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春霞|西安·成为“问题中人”
旅行
2024-08-12 23:26
江苏
成为“问题中人”,是徐飞老师在工作室25次研修会议中提出的。也是梁漱溟先生的话。大约从十四岁开始,总有问题占据在我的心里,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一直想如何解答,解答不完就欲罢不能,就一路走了下来。那边徐老师给我们讲着,这边我咀嚼这样的文字一遍又一遍。梭子蟹扁扁长长,真的就是像一枚青灰的梭子,雪蟹是一种巨无霸的样子,面包蟹橙黄的外表胖乎乎的身型就像是一块待啃的面包。咦,难怪文本细读,应该沉进每一个字词、标点;每一个文本应该读出“这一篇”的特色。从来没有像这样呈现青春语文一系列的课型和实操指南。《散步》:“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怎么就能被神奇地拆成了三个关键词“我们”“田野”“散步”?《老王》:一个词“活命”,怎么就迅速把两个人命运紧密连在一起?《卖油翁》:从来都是解读卖油翁的技的高超,怎么就能上升到了“阶层”上升到了一个朝代的特征?《皇帝的新装》:怎么就敢给安徒生爷爷挑刺儿?挑着挑着还把文本越挑越明晰了?《这么爽的人生你敢不敢要》:刘禹锡的“豪”是有资本的,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样的主旨抓拎你接不接得住?《社戏》:一个小双喜的独特展示了一个少年领袖的风采,用一个人物切入一篇文章我们为什么不敢从一个小点深挖一整篇文章?《语言暴力对人的伤害》:小群文也能指向大道理,语言暴力在生活里有,课本里也有,我们怎么没有想过连接?《愚公移山》愚公为什么不搬家,真的是一个伪命题吗?我们有思考过吗?怎么进行同类信息整合?怎么用“一字立骨”聚焦?怎么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小型辩论?怎么把课文为我所用?怎么通过不同的形式搞活课堂?怎么进行有心的板书?(君师父的板书真是有创意极了)怎么一步步地实现“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我想在这次学习营中我都真切地体验到了;这真是君师父的魅力所在。学员互动上课环节,我们的课堂上呈现了平时容易犯的四个主要问题:连续一周的快速运转,主持,上课,评课……每天都有反思,都有进步。其实是有的,60分钟的大课,我的关注点真正落在课堂,落在课堂实施的具体环节,没有慌张,没有左右顾盼。真的,你只有操练才能知道自己的优势和问题到底在哪里。临走师父还抱歉地说,哎呀,春霞,没忍住又批评你了;哈哈,师父,尽管说。我可不是受不得批评的人。再说了,您也还表扬我是老天爷赏饭吃的人;我也清楚得很,有老天爷赏饭吃的人,可我难在其列哦。走长长的一段黑漆漆的路,才有那一丁点儿的零星的进步。
徐飞老师说:从输入到输出,是知识的内化过程。这个内化过程有两个原点要素:一个是知识,还有一个是被忽视的——你自己。娟说我现在越来越舒展,我知道我是逐渐舒展。人多像一棵植物,微风轻轻摇动,叶子就渐次舒展。天呐,这次,我竟然在众人的激发下唱了一首歌:《花好月圆夜》。大家惊呼:太专业了!确实有点小得意。比我上个好课还得意。有的时候感觉自己像一个巨人迈着大大的步子跨越山头。有的时候感觉自己像一个蚂蚁匍匐着在泥地里挪,拖,拽。生命就是不断打开的过程,学会和问题共存,然后解决一个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没有人的人生是容易的。俞敏洪——老俞,在8月10日“烛光行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常常有人问我说,俞老师,你现在又有资产,又有名气,不应该过得很愉快吗?但我真的每天都很艰难。人生就是这样,只要你想做事,困难就会找你。如果你被困难击倒了,从此再也没有你和你的未来了。所以有困难不可怕,我们要在困难中找出路,很多人在困难的包围中不去行动,剩下的就是满肚子怨气,而有些人就去行动,从最能解决的困难解决起来,一点一点往前推进。昨天跟杰在长安城城楼上携手畅谈,她说,如果我们还在老家,感觉自己还是很牛掰,出来之后才发觉所谓的牛掰只不过是个笑话。啊,生命是多么美好!真诚一点,实在一点,沉入一点。我现在谁的高光生命都不羡慕,我知道那明艳的花朵里浸润的都是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我只希望我笨拙的生命能够多一分从容和淡定,最终,心定,宁静。所以,为了这份独特的幸福,成为“问题中人”,并且不畏问题。(后记:这两天不知怎么的我的电脑上的96编辑器和135编辑器都崩了,害得我公众号都发不起来。朋友提醒说,可以不用编辑器,一样可以,还省事,如此,如此。呀,你看在问题中,有解决问题的思维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