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夹层占缺血性卒中的近1%至2%,但在年轻人中高达25%。在诊断后的前180天内,颈动脉夹层的缺血性卒中风险为3%至4%,其中大多数发生在诊断后4周内。
关于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对颈动脉夹层患者的卒中预防是否更有效,存在相互矛盾的数据。迄今为止,两项随机对照试验已经研究了这个问题;两者都没有显示出治疗之间的差异,但两个试验的效力都不足。一些非随机研究也探讨了这个问题。之前的荟萃分析报告,治疗方法之间的结局没有差异,但由于规模小和回顾性设计,许多情况下的研究质量有限。此外,一些观察性研究没有把严重创伤引起的夹层排除在外,与其他颈动脉夹层病例相比,这些患者的出血并发症风险更高。最近的一项大型非随机、抗血栓的STOP-CAD(颈动脉夹层卒中预防)研究纳入了3636名患者,大大增加了探讨这一问题的可用数据。
2024年7月来自美国的Shadi Yaghi等在Stroke上对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进行了更新,比较了颈动脉夹层患者抗凝vs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局,纳入了最近发表的STOP-CAD数据。
该系统综述已在PROSPERO注册(CRD42023468063)。包含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剂以及颈动脉夹层的关键字组合搜索了5个数据库。纳入了相关的随机试验,并纳入了与非重大创伤夹层的观察性研究。在研究足够相似的情况下,使用相对风险对疗效(缺血性卒中)和安全性(大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死亡)结局进行了荟萃分析。
共11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2项随机试验和9项观察性研究),共5039名患者(30%[1512]接受抗凝治疗,70%[3527]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在荟萃分析中,抗凝治疗与较低的缺血性卒中风险相关(相对风险,0.63[95%CI,0.43至0.94];P=0.02;I2=0%),但与较高的大出血风险相关(相关风险,2.25[95%Cl,1.07至4.72];P=0.03,I2=0%。两种治疗方法的死亡和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相似。关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或直接口服抗凝剂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的数据不足。
最终作者认为,在这项针对颈动脉夹层患者的研究中,抗凝治疗在减少缺血性卒中方面优于抗血小板治疗,但具有更高的大出血风险。这表明需要一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平衡降低缺血性卒中的获益和出血风险。需要大型随机临床试验来阐明颈动脉夹层治疗的最佳抗血栓策略。
文献出处:
Stroke. 2024 Jul;55(7):1776-1786. doi: 10.1161/STROKEAHA.124.047310. Epub 2024 Jun 7.Anticoagulation Versus Antiplatelets in Spontaneous 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排版:孙雪婷
初审:孙雪婷
复审:万承群
终审:蔡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