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清算银行于2024年10月16日宣布启动Project Aperta,通过为各辖区的开放式金融提供统一的特征、功能、用例、安全协议、操作程序和信任框架来实现无缝跨境数据可移植性,减少全球金融的摩擦和成本。(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译 | 高旭 来源 | BIS <<<<
贸易融资数字化可促进可持续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助力全球金融体系增强整体复原力。
然而实际上,从事贸易融资的企业在使用信用证、贸易信用保险和供应链融资等促进贸易的金融产品时面临诸多挑战。由于手工文书工作过多、数字数据可移植性不足等问题,整个流程往往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目前,约有70个司法管辖区通过各种方法对开放式金融进行监管,开放式银行就是其中的一个子集。这些开放式金融生态系统通常以不同的国内标准和协议运行,阻碍了数据的跨境顺畅流动。但是,以成熟应用编程接口(API)为基础的技术有可能通过这些现有生态系统大大提高跨境数据可携性。
一些辖区已开始通过双边协议解决跨境数据可携性问题,但这有可能造成范围、标准和解决方案的分散。这种分散反过来又会降低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同时增加整体复杂性。因此,必须集中精力避免各自为政,促进互操作性。
为此,国际清算银行(BIS)于2024年10月16日宣布启动Project Aperta,通过为各辖区的开放式金融提供统一的特征、功能、用例、安全协议、操作程序和信任框架来实现无缝跨境数据可移植性,减少全球金融的摩擦和成本。
现阶段,参与该项目的主要司法辖区分别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巴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具体参与机构包括国际清算银行创新枢纽香港中心、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巴西中央银行、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香港金融管理局、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编码基金会、国际商会数字化标准倡议和香港大学渣打基金会金融科技学院。
这些参与方对开放式金融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有些是监管主导型,有些是混合型,还有些是市场主导型。Project Aperta的多边性质将使一个辖区的持牌第三方提供商(如银行、金融科技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能够与其他辖区的第三方提供商无缝连接,促进支付和账户数据、信用证或电子提单等信息的交换。
例如,将消费者的账户和业务数据移植到国外银行,以便其更快地在目的地开设新账户。或者,促进与航运有关的贸易金融数据流通,大大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并提高其速度。
据悉,该项目先期案例将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SMEs)的贸易融资领域,随后还会有更多应用。
*本文版权归“未央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开通白名单请在评论留言,转载时在文首注明来源及作者。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