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春霞|师生共写苏州作文题里的“那一块石头”

旅行   2024-08-29 20:18   江苏  

2024年苏州中考作文题:


学生作文两篇


愿为人间琢玉郎


周凌萱


巷子很深很窄,深到不见巷口,窄到没有车行;铺子很小,很老,小到一间斗室,老到木门吱呀。老人在这里,面对一块又一块石头,琢了近半个世纪。

(得分点1:开篇简洁,用对称的句子勾勒一个简陋的环境,老人的故事在这样的背景下呼之欲出。)


初见老人,是在一个梅雨的季节,铺子门口的画眉湿了羽毛,竹笼外的蔷薇花枝被摇得簇簇作响。老人端坐在木方桌前,手里把玩着一块顽石,鹅蛋大小,外表灰暗而凹凸不平,像老人布皱纹的手。他从厚厚的老花镜片后透过的回光,凝重而庄严。他举起刻刀,向着那块顽石……


“砰!”老人的手一抖,顽石落地,碎了,露出青白无暇的内里——这是一块玉。


我惊然,骇然,痴愣在原地,老人却摆手笑笑,扫尽一地的碎玉。转过身,轻轻地加上一句“欸,这石头,我琢不动喽!”


老人,是一位琢玉匠人。


老人出生于平常人家,自幼便习得攻玉之法。出师过后,他来到这个巷子,开起了玉器铺。


“那些年头,我的面前摆着一块大石头啊!”老人自门外把画眉笼子拿进屋里,说,“好石料都给了字号店,像我这种做素活儿的,只能持边角料喽。”


“好不容易,日子好些了,那些洋牌子又进来,这玉,也无人问津了.....


老人抚摸着一对垂露式样的耳坠,似笑似叹。


“可是……您的手艺这么好,就没有想过去大公司里应聘吗?”我颇感可惜地擦拭着窗棂上的余尘,说道。


老人垂下手,看着我年少不识世事的双眼:“大公司的确好,可是——孩子,你不懂,我有手艺,可我不能接受那些人的审美啊!他们要我雕出新样式,但——但玉是君子,不是时代的放浪儿!”

得分点2:在物质的世界,竟然有人追求君子气质而承受寂寞,在暗暗地升华主题。)


“孩子,人生路上横亘着一块又一块的巨石,有一些,连深谙世事的老人,都排不开啊!”


斗室肃静。老人本来慈祥和蔼的双眼里,愤怒的浪潮仍未停歇,但那不是对我,而我向着巷子之外,那个车马喧闹的世界。人生路上,老人曾面对过多少的石头!他绕开了庸俗之人的讥识打破了字号店的原料封锁,但那些,都不及眼前这块!老人所钟爱的事业,他的全部,被忽视抛弃。他想像曾经那样,去斗争,但他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再无壮年之力了。


“太可惜了,这么好的东西……”我轻轻地叹息。


老人轻笑一声,像所有被无知后生逗笑的长辈一般:“你以为,我的手艺,真就传不下去了?缄默。


“这满屋的作品还在啊!”老人笑着,指着梨木柜上的一件件首饰,“孩子,你要记住,巨石不仅仅可能是绝壁!你知道莫高窟吧?这条巷子,既是我的绝壁,也是我的莫高窟啊!”


面对石头,老人没有绕开,没有排石开路,而选择了——雕琢!

(得分点3:这一笔是一个转折,正当我们为老人的遭遇感到扼腕叹息,这里却又进一步展现了老人的精神特质,他真正做到了排石开路。)


巷子很深,很窄,铺子很小,很老,而老人,也老了。面对石头,他,一位人间琢玉郎,琢了半百春秋。一个顽石,一个时代,在刻刀之下,成了绝美的艺术品,他却只道,此心安处是故乡。


【俞老师点评】

一波三折,寓理于事。小作者有很强的叙事能力,在一波三折中一个真正热爱玉雕的老匠人在我们面前面容渐次清晰,在老匠人的身上寓含着作者对于“困难”的理解,但是作者不简单讲理,而是通过真切的叙事来完成。

细处着笔,主旨深刻。作者最动人的笔触在于描写雕刻老匠人雕刻的场景和与老匠人的对话,在这样的描写中,让我们明白,人生在世总有困境,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坚守自己的初心。当我们找到自己的定位,所有的困难就此逾越。



面对石头,跨越石头


臣星轺


困难就像横亘在面前的石头,有的大,有的小。很多人面对石头,都毫无头绪,有的甚至直接“投降”。我可不想跟别人一样。所以当我遇到它们时,我都竭尽全力搬开它们,帮助自己跨过石头。


我曾遇到过一块巨石,它的名字叫“放弃”。我奔跑在400米的跑道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1000米啊!多么漫长的距离!一圈结束时,我已和别人拉开了差距。我汗流浃背,心脏仿佛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双腿仿佛被灌了铅,重地迈不开腿,虽然有心去追,但力不以心啊!放弃吧,放弃也没有多难。我心里这样想着,也就放慢了脚步。我最终放弃了。但换来的,不是舒适与轻松,而是老师的责问和加练。


绕道而行,只能暂时跨过石头,而更艰苦,更巨大的石头,则在不远处等着我。

(得分点1:从反面论证的角度写出了“我”对于“横亘的石头”采取“绕道而行”的后果,在亲身的事例中让人感同身受。)


我还曾遇到过一块巨石,它的名字叫“胆怯”。我坐在舞台的椅子上,面前摆着架子鼓。台下的观众黑压压一片,如巨石,堵塞着我的心,使我喘不过气来。脑海中片空白,曾练过几千几万遍的动作,此时我却一个也想不起来。那块巨石驻立着,默然无声,却在瞑瞑中形成一种压迫,我的内心为之战栗。我快速扫视前排座传,看见了那个熟悉的人——我的妈妈。她安静地冲我笑,同时给我出了个加油的手势。看着妈妈鼓励的笑容,我心中顿感安全。前奏响起,我闭起双眼,又回到了无数个练习的夜晚。放开手脚,大胆去做!我动作舒畅起来,那鼓声轻捷地攀上礼堂的柱子,跳跃在座位之间,抵达每一个角落。一曲完毕,我擦了擦头上的汗,笑了。


排石开路,是最实用的方法。尽力去做,过程好,结果不会差。


(得分点2:从正面的角度论述在面对“胆怯”这个具体的“石块”时,我是如何借助母亲的鼓励,最终战胜了自己,取得了最终的效果。读来让人为之欣然一笑。)


我也曾遇到一块更大些的石头,它的名字叫“迷茫”。有一段时间,我突然没了学习目标,自以为“全都会”了。闲着没事,就去地下书的逛吧。小说栏,历史栏,校园专栏.....现代文学栏,只有现代文学栏冷冷清清。唉?那是.....一位老人!瘦弱的身影,徘徊在书与书之间,最终,他找到了——一本厚厚的文学史书。老人生下来,拿出一张泛黄的纸和笔,一笔划地将书中的内容抄录下来。那在老人腿上的书,我也已翻过了大半。可见,老人坚持了多少日日夜夜!他满是执着的样子,字迹清粗工整,目光只在书与纸之间徘徊,丝毫没有注意到他身旁的我。这位老人应是在完成他少年时未完成的读书梦吧!我猛然醒悟,我整天浑浑噩噩,不知所措,还自以为全都会,而面对这位老人,我竟显得如此卑微!我带着对老人的深深敬意回到家,也对着对“迷茫”的深深敬意继续走好下一程。正因为迷茫,我们才会不断跟身边人学习,不断突破自我,开始了下一步的努力与奋斗。


敬畏石头,从而引发行动,是深层次的思想带来了最好的办法啊!

(得分点3:从正面的角度论述,通过对比论证,阐明对待“石头”的第三种态度——敬畏。例子鲜活真切富有生活感。)


看吧,应对“石头”的方法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要勇于挑战,不畏困难,不要半途而废。


生活中的石头其实并不可怕,需要我们找到方法,跨越石头!


【俞老师点评】


这篇文章逻辑层次清晰,螺旋上升结构。三个例子在不同角度,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论证了面对“横亘的石头”——困难的三个不同态度,逐层升级告诉我们对困难不逃避,要积极面对,也要充满敬畏,总之是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生活气息浓郁,说理真切自然。一篇具有生活气息浓郁的议论文,所有的事例都来自自我的亲身经历。没有大话空话,也没有因为例子的高大上而让人有威压的感觉,就像是亲切的聊天,一切水到渠成。









【教师议论文下水文】‍‍‍


拥抱前进路上的“石头”


俞春霞


“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毛主席告诉我们,在前进路上遇到横亘在前的“石头”,是必然的,遇到“石头”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害怕“石头”,一遇石头就退缩。我们要站立起来,去拥抱“石头”。


何谓“拥抱”“石头”?就是正视石头,即使绕不过去心理上也不屈服;敬畏石头,相信有“石头”的地方未必都是阻碍,有时也可能是一种契机;面对“石头”不逃避,排除万难,解决它。


  “生活远比想象中委屈,但是你也远比想象中更强大呀”。生活中总有很多意外困难的石头横亘在我们的路途上,有些石头确实也难以逾越,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退缩,没有对决,你的力量或许你从来都不知道。曾任京东集团副总裁的蔡磊,是一位勇敢的渐冻症患者。自2023年确诊渐冻症以来,他始终与疾病顽强抗争,备受关注。在治疗过程中,他经历了服药见效、成为全球首个可穿戴人工喉试用者等关键时刻。尽管面临高风险感冒、呼吸衰竭等重重困境,蔡磊依然坚定信念,积极为渐冻症药物研发捐款1亿元,展现出顽强不屈的精神。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正如他在自传《相信》中所写:“纵使不敌,也决不屈服!


     “如果你坚信石头会开花,那么开花的不仅仅是石头。”人生路上遇到了横亘的“石头”阻住了道路,不抱怨,不怨天尤人,相反的充满敬畏,充满感恩,相信有阻碍的地方就有成长就有契机,每每都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廖智,一位勇敢的舞者,汶川大地震幸存者。在地震中失去亲人,自己亦因伤势严重而截肢,被丈夫抛弃,但她并未放弃对舞蹈的热爱。凭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廖智重新站上舞台,参加《舞林大会》和《舞出我人生》等舞蹈比赛,用舞蹈表达生命的坚韧与美好。她在舞台上身着银色酷炫假肢,舞姿翩翩,感动无数观众。同时,她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帮助肢体障碍人士走出阴影,拥抱新生活,也因此认识了现任丈夫Charles,后与丈夫Charles共同致力于公益事业,用爱心和勇气传递生命的力量。


     “人生要有沉淀,要有定力,一个人定力不够会浮躁。”人生中遇到“石头”会一“石”障目,有的时候恰恰是我们对于“石头”本身认识不够,只看到有“石”,就先有了畏惧心理,甚至至于伤了自己的性命。《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明明自己天资聪颖,却嫉妒于诸葛亮的才智,最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这就是被心胸狭隘的“巨石”压死的反例了。


     总之,人生路上横亘的“石头”,恰恰是一块“试金石”,拥抱它吧,或许,你也会因此而发光!


本文发表在创新作文·课堂内外》)



俞春霞的半平方米的静心
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