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旅途中的“情”与“思”
道
一、歌曲导入
从来不怨命运之错,
不怕旅途多坎坷,
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
错了我也不悔过……
——《人在旅途》
人一旦双脚踏上旅途,等待他的就是无数未知的运命,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踏上旅途?当诗人们踏上属于他们的旅途又会看到怎样的风景,有着怎样的思绪和情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本堂课核心任务:
【屏显】
探索“羁旅诗”的特点
第一部分:走进途中的景
1.诵诗质疑
当古诗一遇上书法,当古诗一遇上诵读,自由畅达舒缓有致那种特属于中国的审美油然而生。这种美是刻在我们的DNA中的。
读三首诗你有什么不解的疑惑吗?学生思考回答。
师追问:
【屏显】
海日生残夜 “海”是海吗?
“随君直到夜郎西” 也有写作“随风直到夜郎西”(如书法中)哪一个更好?
枯藤老树昏鸦 “昏鸦”是昏头的乌鸦吗?
2.赏画鉴诗
图景鉴别
左图体现色彩:青山,有归雁。但诗人的落脚点应该在船上。
右图体现了“两岸阔”“一帆悬”的特点。
左图有月,有诗人,但是落寞的感觉不明显。
右图色彩更加暗淡,明月和诗人落寞的背影。有鸟飞过的踪迹,也许就是子规。似乎更符合诗的意境。
左图路不够古,马不够瘦有枯树没有藤,有小桥,有人家。整个画面似乎并不萧索。
右图树老藤枯,残阳如血,道古马瘦,画面给人冷飕飕的感觉。
意象鉴别
三幅图分别由哪些意象构成
意象
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屏显】
《次北固山下》意象
客路 青山
行舟 绿水
潮 两岸
风 帆
海日 残夜
江春 旧年
乡书
归雁: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或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想象一下:置身在这些物象中你的感受:
开阔 希望 思乡
【屏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意象
杨花:指柳絮。它一般寓意:离别和思念,生命的无常,春天的象征,哀怨和愁绪。
子规:通常与思乡、哀伤和离别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它指的是杜鹃鸟,因其鸣叫声凄切,常在诗歌中用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明月:寓意纯洁美好、思念离别、孤独寂寥、梦想希望、时间流逝、团圆完整、永恒不变、广阔情怀等
想象一下:置身在这些物象中你的感受:
离别 哀伤 友谊纯洁美好
【屏显】
《天净沙·秋思》意象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
断肠人
想象一下:置身在这些物象中你的感受:
悲伤 痛苦 凄冷
你最喜欢三幅图的那一幅图景?【自由发挥】
第二部分:途景背后的人
【屏显】
一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二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于扬州)
扬州很多美景的诗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
三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展开想象,能够看到这些图景,感受到这番景象的人是个怎么样的人。
他可能是——
可能是——
也可能是——
还可能是——
《次北固山下》
他可能是——一个考中的举人在回家报喜的路上
可能是——一个得志的官员在赶往赴任的路上
也可能是——一个从失意中刚刚解脱出来的人
还可能是——一个心中始终充满希望心胸开阔的人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他可能是——他对友人的遭遇感到内心凄楚,无奈和痛苦
可能是——他自己内心漂泊无定,前途茫然
也可能是——他对官场对社会的不确定有很大的失望
还可能是——他对朋友担心与忧虑
《天净沙·秋思》
他可能是——一个饱经旅途风霜的旅人
可能是——一个不得志的无脸见江东父老的失意书生
也可能是——刚刚遭遇劫匪的没钱回家的落魄者
还可能是——无家可归的可怜人
……
第三部分:途景蕴含的“情”
三首诗都含着一份“愁思”,哪一首诗的“愁思”最深重?
【屏显】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闻》
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一首五言律诗,其创作背景与唐代的文化繁荣、王湾的个人经历以及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密切相关。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这首诗是王湾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写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此诗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 (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的消息后,深感愤慨与同情,于是写下这首诗来寄托慰藉。诗中通过描绘杨花落尽、子规啼鸣的暮春景象,渲染了环境气氛的籍淡、凄楚,表达了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同时,李白将自己的忧愁心思寄托给明亮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王昌龄到夜郎以西,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关怀。
写作背景: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他一直未能得志,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因此生活困窘潦倒。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马致远深切地感受到了离乡背井的凄凉与孤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漂泊生涯的厌倦和无奈。
(学生根据诗意,有理有据回答)
羁旅诗:
学生小组讨论从主题、意象、语言三个角度总结羁旅诗的特点,明确:
羁旅诗:
主题: 远离家国 客居异乡 漂泊无定 对亲人的思念 对故乡的思归 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
意象: 带有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等特点,如归雁、杨花、子规、古道等;也有带着开阔明亮色彩的如:潮水、风帆、青山绿水、明月等。
语言:质朴自然,易于理解。
在路上,就会有很多不确定性:漂泊、居无定所,风霜雨露,无尽的思念折磨,可是尽管如此,还是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走向自己的征程,哪怕最后死在路上,也甘心情愿,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路上除了凄风冷雨,还有这样的风景——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还有这样的风景——
小桥流水人家。
即使没有,但愿我们的心中始终能够有一叶风帆飘扬,助你跨越人生的大洋!但愿我们心有阳光,目光明媚,向着梦想,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征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