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让小微企业感受司法温度

政务   2024-08-28 15:14   上海  


王力:让小微企业感受司法温度


走进整洁有序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宝山区人民法院商事审判庭庭长王力。


从民事到商事,从书记员到资深法官,工作22年来,长期奋战在审判一线的王力不仅是工作机制的创新者,也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者。


“希望能尽力解决好各类经营主体急难愁盼的问题,尤其是让小微企业切实感受到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温度。”王力说。





首创机制

助力“澄清”小微企业涉诉信息


“这份《说明函》挽救了我们企业,如果没有它,2700万元的贷款可能就要‘黄’了。”许先生是一家新兴企业负责人。不久前,该企业需要向银行融资,然而当银行发现企业涉诉后就搁置了贷款申请,好在宝山法院及时提供了《企业涉诉信息说明函》,就该企业涉诉案件的事实和理由、原告诉请、被告辩称等基本诉讼信息向银行进行客观说明。银行在此基础上对该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重新评级,企业因此获得了贷款。


在商事案件审判中,不少小微企业曾向王力表达过对于社会信用评价体系的困惑。

“在信贷融资、招投标中,社会第三方信用评价体系不够全面。”王力向记者坦言,尤其是涉诉之后,第三方评价体系会自动抓取法院的公示信息,对其投融资、信用评级给予谨慎评价,从而影响小微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事实上,在经济活动日趋频繁的法治社会中,不是有诉讼就会对一个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必然的负面影响。”

为解决这一困境,宝山法院创设性地建立“企业涉诉信息说明机制”。该机制对有投融资、招投标等需求的小微企业提供诉讼信息说明服务,即:向相关机构说明诉讼的概况,为对小微企业进行客观评价提供更多的参考。


“这相当于给企业生成了一张‘涉诉画像’,用简单明了的诉讼要素为金融机构提供客观、权威的涉诉信息,以便其作出精准判断。”王力说。

今年3月,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指导和支持下,“企业涉诉信息澄清协同治理”应用场景通过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正式上线。从线下到线上,从宝山区到上海全市,涉诉小微企业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温度。该机制不仅被市人大采纳并写入新修订的《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还被写入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


倾听诉求办案过程也是传递法治理念过程

“办案的过程也是提升自我的过程。倾听并了解当事人的诉求,然后深入调查纠纷背后的成因,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化解纠纷,是成为一名优秀法官的必备素养,更是让当事人感受司法温度的一种方式。”近期,王力办理的一起因承包快递驿站引发的纠纷案件令他颇有感触。


何先生承包了某快递公司下属的一个快递驿站,经营了约半年后,发现驿站工作量巨大的同时,还面临着快递公司考核的压力,严重影响正常运营,以致亏本闭店。因此,何先生希望快递公司收回快递驿站并退还两万元承包押金,但被快递公司拒绝。

了解案件基本情况后,为了在开庭前掌握更多双方当事人的真正诉求及矛盾症结点,王力习惯性地通过电话先与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前沟通。

虽然何先生有过个体经营的经验,但对于快递驿站这个领域是初次尝试。通过电话沟通,王力向何先生释明,作为一个经营主体,应对快递驿站的经营风险有相应预期。

随后,在与快递公司的沟通中,王力发现,目前大部分快递网点都需接受快递公司的垂直考核。当中,一些沟通机制不畅造成的损失最终都会由最末端的驿站承包者承担。“我向快递公司提出,不能把行业考核的压力完全传导给第一线,合作中不同层级均应承担相应的经营和管理风险。”


通过庭前电话时向双方的释法明理,双方当事人都对王力产生了信任。何先生认识到他作为经营主体理应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快递公司也意识到自身考核机制确实存在不足,并表示后续将完善相关考核制度。最终,这起案件在开庭后很顺利地达成调解。

“这个案子虽然很小,但是我认为很有意义,通过办理这个案子,我深入了解了社会中的一个细分行业,充分体会到各类经营主体不同的市场定位。”王力认为,法官在办理案件,尤其是商事案件时,要了解不同当事人在市场中的角色,才能更精准地运用法律找到解决矛盾的切入点。“办案的过程不仅是给当事人普及法律知识,更是一个传递法治理念的过程。”王力说。





来源丨上海法治报

上海宝山法院
上海宝山法院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