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11月11日,“固收+”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4.7%,其中超95%基金取得正收益。我们在本文中,分析近期市场的边际变化,该产品关注有所升温的原因,梳理和推演“固收+”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机遇,并提出粗浅建议,以期对这类产品的发展有所启示。
“固收+”产品正处于顺风期,年初以来超九成盈利,部分产品净值创出新高。从“固收+”赎回潮到好时光,发生了哪些变化?
1、今年以来,债市持续走强,9月下旬以来权益资产回暖,推动“固收+”产品良好表现。
2、尤其是9月下旬推出的政策组合拳,情绪与资金驱动明显,A股底部抬升、主题活跃,交投热度和量能增加。债券中途虽波动一度加大,但基本面波浪式运行未改,固收部分总体表现稳健。
3、在政策对稳增长显效之前,“固收+”产品往往可以实现“攻守兼备”,是不错的选择。市场活跃度升温,场外资金机会成本较低,“固收+”产品在稳健的基础上,可以博取收益,适合风险偏好中低的投资者。
空头思维被逐步抛弃,“固收+”产品热度有望逐步增加。今年上半年,债市强势,权益有所回暖,但由于赎回潮后市场风险偏好尚未完全恢复,叠加投资者上涨止盈,本质上心态上仍偏防御,业绩好的反而遭遇赎回。近期市场心态有所转变,原因在于股市处于量能驱动阶段,市场信心恢复,投资者逐渐转变空头思维。尤其是理财等机会成本较低,对稍高回报、相对稳健资产仍有较高的需求。
不过,挑战也显而易见,表现为演绎快+难下手。行情的恢复到规模的恢复存在时滞性,新媒体在行情传播和演绎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本轮空转多的态度变化时间或更短。根据历史经验,权益型基金的新发修复一般滞后行情2-3个季度。由于自媒体等渠道增多,信息传递速率远超以往历史,交易思维的转换速度预计也会加快。以2018年底-2019年初行情为例,当时日成交金额最低值在2300-2400亿附近,用了近2个月时间成交量才恢复至万亿以上,但本轮日成交金额最低值在5000亿附近,仅用一周的时间就上升至2万亿以上,并且一直保持高成交状态。此外,由于主题轮动快,且没有太多基本面逻辑,导致追求稳健的“固收+”产品择股难。
展望明年,“固收+”有望成为公募基金和理财等重点布局领域。
1、权益市场随着基本面脉络清晰,机构端获取超额收益及绝对收益难度下降,“固收+”产品这几年固收-的产品属性有望逆转,迎来顺风期。权益市场走势整体依旧会呈现一定的混沌性,对操作灵活性、安全边际的要求更高。
2、经济尾部风险降低,但弹性难大,信用端资产荒未逆转,债市总体提供票息+降低组合波动率的作用仍然稳健。
3、空转多阶段,风险可控的“固收+”更易成为此阶段中可接受度高的产品类型,成为把握市场机会的抓手。以2019年初权益空转多为例,2019Q1“固收+”产品已经开始恢复净申购42.36亿份,但同期主动权益基金由于回本等因素净申购-866.1亿份。
“固收+”经历了赎回潮后的市场平淡期,重新获得了渠道端的关注。2022年-2024年前三季度权益市场偏弱,从渠道推荐产品来看,任何含权的资产都难以被客户大规模接受,但是近期出现变化:
1、投资是一个适配的过程,经历了赎回期和预期校准期,“固收+”逐渐回归渠道视野。我们的微观调研发现,渠道结合创收及客户需求等因素正在加大对于“固收+”产品的布局推荐。“固收+”产品也经历了长达两年多的净赎回期,一些绩优的固收+产品正在成为年末年初渠道的重点推介品种。
2、资产荒背景下大量客户资产冗积在纯债类资产中,受单一资产不确定性影响加大,渠道结合创收等考虑有推荐“固收+”产品的诉求。
3、权益市场火热持续,客户自身也有配置权益资产的需要,叠加固收类资产机会成本仍低,已经开始主动配置部分“固收+”品类。
从基金筛选的角度,什么样的“固收+”产品值得配置?
1、“固收+”核心能力在于资产配置,自上而下择时、风格轮动和行业个股选择是权益部分“锦上添花”的基础。
2、除了资产配置,“固收+”还在于精准的交易把握以及回撤控制能力等。“固收+”往往采用二八比例,底层以国内的股债为主,腾挪和选择空间有限,交易策略和控制回撤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3、秉承绝对回报的“初心”,在高股息等类债品种上有较好的把握。对于“固收+”基金来说,纯债底仓与红利低波策略的适配度高,高股息是“固收+”天然青睐的资产,“固收+红利”策略的热度明显上行。
4、风险收益特征明确的产品可以用MoM思维配置。随着资产配置理念加深,固收+产品设计也不断改进,有明确大类资产配置比例中枢、明确风险收益特征和内部风控要求的产品数量逐步增加,对于底层资产追踪能力不强,但希望以稳定波动获得长期较固收类资产有超额收益的机构而言,可以用MoM的思维委托配置,不必过于纠结于短期结构的变化。
机构布局和配置“固收+”产品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1、2025年需要持续关注估值驱动→盈利驱动的切换,但盈利驱动的持续性仍存疑,加上美国大选后的政策不确定性,市场波动可能较大,股债合理搭配有望提升投资体验,择时要求稍高。
2、板块上,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关注内需修复、自主可控、军工等品种,同时关注竞争优势明显的高端制造,产能出清过程中的产业机会。高股息资产在年底、年初可能出现估值切换以及保险配置等带来的机会。
3、债券稳定有余,波动加大,票息、波段的重要性提升。不过,从对冲风险的角度看,“固收+”资金久期可以稍长。
4、不确定性的环境中,绝对和相对估值仍是调整股债比率的关键。时点上,一季度前建议权益仓位稍高,二季度向债券适度倾斜。
风险提示:外部环境、股市表现、投资者认可度等。
相关研报
研报:《“固收+”:峰回路转》2024年11月13日
张继强 S0570518110002 研究员
何颖雯 S0570522090002 研究员
王建刚 S0570124070098 联系人
关注我们
https://inst.htsc.com/research
访问权限:国内机构客户
https://intl.inst.htsc.com/research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