我增长的潜能。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苏州要进一步打造具有强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决定城市经济“吨位”的基石,是城市经济动能的关键支柱,也是城市集聚、辐射、配置资源的重要载体。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不仅是城市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也是吸纳、联络、服务甚至孕育更广范围的经济要素资源的超级平台。苏州要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例如,苏州拥有丰富的风光氢新能源资源,更有坚定的绿色低碳发展决心。经过长期攻关和不懈积累,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已全球领先,昆山、乐余两大电网侧储能项目落地,组成了国内最大规模的“城市储能群”。未来,苏州要进一步建设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夯实新能源发展和安全根基。加快推动新能源科技创新,推动新能源产业从资源、资本主导向技术主导转变,要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集中攻关突破能源领域主要短板技术装备,形成一批能源长板技术新优势。进一步健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二是以提升技术转化力为目标,持续增强产业赶超力。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比重,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支持基础研究,支持基础研究选题多样化,鼓励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技术赶超需要大量持续的研发投入能力,尤其在欧美发达国家围堵我国高科技发展的形势下,创新风险巨大。一方面,基础研究、中间实验阶段的科技创新具有较强公共品属性,需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科技“卡脖子”的领域需要组建“国家队”来集体“攻关”。另一方面,对于科技创新能否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还必须经历科技成果商业转化与大规模产业化的考验,在市场环境下推动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惊险一跃”。因此,我们要结合各产业创新链各个环节的不同特征,来打造适宜的“政府与市场合作”的新机制。例如,今年以来,苏州出台扶持低空经济发展政策,构建起一套较为完整的无人机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体系,涌现出多家头部企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低空经济正在步入快速成长阶段。但一些发达国家加速在无人机领域战略布局和技术创新,同时通过贸易壁垒、经济制裁等手段,试图削弱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对此,应立足发展优势,找准关键问题,从多个层面解决。一方面,梳理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找准“卡脖子”关键技术,制定国产化替代清单,加大投入力度组织集中攻关,根据轻重缓急分类分步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另一方面,增强产业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框架,明晰各个主体之间的权利边界、职能责任和评价机制,规范和引导市场良性竞争、依法经营。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完善升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鼓励和支持不同经营主体积极开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培育发展热气球观光、直升机游览、无人机空中摄影和摄像等,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三是以弘扬企业家精神为导向,持续提升企业成长力。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企业是推动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它们既是构建产业集群的支柱和领头雁,也是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编织经贸网络的基本载体。因此,苏州要在积极引进各类企业总部和分支机构的同时,加大力度培育本土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推动更多种子企业快速成长为“巨无霸”企业,帮助苏州本土企业跨区域成长、全球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企业家精神时曾指出,“企业家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活动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企业家的工作是通过“新组合”来实施“创造性的破坏”,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实现创新与产业融合的主角是由活跃在市场竞争中的具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完成的。苏州要在尊重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方面打造响亮的城市品牌,构建企业家健康成长的“雨林式生态”。推动传统商会组织向生态型商会转型,以产业链为脉络吸纳会员、开展互动。引导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共享科研和创新资源,带动更多中小企业瞄准前沿技术领域协同攻关,助推产业集群竞争力整体提升。

四是以培育技术经理人为支撑,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力。为推动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科技人员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人才,我们需要大力发展教育,创新科教体制,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科技人才,尊重科学家,保护科学家,特别是保护科学家的创新性科研成果,营造适宜科学家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健全技术经理人队伍前瞻布局机制。紧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和“1030”产业体系,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和技术经理人培养体系建设的难点堵点,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和行业部门引导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加强高水平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持续强化技术经理人教育培养机制。发挥苏州科技商学院平台功能,健全我市技术经理人教育培训体系。依托头部企业、行业协会等打造一批行业特色明显的技术经理人培养基地。将高水平技术转移人才纳入苏州人才计划,加快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军人才。发挥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平台优势,畅通民营企业技术经理人对接渠道,为民营企业获取技术信息、开展技术评估、促进技术撮合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精准服务。


(作者屠立峰系东吴智库副院长;董滢博系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发布情况



本文刊登于《苏州日报》2024年08月27日B01版,以下为发布情况一览:

/往期推荐

//

NOCITCE

对话 | 东吴智库副院长屠立峰谈“研学热”

对话 | 东吴智库副院长屠立峰谈苏州汽车市场“以旧换新”政策

对话 |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副院长屠立峰谈苏州跨境电商出海

对话 | 东吴智库副院长屠立峰谈苏州夜生活经济


蘇小文团队·出品


素材来源:引力播

责任编辑:黄丽娜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东吴智库

东吴智库
苏州东吴智库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