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宣传人参六体的视频,除了一些商家,甚至有电视台采访的专家也在说六体如何如何。我自认为,作为一个植物学专业植物分类方向,专门学植物鉴别的硕士,并且家传从事野山参行业的人,有一些坐不住了。宣传需要广而告之,但也不能让错误的信息掺杂其中。今天我就从学术及行业传承的角度聊一聊五形六体。
大家所熟知的参有五形六体:
五形:芦、体、纹、须、艼。
六体:灵、笨、老、嫩、横、顺。
人参五形的版本还有:
芦、纹、体、须、点(珍珠疙瘩)。
芦、纹、体、须、皮色。
等等,很多版本,这是不同鉴别流派之间的些许差异,但总体内容核心完全相同。
从来没说过六体。究竟是为什么呢?请听隆桑一一解释。
其实人参的五形,就是人参的鉴别要领,这也是隆桑从小便从父辈口中学来的。结合了植物分类学的植物鉴别来看,人参五形实际上是野山参的鉴别要领,每一个角度都是用来鉴别人参参龄以及人参生长环境如何,其中是否受到人为因素影响、影响多少的问题。
有传承专业做野山参的,或者经验老道的经营者,都是专家级别的,能在一根人参中看到的东西比你想象的要多。例如:参龄、生长环境、生长土壤、生长的森林植被情况、生长在山的上中下哪一部分、生长在阴坡阳坡、是否是野生、如果是野生那么种源来历如何(是野生种源还是人工种源)、是否有人工干预(人工干预程度如何,即种植方式方法),从以上推断,大致能断定参采集的范围是哪里,甚至产自那片山,更有甚者能推断出是哪伙人挖的参(因为过于熟悉产地信息)。
五形还有对人参价值进行估价的能力,比如艼大于体,那么价格就要大打折扣,因为艼是不定根,生长年限绝对不会大于体,当艼的重量占比就要影响参的价值与价格了,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首先,参芦是鉴定人参参龄的重要根据,芦碗的数量会说明人参生长发芽年数的数量,若有圆芦(圆芦是指的是达到有休眠芽且无碗与节的程度的地下茎。)则1cm左右长度约8-10年参龄,加之芦碗的数量。但前提是每年人参都出土,且没有残点。人参有时休眠是不萌发的,这就无从了解人参的真实参龄, 再则人参若是芦头受伤,则需要多年的休养,从新生成芽孢进行生长。所以芦头仅是基本的鉴定参龄的重要根据。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每一支参,都是一个单体,不会有完全一样的两支参。
其次,人参的纹。参纹的形成是参芦的向下生长力导致,因为参体需要承受这个向下生长力,从而形成了大家俗称的“圆膀,圆芦”而圆膀指的就是因为这个生长力所形成的,伴随着也会有纹的出现。而参纹无所谓的好与不好,只是有与没有的区别。
而参纹的形成,另一方面是由土质的硬度决定的。人参的生长环境很复杂生长环境的复杂程度(如生长在草丛、树根或者岩石缝隙中)、土质坚硬或松软程度、土层的厚薄。这些都会对参纹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这些生长环境对参体的形态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相对而言,土质越贫瘠,硬度越大,环境越复杂,越容易形成纹。而土质松软,土层越厚,形成纹的时间就需要更长。
第三,参体包括的皮色与形态。
皮色
人参因为是植物的根,所以在地下受到土壤与环境的影响很大,但是体是直接体现人参生长状况的部分。野山参体的颜色,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锦皮细纹”,事实上是参体的鉴别标准之一,最初是指的是野山参体的色泽,由于生长年限较高,影响物质的积累,所以野山参的皮色犹如古代帝王的龙袍一样亮黄,而且有锦缎的色泽细腻,所以称之为“锦皮”,而“紧皮”这是一种误传称呼。
形态
参体的形态,与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道理,生长成任何形状都无可厚非,所以也没有好坏之分,在人参体的形态形容上,只有三种:
1,顺长体,参体下面只有一条腿配上参须,放山人常贴切的称之为“牛尾巴参”。
2,灵体,参体下端分出两条参腿,恰似“人字”形,在形态上比较受人喜爱,灵动自然,所以称之为灵体。
3,笨体,参体下端分出三条及三条以上的参腿,不过笨体并非指的人参长得笨重,而绝大多数上品野山参都是笨体,腿有多,形成各种形状的可能就越大。
具体哪一种参体形态美丑,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为都是自然生长过程中自然形成,所以大家对体的要求,追求自己的喜好即可。
而现在一些人号称与五形并称的“六体”这是对植物学了解匮乏的表现,因为人参的鉴别是全面的去考察一支人参是否野生环境下生长及是否存在人工干预多与少的过程,而非不同个体之间的对比高低之分。
第四,人参五形的须
参须的长短与数量
野山参由于没有人为因素干扰,所以参须相对清疏,一条参腿也仅有一两条参须,而参须由于生长年限较长,经过多年的生长于积累,维管束的形成质地比较稳固,往往比较有韧性。这就是行内称之为“皮条须”,形容须长切清疏,而且非常有韧性,仿佛一条皮带一般。尽管参须没有达到“皮条须”的程度,参须也是数量相对很少。参须如果数量过多,首先要考虑是否是野生人参,如果不是野生人参,那么就是达到15年以上参龄的林下参。而林下的概念:人工播种,在自然环境下自然生长。如果参须过多,那么有可能有认为干扰因素,比如:清草,疏林,喷洒叶肥等人工因素。当然自然环境下也会有某块土地的土壤非常肥沃,而非常适合野山参生长,由于土壤肥沃而导致参须过多,但绝不会达到浓密的程度。往往这样的参须不会过长。基本参须的数量与长度成反比。即参须数量多,营养吸收能力足够维持人参生长所需,所以参须不会生长过长。反之,土壤相对贫瘠,须则需要不断延伸从而通过生长过程中侧生出更多的不定根来吸收营养,而导致参须较长。总之,参须的长短,并非人参主动形成,而是受到环境影响被动生长。
最后,人参五形的点
珍珠点,也称之为珍珠豆,或者珍珠疙瘩。是形成在参须上的疣状突起,鲜参比较明显,干参则会一定程度干瘪。
珍珠点的形成,是由于每年春季到夏季,人参的须会在须上生长出大量的不定根,这些不定根颜色白色近透明,是人参根部吸收营养的主要部分,在人参生长季节用来吸收水分与无机盐来维持地上部分不断生长发育。而这些不定根就是人参行业称之为“水须”。林下参采集多在大暑之后,而园参采集这在中秋节前后,事实上就是为了等待人参灌浆完毕,单体重量达到每年的最大值的时候进行采集,而灌浆过程中,不定根这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不断的输送水分与无机盐使地上部分形成有机物形成淀粉积累到根部,用以人参根部的休眠过冬。而在灌浆完毕后,这些不定根则会脱落,道理与树木秋季休眠会落叶道理相似。这个时候参须的状态称之为:“清须”,也就是说参须上的“水须”已经没有了。但是脱落掉不定根的部位,仍然会留有疤痕,与树叶落后会在树枝上留有疤痕道理相同。这部分疤痕经过植物的愈伤组织自然愈合,从而形成了不会被感染的疤痕。而以后的每一年,珍珠点的创面都会生长出不定根,生长季节过去又会再次脱落,年复一年的积累,这个疤痕就越来越大,也就形成疣状突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珍珠点。
珍珠点会出现在参龄长的野山参与移山参之上,而园参由于参龄只有几年,不足以形成较为明显的疤痕,所以在人参鉴别过程中,是否有珍珠点,则也是断定一支人参的参龄的标准,有珍珠点的参,参龄不会较短,而没有珍珠点的参,则参龄不会较长。一般在15年以上的移山参与接近20年的野山参会逐渐的凸现出来比较明显的疣状突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珍珠点。
六体:灵、笨、老、嫩、横、顺。
据我所知,六体的出现,是一些善于卖弄学识、著书立说的外行人,想挤进人参行业,又苦于没有自己的学术成就,那么一拍脑门,我没有没关系,我可以创造。将无可辩驳的“五形”上加个“六体”,虽然画龙点睛没那个本事,但狗尾续貂完全没问题,博得专业专家的好名声不在话下。所以就形成了半真半假,模棱两可且朗朗上口讹传。不懂的人是没有辨别真伪能的,更何况本身就欺世盗名假专家一宣传,懂的不懂的都不懂了,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懂了。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六体吧。
顺、灵、笨:在我们讲“体”的时候讲过,指的是人参的腿有几根,顺长体为一条腿,灵体为两条腿,笨体为三条及三条以上,这样就已经完全的涵盖了所有体的体征。
老、嫩:指的是体中包含的皮色部分,用于鉴别参龄的佐证。
横体:这个最能体现创造者的智商,及宣传者是否经过论证推敲。横体指的或许是出自跨海体,或者过梁体吧,但人参的根部形态,完全是自然随机生成的,总不能说人参劈腿就高人一等吧?这太扯淡了。
真正经营野生人参的人所学所讲只有五形,提到六体就说明你是外行咯。
嫌麻烦就添加隆桑的微信吧
微信:longsang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