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先占城市,后占乡村

文摘   2024-10-11 00:00   北京  

决策

第一,“先占城市,后占乡村”。这是因为,国民党的残余军事、政治、经济力量,主要集中在江南和西北、西南的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线上;现在人民解放军在兵力上已占绝对优势,只有把进攻的矛头集中指向各大中城市,才能最快最有效地消灭敌人,加速胜利的到来。


辩证法分析

“先占乡村、后占城市”,农村包围城市,当对手强大时,这是从对手的力量薄弱的地区积蓄力量,这是强中取弱——击破对手中最弱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就更容易解决,这是一个递归过程。


“先占城市,后占乡村”,这是这对手弱小的时候,弱中取强——击破对手中最强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就更容易解决,这也是一个递归过程。


这种策略的选择,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手——要分为两种情况,

1)我强敌弱

2)我弱敌强

这两种情况下,策略是相反的。一个策略,在大的阶段上,要适时的走向其反面,从“先占乡村、后占城市”走向了反面——“先占城市,后占乡村”,这是辩证法。


正如同,

对自己

毛主席:向着最坏的一种可能性做准备是完全必要的,但这不是抛弃好的可能性,而正是为着争取好的可能性并使之变为现实性的一个条件。

这在博弈论里,属于是max-min策略,小中取大。在经济和投资中,这属于是机会成本的概念——也是小中取大。


这种最坏的可能性和好的可能性,这是一种确定性——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必然性——二者必居其一,这样就是基于必然性了,必然和自由构成了一组正反面,这叫立足于必然、走向自由。基于确定性做投资,这是价值投资的核心,其他的过滤条件,则是增加确定性的。


对敌人

则是破坏掉敌人的最大收益,而不是破坏掉敌人的所有收益,使敌人大中取小。这在博弈论里,属于是min-max策略。


比如,在解放战争末期,对于地方军阀,就是使其大中取小了、而不是破坏掉其所有收益。所以,又有

早革命不如晚革命。晚革命不如反革命。

这实际上就是只破坏地方军阀最大的收益,但不是破坏其所有收益,这样就能使地方军阀无所作为——于是就可以使其不足为虑了。


所以,对于自己是小中取大、对于敌人是使敌人大中取小,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博弈策略。


毛主席是这样用的,某种程度上,蒋介石也是这么用的。对于地方军阀,蒋介石也是破坏掉其最大收益,但不是破坏其所有收益——只收军权、对军阀本人是礼送出境。对于自己,也是尽量避开坏的可能性,三次下野、三次上位。在抗日战争中,先失南京,然后迁往武汉,再失武汉,然后迁往重庆——临危而不乱,总是避开了自己覆灭的可能性。在解放战争中,失掉大陆,迁入台湾——仍然保存了自己台湾第一人的地位——符合了小中取大的原则。


历史上,宋太祖对于自己的下属,也是破坏掉其最大收益——杯酒释兵权——破坏掉他们当皇帝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保留他们的小收益、而不是破坏掉他们所有收益。


一个策略,对自己和对别人——往往是相反的,比如,对别人——是顺应人性以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对自己,则是要逆人性以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一顺一逆,正相反。合在一起,就完成了顺和逆的正反面兼具。


另一方面,这是点和面的正反面,点经由线发展成面,面经由线萎缩成点,直至拔掉所有点,完成自己的点和面的兼具。


比如,蒋介石以黄埔一校之军(强点),沿着交通线北伐(线),终于成为了一省或二省的势力(面的势力——相对全国又是点)。通过追击红军的长征,沿着长征路线,蒋介石完成了自己从江浙的地方性势力(点势力),变成了全国性的势力(面势力)。


红军由延安出发(点),沿着国军和日军的动态交界线(线),向敌后进发,在一定的时间后,也使自己成为了全国性的势力(面)。相对于全球,全国又是个点,然后通过,

1)美苏的动态交界线,进而发展成全球性的势力。

2)在对手力量薄弱的地区积蓄力量、发展力量。尤其是在苏联衰亡后,要在全球性势力——美国力量薄弱的地区开始发展——重新执行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这是一个发展和壮大的公式、发展和壮大的组合拳。


这里面的一个贯通策略是——学习对手的办法、学习对手的东西,用对手的办法压倒对手、用对手的东西压倒对手。


因为对手最强大,当学会对手的办法和东西,并能压倒对手时,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就使自己成为最强大、最好的了。


这里面,还有一点——回归初心。才能使自己不从屠龙的勇士变成恶龙——因为学了对手的东西和办法——也就使自己有了巨龙的能力、成为了巨龙,通过回归初心,就使自己不变成恶龙。伟人解放后的那些年,行动就是回归初心的。


虎妞儿读书
哲学为引,实践为师,先行后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