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优选】
2024中考北京卷
按要求写一篇作文。(40分)
一日三餐,往复循环,“盘中餐”熟悉又陌生。盘中可盛一饭一蔬,让我们体会家庭的温暖,理解稼穑的艰辛,回味故土的风情,感受文化的厚重。请以“盘中餐”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出现学校的真实校名、师生姓名等。
/真题观察/
这类作文题目的特点在于它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事物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命题者的考查意图在于通过这样的题目,让学生不仅关注物质层面的满足,更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文化传承。
赢得高分的关键在于考生能否将个人经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盘中餐”的多重内涵,并且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例如,通过描述一日三餐的过程,学生可以体会到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从而培养感恩之心和珍惜粮食的习惯;考生可以通过描述自己与家人一起准备饭菜的过程,反映出家庭的温馨和亲情;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地区或不同历史时期的饮食文化,展示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的重要性。
此类真题的特点在于其贴近生活,以日常中的“盘中餐”为引子,引导考生深入挖掘其背后的丰富意蕴。命题者旨在考查考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看考生能否从平凡的生活细节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
要赢得高分,关键在于立意新颖、情感真挚、语言生动。考生需紧密结合个人体验,将“盘中餐”与家庭、社会、文化等层面相联系,展现出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近年来,中考作文题目越来越注重贴近生活,引导考生从日常细节中挖掘深层次的意义。这种趋势不仅考查考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还要求他们能够通过生动的语言表达出真挚的情感。以下是一些类似的中考作文题目例子:
深圳中考作文题目《我和深圳________的细节》 :此题目要求考生通过具体的细节来感受深圳的发展变化,从而反映个人成长和对城市的感情。命题者希望考生能够关注身边的小事,并从中获得感悟和思考。
湖南中考作文题目《只有走出第一步,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这个题目旨在启发考生通过叙述经历、阐述观点或抒发感情,来探讨平凡事物背后的情感或道理。它强调了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结合。
上海中考作文题目:虽然具体的题目没有在证据中明确列出,但上海中考作文一直以贴近学生生活为特点,如“我想为学校做的一件事”、“我为自己感到自豪”等题目,都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
“盘中餐”这一作文题目,看似简单,实则意蕴丰富。审题时,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理解“盘中餐”的表层含义,即指日常饮食,一日三餐;其次,要挖掘其深层含义,它象征着家庭的温暖、稼穑的艰辛、故土的风情以及文化的厚重。
解题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元素有机地融入作文中。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如通过描述一盘家常菜来展现家庭的温馨;或者讲述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表达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还可以借由一道地方特色菜肴,抒发对故乡的深情厚谊。总之,要让“盘中餐”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内容丰富、情感真挚。
【真卷挑战·高分立意与选材】
角度一 家庭的温暖与情感的纽带
详细讲解真题的一个高分立意方向。讲解尽量具体,可以用排比的方式罗列可选素材,启发学生思考,链接自己生活中的同类素材。300字左右。
家庭的温暖与情感的纽带这一立意方向,聚焦于盘中餐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价值。它不仅仅关乎食物本身,更是家人间情感交流与理解的桥梁。一顿家常便饭,可能是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让人想起母亲温柔的叮咛;也可能是一盘色香味俱佳的炒菜,让人回忆起父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这些简单的食物,往往能勾起对家的深深思念,对亲人无微不至关怀的温馨记忆。
你可以选择描述一次全家人共同准备晚餐的场景,大家围坐在餐桌旁,分享彼此的日常,笑声与谈话交织成一幅温馨的画面。或者,你也可以讲述一道特别的家常菜,它虽然简单,但却承载着家族几代人的记忆与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同类素材,比如那碗总是为你留着的热汤,或是节日里必不可少的传统菜肴,它们都是家庭温暖与情感纽带的生动体现。
角度二 劳动的艰辛与食物的珍贵
劳动的艰辛与食物的珍贵这一立意方向,着重于揭示盘中餐背后的辛勤劳动与巨大付出。每一粒粮食,从播种到收获,都凝聚着农民的汗水与辛劳,更有无数劳动者在加工、运输等环节中的默默奉献。你可以选择描述农民在烈日下耕作的场景,他们挥汗如雨,只为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田;也可以选择讲述收割时节的繁忙与劳累,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还可以选择自己有参与其中的体验经历等。
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同类素材,比如父母或祖父母讲述过的关于耕种的艰辛故事,或是自己亲眼见过的农田劳作场景。这些素材都能帮助你深刻表达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对食物珍贵性的感慨。同时,这也是一个倡导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绝佳机会,提醒我们每一餐都应心存感激,不辜负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们。
角度三 文化的传承与地域的特色
文化的传承与地域的特色这一立意方向,聚焦于盘中餐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同的地方,因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环境,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饮食习惯和美味佳肴。这些美食不仅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更是地方文化的生动展现。
你可以选择描述一道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菜肴,如四川的麻辣火锅、广东的早茶点心、江南的清淡小炒等,它们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地域风情。或者,你也可以讲述一个与特定食物相关的节日或习俗,如中秋的月饼、端午的粽子,它们都是文化传承的鲜活例证。
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同类素材,比如家乡的特色小吃、节日里的传统美食,或是家族中代代相传的烹饪技艺。这些素材都能帮助你展现地方文化的魅力,探讨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餐桌上的爱的传递
江苏省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 夏梓钧
每当提起“餐”,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丰富多彩的盘中美食。(得分点1:开头引人入胜:开篇即勾勒美食画卷,引人入胜,奠定全文温馨基调。吸引读者,营造温馨氛围。)
每天早上,我都会喝上一碗妈妈特地为我准备的稀薄的麦粉粥,再配上鲜美的萝卜干,这便是我一天的第一餐。虽然简单,但却十分有利于我虚弱的胃,为我精神饱满的一天开了个好头。
忙碌一天后,回到家中,看到桌上准备好的菜肴,疲惫瞬间消散。那琼浆般的鲫鱼汤、翡翠般的嫩青菜、玉脂般的五花肉片,让人垂涎欲滴。不一会儿,我便大快朵颐起来。看着精光的盘子,外公外婆的脸上总会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得分点2:简洁到位的盘中餐的描写,让人既感受到盘中餐的丰富和做餐人的用心,同时营造了一份浓浓的亲情。)
晚上完成作业后,我常常会来到街摊,这里又是一个美食的世界。此时正是夜幕低垂,烧烤摊的烟火气升腾而起,与地瓜摊的甜蜜香气交织在一起,点心摊则在一旁散发着诱人的面点芬芳,共同编织出一幅热闹非凡的夜市画卷。(得分点3:自然的转合,将视线引向更广阔的“盘中餐”,内容更为丰富。)
在灯火通明的街头,烧烤摊的炭火噼啪作响,烤肉的香味扑鼻而来;地瓜摊前,热腾腾的地瓜散发着诱人的甜香;点心摊上,各式各样的面点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夜色渐浓,烧烤摊的师傅熟练地翻动着烤串,火星四溅;地瓜摊的阿姨笑容可掬,递上一块块软糯香甜的地瓜;点心摊的灯光温暖而明亮,吸引着过往的行人驻足品尝。
有时,我也会尝试将外面的美食带回家中。比如我曾吃过的一道松子桂鱼,那焦香的鱼肉淋上酸甜的酱,让我至今回味无穷。后来,奶奶学会了制作这道菜,她的精湛刀法和独特烹饪技巧让这道菜成为了我们家族食谱中的一道佳肴。(得分点4:排比式细腻描写将街摊美食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细节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
我常常想:从清晨那碗简单却暖心的麦粉粥,到夜晚街头烧烤摊、地瓜摊、点心摊的热闹与诱惑,在这些充满爱与温馨的细节里,盘中餐不仅是美食的承载,更是情感与文化的传递使者。
我常常想:那些夜晚的街摊,如同一个个小小的舞台,演绎着生活的热闹与温情。烧烤摊的炭火、地瓜摊的甜香、点心摊的琳琅满目,它们共同编织的不仅是美食的画卷,更是城市生活的诗篇。而将这些美好带回家中,让家的味道与外界的创新相融合,不仅丰富了我们的餐桌,更让家的温暖得以延续和升华。
我常常想: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是一段故事,一种情感的寄托。它们让我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着爱的流转与文化的传承。在这样的餐桌旁,我们不仅滋养了身体,更滋养了心灵,学会了感恩与珍惜。
(得分点5:排比句式情感与文化交融:将美食与情感、文化紧密结合,展现深层意蕴。情感与文化交织,提升文章深度。
因为在这小小的盘中餐里,蕴含着大大的世界,和无尽的爱。(得分点6:结尾部分将餐桌上的美食升华到生活、爱与文化的象征。赋予美食更深层意义。)
阅卷总评:
这篇文章以“餐”为引子,细腻地描绘了作者生活中的美食体验与情感记忆,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作者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将家中的简单早餐、晚餐的丰盛菜肴以及夜晚街摊的热闹场景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同时,作者巧妙地将美食与情感、文化相结合,赋予了文章更深层的意蕴。结尾部分更是将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升华到了生活、爱与文化的象征,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思考与感悟。全文语言优美流畅,读来令人回味无穷。此外,文章还强调了感恩与珍惜的主题,传递了正能量,深化了主旨,是一篇情感丰富、意蕴深远的佳作。
本文发表在《作文素材·中考版》(第12辑)
【作者简介】
俞春霞,江苏省苏州市苏州中学附属苏州湾学校教师。
郑重声明
感谢阅读,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