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春霞|《往事依依》:平淡的文章也能掀起课堂高潮?

旅行   2024-09-24 18:43   江苏  


往事依依这么平淡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感兴趣要开课的年轻老师发问

好问题。

要不,去试试?

上课!同学们,今天俞老师啥也没带,一张课件也没有,只有一只粉笔。我们一起来学习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

同学们,《往事依依》,从标题看,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散文。

“写往事的!”

那就是——

“回忆性散文。”

继续看标题,对于往事,作者带什么情感回忆?

“依依。”

“依依”啥意思?

“依依,就是依恋,就是不舍。”

好咧,对于往事充满依恋的情感。

嗯,这篇文章是于漪老师99年写的,她出生在29年,那写这篇文章于漪老师多大?

“70!70!”

哇~算数很好啊。我故意夸张的语气。

70岁的老人,写往事会写什么呢?很好奇。会写小时候玩泥巴?玩过家家?小时候跟小伙伴吵架?……还是……一起读课文吧。
……

好,课文读完了哦,还记得俞老师上次给大家讲过如何写“自我介绍”吗?

“一个中心,三个方面。”同学们记得清晰得很。

那,这篇呢?

一个中心——往事依依。(好极)

三个方面?从时间轴来看。

一个小组下来基本确定:小时候——童年——初中时候。

不错,纵轴之后,再看横轴。

小时候,写了什么事?

看《水浒传》。一个学生的声音。

是吗?具体说。

看《水浒传》插画。

还有呢?

看山水画。

对嘛,看课文不能跳哦,回答问题要严谨全面。

童年呢,写了什么事?

读《千家诗》。

再看初中——

老师朗诵《南乡子》《南归》。

还有吗?

老师的教导、教诲!

ok,这样,整个文章的脉络清晰了吗?

清晰。

这样还不够,往事既然“依依”,这每一件事,带给“我”的不舍的意义是什么?

课堂里小手举得像笋子一样。

老师,山水画、插画让我的形象思维得到提升。

好,找到那句话一起读。

课堂里,一条声——

“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

继续。

《千家诗》呢?伯豪。

“老师,我还没想好”。

“好,老师教你一招,上课眼睛不需要一直盯着前面,盯课本,答案立马出来。我看好你哦,你每次课堂发言质量都很高哦。”

“《千家诗》给生活涂上绚丽的色彩。”梓钧的声音。

“老师,我来。”竟然是伯豪!

“它让我‘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哇,你太棒了!我就知道,只要你想发言,就没你答不出的问题!美的享受,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蒋勋先生说。”

接下来,伯豪一连回答了好几个问题,一个神也没走,元神全部归位。

那老师的诵读呢?

“让我们想读更多更多的书。”

“没错,这就是提升了我们的阅读兴趣啊!”

最后,老师的教诲呢?

“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

咦,孩子们,回忆往事,于漪老师为什么不写小时候玩泥巴?玩过家家?小时候跟小伙伴吵架?……

“老师,这些应该对成长没多大意义。”

哦,围绕“成长”写的,请写下“成长”二字。那大家再看看课文,通篇所有的材料,都跟什么有关啊?

“书!书!”

哦,那就是围绕着什么写的?

“阅读!”

哇,孩子们,你们是天底下最聪明的娃,你们称第二,没人敢说自己第一啊!

同学们,这篇文章啊,还有一个写作背景——

这是于漪老师应当时的《初中生阅读》杂志写的一篇文,写在“追忆黄金时代”栏目,你觉得她走题了没有?

“没有,她的材料都是围绕着阅读。”

“她也在讲她的“黄金时代。”

“写给初中生的,只写到自己的初中生活。”

“也在告诉我们要珍惜自己的黄金时代。她是一位教育家,她的身份决定了她要教诲学生道理。”

哪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教育家?

“预习提示!”

哇,到底都是俞老师嫡亲的学生,就是不一样啊!

……
同学们越讲越兴奋,都要讲,几乎所有的声音都在教室里响起。

哦,那其实是于漪老师在借这篇文章跟我们对话,你读了这篇文章,你接收到的信息是——

“要好好读书,读书是一种享受。”

“读书就是和有见识的作者对话。”

刚才这句话谁说的?

“万里!”

好,把这句话写在书页上:读书就是和有见识的作者对话——万里。

“哈哈哈!”

笔在沙沙沙。

继续——

“读书就是拓展我们的视野。”

“读书应该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能帮我们更好的懂得生活的美。”

“读书让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乡。”

“读书需要我们的想象力!”

“在不同的年龄读的书都是不一样的,小时候读绘画书,长大了就读一些更加有文化意味的书,阅读能力会随着不同阶段而提升。”

……
最后,重点来了,于漪老师曾经在课堂上读到的就是这首诗(我提前背默写在黑板上的),为了让大家读得更准确,老师先来读一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哇,青春就应该和这样的诗相遇啊,老师读完了,请问,这首令于漪老师难忘的诗,若干年后,你们会记得俞老师今天为你们诵读的样子吗?

会的,俞老师!你读出了一种气势,我仿佛看到了广阔的长江正向我们滚滚而来的壮阔的样子。

……
一瞬间,真的,就在那一瞬间,竟真的感觉到做一名老师的价值和骄傲。

好,接下来我们齐声让这首诗在我们的课堂响起来——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带劲儿!

最后,这堂没有发言过的同学一起合作朗诵这首诗。

四个同学,缓缓站起,声音也很洪亮——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带劲儿!

下课!

课后,年轻老师到办公室:俞老师,你的诵读起了我一身鸡皮疙瘩,我也想学呢。


哈哈,鸡皮疙瘩?


这是夸我呢,还是贬我呢?


我全当夸我,谁让我脸皮厚呢。


这些年,别的本事没长,就脸皮变厚了。




俞春霞的半平方米的静心
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