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无敌可爱的刺猬酥)
时常有幸尝到各式美味,打算把让我印象深刻的味道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
一篇写不完那么多好吃的,此系列持续更新哦
冰花沙翁
《广东新语》载:“以糯粉相杂白砂糖,入猪脂煮之,名沙壅。”
后来,酒楼的点心师傅们将糯米粉改为面粉,与蛋浆混合制成面团, 高温炸熟后滚粘上一层白糖,犹如满头白发的老翁,故取名沙翁。
外层酥脆,里面蓬松柔软,洋溢着一阵蛋香,白糖轻轻点缀的一点甜味恰到好处。餐前餐后吃都觉得幸福感满满。
金沙煎糯米鸡
咸蛋黄在热油中炒开时,会呈现像金色的“细沙”,鲜亮浓稠,因此得名“金沙”。
我很喜欢名字带“金沙”的菜式:金沙豆腐、金沙苦瓜、金沙杏鲍菇、金沙虾球......各式食材裹上一层金沙,像是披上一层金色风衣,看起来无比诱人。
瑰·茶厅 TEAHOUSE & RESTAURANT(广粤天地店)
用它来煎糯米鸡,金沙渗入糯米,让原本就丰富饱满的糯米鸡马上多了一丝又鲜又咸的别样风味。
一鱼多吃脆肉鲩
传说中,中山一水库旁的一袋蚕豆被老鼠咬破,掉入水中被鲩鱼吃掉,如此长成的鲩鱼意外收获了“脆肉”属性。
不知故事真假,但脆肉鲩确实是靠着吃蚕豆拥有了爽脆的神奇肉质,被人们专门养殖。如果像普通草鱼一样烹饪,则煮不烂、嚼不动、筷子戳不进。一鱼多吃的做法则显得格外合适:
泉水灼鱼片、鱼蓉粥、豉汁蒸鱼腩、煎焗头尾骨、鱼胶、炸鱼饼......
弹牙肉质在不同风味下各有千秋。我们笑说这是把白花花的鱼肉当饭吃啦。
金不换雪糕
起源于印度的香料罗勒,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名字。
广东潮汕地区,罗勒被称为“金不换”,是石螺及海鲜薄壳的必需伴炒作料;罗勒开花后,花序层层叠叠,像极了宝塔,于是在台湾地区就有了“九层塔”的美名。
丁香味更重的泰国罗勒,产自印尼和越南的柠檬罗勒,甜甜的热那亚罗勒,也都是罗勒的变种。
入菜常见,将其用来制作雪糕却很新鲜。清爽的绿色雪糕还裹着些许叶子碎,散发着金不换特有的茴香味和丁香味,仿佛闯进了香料花园。
香料原本偏重的味道,遇到雪糕后变得柔和,意外有种烈酒加冰的感觉。
照片中的美味
意大利美食摄影师Francesco Tonelli的摄影展“我食故我在”,在广州图书馆负一层展出至6月13日。他用一场的图片盛宴,带来一次芬芳馥郁的美食之旅。
食材、味道和色彩的搭配调动人们的味觉感受,巧妙的光线和强烈的明暗对比突出美食的张力,常见的事物亦展现出非凡之美。
站在每一张照片前,我都觉得和这些食物产生了连接,好像在和他们对话。那些曾经熟悉的味道,都化作刻进心里的记忆,被图像一一激活。
当然,也越看越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