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我的素读生活——兼致姐妹俞春霞

旅行   2024-08-03 08:59   江苏  


我的文本素读,常常发生在生活里。


比如,我前两天看到亲爱的春霞写的一篇关于韦应物的文章,她引了一首诗:


《简卢陟》

·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这首诗直接抓住我的,是“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没什么大道理,我不讲文学,讲感觉。


前面的颔联颈联堆叠,对仗,精致,竟让人感到压抑沉闷,就如眼下日子一般,啰嗦到让人想一下子跳过,然后就出现了这两句——


“我有一瓢酒,足以慰风尘。”


清清爽爽,大大咧咧。


春霞说,韦应物诗里很喜欢用“一瓢酒”,作为爱喝酒之人,我注意到了“瓢”。


真正拿酒当心灵之物的人,哪里会挑什么喝酒容器的?也不会过分讲究仪式感的。


想想,拿着瓢,舀起酒来,咕噜一下,该是多么畅快、自由、自在。


别啰嗦,别讲究,别端着。喝嘛!


就像昨天晚上,去吃椰子鸡,突然想喝酒,瞥见店家酒柜自家酿的青梅酒,索要一点,店家端起大樽,对着我喝茶的缸子,咕咚一缸,满得要溢出来。


我畅快地喝着,心情瞬间变得明亮摇晃起来。


喝完酒,一家人在夜风里散步。左手一个儿子,右手一个儿子,后面还有背着包,吃着醋的老公。


我哈哈大笑:

“我有一缸酒,可以慰晚风。”


还记得有一次晚上,和几个朋友约酒,把最好的酒从家里拿来,发现居然没有杯子。


就用一次性纸杯!


在窄窄的小房子里,边喝边笑,还弄洒了许多。


但,那一夜却如春风般沉醉。毕竟,眼前尽是好人,满是好酒。


我有一瓶酒,足以慰佳人。


春霞的文章里,还特别推荐了韦应物用绝了的一个字“横”,“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横”。


她这样说:


我读这首诗竟然读笑了,因为这个字。


小时候,家里就一辆自行车,哥哥在外地上学,每次把这唯一的自行车骑走,害得我每次上学只能步行。时间久了,难免跟妈妈抱怨:哥哥礼拜天把自行车骑到学校里往那‘一横’,平时又用不到,我可得每次哼哧哼哧跑到学校!妈妈听我说完,竟哈哈大笑着夸我‘横’字说的巧。从此我竟然拥有了一辆特属于我的自行车,在风中摇曳我的裙摆。


好喜欢这段对于读诗的描述。诗不知不觉地在日常生活里生根发芽,才是最美好的事情。


仔细想来,这个“横”字,确实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里无处不在。


且不说什么“横渡”“横越”,不说范仲淹的“横无际涯”或吴均的“横柯上蔽”。


就在前几天,学生默课文的时候,李白不还写到:“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吗?


还有我们熟悉的: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突然灵机一动,英文里有没有“横”的翻译呢?刚好,在进修学习的时候,我旁边坐着湛江的廖老师。


他回答我:Across?

这个动词好像不能描述诗句里描述的意境,名词呢?


Horizon?


我查了一下,“地平线”,好像也与这些诗句的“横”有一定的差距。

……

英文语境里好像没有对应的中文的“横”,这意味着“横”是东方世界独有的文化表述!


查查“横”的解释,便豁然开朗:


它是中国建筑门上的横木,是中国书法的最重要的笔画,是日日看到的,日日写着的形象,是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眼里,手里的重要意象。


难怪频频地在我们的语言表达里出现,又如此轻易地让读者会意一笑。


我又想到了“竖”的表达,应该亦有一番天地吧?做个东西方文化比较阅读如何?


可惜,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肚子咕咕叫了,只好作罢。


随手记下,是为我的素读生活。


文字是精神食粮,不顶饿的。


【洁妹妹饿了,上虾饼】



推荐阅读:


俞春霞|韦苏州,something beyond

作者简介:


张洁 女 中山纪念中学初中部语文教师、班主任,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向琴名师工作室成员,柏春菊名师工作室成员,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语文学科兼职教师,中山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兼职教师。广东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情感素养培育的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主要研究者,先后多次在《名作欣赏》《广东教育》《写作》《语文世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课堂内外》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参与撰写山东教育出版社《统编语文教材名师教案》丛书八年级册(熊芳芳老师主持),个人公众号“妈妈老师的细碎生活”记录自己的班主任生活以及语文教学感悟,发表文章三百余篇,课堂教学比赛多次获中山市一等奖,德育以及教学论文多次获省市一等奖。



俞春霞的半平方米的静心
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