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家倫:為實現2030碳達峰擔當使命敢闖挑戰

文摘   2024-01-23 11:30   中国澳门  


2030年全球共同追求的一個目標:“碳達峰”。“碳達峰”的實現並非易事,它需要全球共同努力,需要各國政策智慧和勇氣,更需要每個人參與付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充分發揮聯想和想像,不束縛,勇敢地開闢新的“碳達峰”道路。今次專題專訪澳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众建澳聯盟主席施家倫。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众建澳聯盟主席施家倫




:國家將力爭於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閣下對國家提出“雙碳”目標有何評價?
施家倫:氣候變化給全球經濟社會帶來巨大的挑戰,是需要全球各地共同面對的議題,世界上不少國家都積極開展碳中和或零排放工作,為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全球合作不懈努力。而我國於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向世界宣告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將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雙碳目標,無疑需要付出更艱苦卓絕的努力,堅定不移“全國一盤棋”統籌推進減碳工作,不斷健全優化政策體系,積極穩妥推進“雙碳”目標,也為全球低碳轉型戰略布局率先而行,在全球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起到引領作用,擔當起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

2023年6月11日,參觀者在一個清潔能源綜合系統解決方案沙盤模型前駐足觀看。首屆上海國際碳中和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開幕。上海國際碳中和博覽會以“走向碳中和之路”為主題,聚焦節能低碳技術、產品與成果展示,搭建全產業鏈各類主體對接、合作、交流的公共平台。展覽規模達10萬平方米,國內外近600家企業參展。


(網絡圖片)



問:國家目前的低碳發展水準如何?目前澳門特區在“雙碳”目標落地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如何?
施家倫:在“3060”減碳目標下,我國積極圍繞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作出總體部署,國務院於2021年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於去年完成中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構建,近期國家發改委發布該行動的進展報告中提到以下幾點,包括: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成效明顯;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取得積極進展;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扎實推進;以及綠色低碳全民行動成效明顯等,都可見我國在綠色低碳發展中是穩步推進且取得較顯著成效。


澳門6大策略確立減碳頂層設計

特區政府亦積極回應國家“雙碳”目標,其中《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提出爭取在2030年或之前實現碳達峰,先後推進系列減碳措施,包括逐步增加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加強推廣新能源車輛、推動廚餘及各類資源回收等,並持續完善相關法例。今年亦出台《澳門長期減碳策略》及《會議展覽活動的減廢及廢料分類處理指引》,以及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列明推動會展活動綠色低碳發展,都為本澳完善“雙碳”發展頂層路線圖提供基礎。

此外,為進一步減少車輛尾氣排放,特區政府分別推出兩個階段的《淘汰老舊摩托車並置換新電動摩托車資助計劃》及《淘汰老舊柴油車資助計劃》,以此鼓勵更多車主淘汰較高污染的老舊電單車及老舊柴油車,2020年碳排放率比2005年下降近45%,可見澳門在減碳方面取得一定實際成果。
問:特區政府近期公布《澳門長期減碳策略》,在實現“雙碳”進程中發揮怎樣的作用,當中有哪些亮點?
施家倫:近期公布的《澳門長期減碳策略》圍繞電力、陸上交通、建築節能、清潔能源替代、廢物處理、區域合作6大領域制訂策略,可以說發揮頂層設計作用,以統籌本澳社會有序做好減碳工作,實現各階段發展目標,也彰顯出特區政府減碳工作的決心。

(網絡圖片)


綠色出行公交優先加快資源回收


根據《策略》提供的研究和分析,我們可以理解到本澳的實際碳排放情況。結合澳門的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我們會發現大部分的碳排放量集中在電力、交通、能源和廢物4大領域。因此《策略》文本當中都圍繞這4方面提出針對性的措施,包括:

一、電力方面,為了建構低碳電力體系,《策略》提出特區政府將進一步提高本地發電廠的天然氣發電比例,目標至2050年或之前實現達100%,並爭取進一步提高外購電力中的非化石能源發電比例,目標至2050年或之前實現100%非化石能源發電。
二、交通方面,為實現陸上交通綠色轉型,特區政府將完善公交和步行系統,鼓勵綠色出行、“公交優先”,並持續透過多方面措施推動新能源車的使用,爭取2035年實現新登記輕型汽車及摩托車的零排放車輛比例達100%。
三、能源方面,為實現節能與清潔能源替代,特區政府將提高天然氣使用比率,並研究在終端減少用能需求,將持續鼓勵各節能改造先導計劃、高效能產品、取得綠色建築認證。
四、固體廢棄物方面,為實現源頭減廢,轉廢為能,特區政府將持續完善回收網絡、研究其他一次性塑膠產品的限制措施、落實污染者自付及生產者責任計劃和建設有機資源回收中心。

(網絡圖片)


當中,我尤其關注本澳固體廢物的回收處理及利用,近年特區政府持續推動源頭減廢和分類回收減少廢物處理過程的碳排放,透過《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2017-2026)》,訂定澳門在固體廢物處理方面的10年規劃,並立法限制塑膠購物袋的濫用、分階段逐步落實一次性塑膠餐具管制政策、出台《建築廢料管理制度》,以及優化資源回收設施和環保基建設施,使社會環保意識和工作逐步提高,取得一定成效。
但本澳固體廢物數量不容忽視。根據《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22年澳門每日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達1.77公斤,高於新加坡、香港、上海、北京、廣州等地區,疫情前即2019年澳門城市固體廢物量達55萬公噸,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每日為2.24公斤,且對比往年逐步上升,都說明對於固體廢物的處理刻不容緩。
除了加強宣傳教育,亦要加快打通回收通道,目前澳門的資源廢物主要出口外地,只有少部分會在本地循環再造。但受到內地近年出入口政策調整的影響,至今仍未能成功出口內地,事實上,當初政府亦表示就符合要求的澳門資源物,運往內地循環再造之可行政策及措施,繼續與內地相關部委協商,亦了解到至今關於廢物運往內地的事情上,已與內地簽訂兩個關於廢車及廢料的協議,但至今仍然未能執行。為此,期望特區政府與內地加強溝通協調,同時,亦要做好對各廢物處理的應對及規劃部署。

(環境保護局圖片)

碳審計利經濟發展環保取得平衡


另一方面,我也留意到文本提及鼓勵企業進行碳審計,了解減碳潛力,制訂自身的碳管理(碳中和)計劃、向公眾披露低碳資訊等,促進企業及機構的減碳氛圍。碳審計作為計算、檢查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重要方式,有效對碳排放管理活動及其成果進行獨立監督和評價,可以說,把碳排放量化,將能獲得更詳細具體的環境資訊,有利分析、掌握本澳碳排放的報告和發展方向,從而進一步細化完善節能減排計劃,有助我們在經濟發展和環保工作中取得平衡。這方面,我也期望特區政府對企業明晰碳審計標準和指引,關注相關的本地人才培訓工作,以及推動本澳綜合旅遊休閒企業發揮帶頭作用,履行社會責任制訂減廢減碳指引,督促企業定期對外公布碳排放資訊和減碳實際執行措施,並鼓勵和聯動企業推出更多減碳活動加大環保誘因,推動更多旅客和市民參與其中,減少本澳固體廢物數量。


問:閣下一直關注澳門的環保、低碳、碳中和的工作,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中,本澳有哪些方面有待提高?

施家倫:我認為一方面需要盡快完善碳審計的工具手段,以解決當今各種能源和環境問題,尤其隨著本澳旅遊業正全面復甦,加上將配合“演藝之都”、“體育之城”定位做好工作,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無可避免的污染,利用碳審計工具來計算碳排放,是發展低碳必不可少的監督機制,也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減緩溫室效應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碳審計於本澳屬於較新的專業,其體系、人才、標準等都處於初步階段,企業對此更未有清晰概念,為此,都需要盡快形成標準化、規範化的碳審計體系,作為管理、審視和制訂本澳環保政策的重要依據。


(網絡圖片)


推動環保Fun與商企合作擴效益


另一方面,目前企業和公眾參與減排的動力仍然有待提升,對減碳理念、回收工作仍然認知不足,這些都需要當局持續加強教育宣傳,以及推出更多活動加強誘因。教育方面,樂見本年度《施政報告》提出澳門科學館將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科普工作,致力成為綠色建築及雙碳科普教育基地,以及未來生態島將融合環境保護、防災減災及科普教育功能,希望當局能串連起教育資源,持續豐富相關的教育內容,普及青少年減碳理念。此外,可鼓勵和加強與商企合作,包括參考鄰近地區推出“低碳綠色科研基金”,鼓勵研發具有應用性、市場化的減碳和綠色科技項目,以及善用碳普惠應用場景廣泛的屬性,與“環保Fun”相互結合再推廣至與更多商企合作,突破以往“環保Fun”應用場地不多的掣肘,讓居民和旅客完成碳減排任務兌換獎品等,寓娛樂於環保,相信都能有效推動社會上下參與減碳環保工作。


1+4產業較低排放利澳低碳發展

長遠而言,澳門未來在雙碳目標發展和定位都需要進一步提高,從澳門自身的碳中和路徑發展上,亦有需要根據自身城市發展的特點而定立更高及更明確目標,如國際上很多國家制訂碳中和目標在2050年前,澳門亦有條件在這時段前達致碳中和目標,這將有助國家在碳中和路徑和發展上作出貢獻,並可為國家不同地區帶來碳中和試點的作用。
另外,澳門除自身實踐碳中和目標,更可利用在國際以及葡語國家“精準聯絡人”等優勢,銜接聯通國內國際碳市場雙循環,成為碳標準銜接聯通的樞紐節點。

問:你如何看待澳門作為綠色低碳生態島的優勢和潛力,以及對澳門“國際綠色會展示範之都”的想法和建議?
施家倫:縱觀本澳產業以“1+4”為主,包括綜合旅遊休閒業、中醫藥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這些產業均具有單位GDP碳排放量較低的特徵,屬於相對較低排放的產業。另根據2021年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碳中和年度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與長三角地區和京津冀地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單位GDP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均低於長三角地區和京津冀地區,低碳發展指標較優,可見,澳門具有一定的優勢和潛力,在我國率先實現碳中和。

現時澳門會展業躋身全球國際會議城市50強,未來澳門會展業亦會朝以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數字化,以及綠色化為主的發展策略,去年出台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五年規劃》提出,制訂並推出《綠色會展指南》,助力澳門打造成為“國際綠色會展示範之都”。而從業內具體工作而言,可以看到澳門展貿協會自2007年開始便針對展台搭建環節,收集有關搭建物料、電力耗用、廢棄物的處理等數據作出分析,並於2010年首次推出“環保展台嘉許獎”及“綠色電費回贈計劃”。近年除推出會展及活動碳中和計算機外,2022MIECF是澳門首個完成“碳中和”的國際展覽,以“推動綠色創新 共建生態文明”為主題開展系列活動;2023年MIECF中發布綠色會展標籤,可以說,本澳會展業在推動低碳發展的積極性,不僅為澳門各行各業起到示範作用,為本澳綠色會展發展夯實基礎,也對大灣區、泛珠城市乃至全國城市會展綠色低碳發展作出貢獻。

(網絡圖片)


訂大型活動減廢指引起引領作用

所以,我認為圍繞澳門打造“國際綠色會展示範之都”的目標,可以在本澳會展業引領下,不但為大型活動的減廢指引、會展活動的減廢和分類處理制訂指引,更要為各家綜合酒店娛樂企業制訂減廢減碳指引,以讓未來開展的各項大型活動都有相關減碳減排指標,並可以發揮澳門的示範及引領作用,吸引更多國際綠色重大會展活動來澳舉辦,全面提升會展產業整體品質及國際競爭力。另外,會展業具有聚攏產業的特性,以綠色為主題聚合相關行業展覽會或論壇,例如綠色金融、綠色科技、綠色食品等相關主題的展會或論壇,以及與合作區加強綠色會展的協同效應,充分發揮兩地資源配套優勢互補,整合資源,為更多地區、國家提供綠色會展標準和認證,都將進一步深化“會展+低碳+產業”的聯動,促進社會各界向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升級。


問:未來應如何推動環保工作可持續發展,讓環保觀念深入民心?結合你的經驗,請舉例分享相關值得參考的先進經驗。
施家倫:根據聯合國環境署《2020排放差距報告》指出:當前家庭消費溫室氣體排放量約佔全球排放總量的三分之二,加快轉變公眾生活方式成為減緩氣候變化的必然選擇。由此可見,讓公眾自下而上主動參與,讓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亟待關注。

引導市民低碳生活實現減碳目標

回顧過去本澳居民參與環保工作,主要包括2011年起推出的“環保Fun”計劃,“大廈分類回收好Easy”在大廈設置分類回收箱,以及推出“電腦及通訊設備回收計劃”、“電子及電器設備回收計劃”等,從數據看,回收數字逐步上升,成績有目共睹。然而,要推動更多市民主動改變生活習慣,參與環保工作,我認為都需要提供多樣性的鼓勵措施,擴大環保減碳的誘因,以及推出計算碳排量的機制,引導市民從日常生活出發,輕鬆實現碳減排目標,培養低碳生活習慣。對此,我國碳普惠機制值得借鑑。
“碳普惠”是創新的自願減排機制,透過低碳生活方式與互聯網相結合,構建一套民眾減排“可記錄、可衡量、有獎賞”的低碳引導機制。透過“碳普惠”促使機構、家庭組織以至個人透過節能減碳賦予一定價值,從而激勵和推動社會各方力量加入全民減碳行動。
進一步而言,澳門作為國際旅遊城市,每年舉辦多場國際知名的活動及演出,例如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農曆新年花車巡遊匯演,以至2025年粵港澳合辦的全國運動會等,今年更將建設“演藝之都”、“體育之城”列入施政方針,預料將有更多大型活動項目落地。參考杭州亞運會將“綠色”理念貫徹整個賽事,各項相關指標都有數據可供追蹤,為減污降碳創新提供實踐案例,為未來舉辦大型活動的綠色管理提供參考。此外,我國不同城市在許多大型國際賽事中,都紛紛制訂各種綠色減排措施實現碳中和。在這方面,都可以承接本澳會展業持續推動綠色會展所取得的豐富經驗和堅實基礎,在大型體育及節慶活動加入低碳管理機制,設立碳中和實施的綠色指引,通過碳減排、碳補償等措施,實現活動碳中和目標,增加本地節慶及盛事對國際的綠色吸引力和影響力。

(網絡圖片)


發揮優勢推動國內國際雙碳銜接

問:最後,可否分享澳門未來減碳發展有何願景和目標?
施家倫:實踐國家“3060”碳達峰與碳中和戰略部署,是國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當中既是挑戰,更是機遇。隨著《澳門長期減碳策略》出台,推動本澳雙碳工作邁上新台階,我期望本澳在減碳路上,一方面要深化、細化減碳政策,推動各大企業從實際行動支持、落實減碳行動,制訂具體目標和時間表,共同落實氣候行動,做到全民齊心減碳的氛圍。
另一方面,澳門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個特殊平台是打造綠色低碳生態島的最佳試驗地、最佳城市樣板。澳門需要更多發揮自身的優勢,結合國內外資源實現碳中和。2023年底國家發改委發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當中指出“推進與葡語國家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領域的對接合作”,我們亦可參考《廣州市碳普惠自願減排實施辦法》顯示“探索與國內省市、港澳地區開展碳普惠合作,積極與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溫室氣體自願減排機制等相關機制對接”;《深圳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指出:“與國內其他省市及國際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合作”,對此,我期望澳門能發揮獨特優勢,推動國內國際雙碳標準銜接互通,將澳門打造成為國內國際碳市場雙循環、碳標準銜接聯通的樞紐節點,朝著“率先實現我國第一個實現碳中和城市”的目標,發揮澳門所長、服務國家所需,攜手締造碳中和的澳門,為國家減碳事業貢獻澳門力量。

後 語
在我們努力下,2030年應該是一個更包容的世界。每個人都能享受到低碳生活,這需要我們以人類的整體利益為出發點共同努力實現更加美好的未來。在我們的努力下,2030年的世界將是美好的世界。那時候,我們可以自豪地告訴子孫後代,我們為他們留下一個更加美好的地球,這將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偉大使命和驕傲。


(資料來源:民众建澳聯盟微信公眾號)

陳明金後援會
友愛互助,積善成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