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100个决策(108)

文摘   2024-10-12 00:00   北京  

决策

他很有战略头脑,作战灵活。他所掌握的桂系军队,战斗力比较强,并且没有受到很大损伤。人民解放军渡江以后,曾多次与白崇禧集团交手,每次都想同他决战,他都逃避决战。五月解放武汉时是如此,七月打湘赣战役时是如此,八月解放长沙时也是如此。照毛泽东的说法,白崇禧是中国一个最狡猾的军阀,和他作战的困难,是不容易打着他,他很会跑。正因为这样,采取近距离迂回包围的部署不能奏效,达不到包围歼灭该敌之目的。


辩证法分析

快和慢构成了一组正反面,很会跑,是快的性质,所以,要使其慢下来,慢下来的办法是——增大其路程——大迂回——他的快就会看起来成了慢。


前方和后方构成了一组正反面,通过大迂回包围的的办法,就切断了前方和后方,使白军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增加其寻找后方的难度。根据辩证法,只有一面是不健康的,当只有前方、而没有后方的时候,白军就无法长久、就变得不健康了。


既无后方或者后方也在受敌——于是后方也变成了前方,前方就不能持久——所以,只能逃避决战。


包围,就使对手陷入了多线作战,这种多线作战,就需要对后方很好的控制力,并且是上下一致的,如果内部 有较多的不一致,这种多线作战,就会在资源调配和决策上进入错误平台——无论怎么决策,都会造成一大堆的错误。

唐太宗李世民:朕观千章万句,不出乎多方以误之一句而已。

当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只是不败、不代表能胜)时,剩下的就是多方以误之——也即使敌人进入错误平台。


当自己也不能先立于不败之地时,就比谁犯错误更多、更致命了。


因为白军没有能先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一旦进入错误平台——误之就必然产生了——蒋公误我、美国人误我、下属误我……等等。


对付包围的办法,

毛主席:你们应下决心以团为单位分散于陕南各县,划分区域,每团管一县至二县,分散的程度以能打民团及国民党一连一营为标准。你们可开始分散于三四个县内,取得经验,然后逐步展开,从敌人包围圈内分股伸出圈外,如此方能生存。

因为包围一方的兵力分散,所以,我方也可以分散,但相对敌人仍然是集中——所以,仍然能求得胜利,所以,

1)我方分散,但相对敌人仍然集中。

2)分散后各军能求得胜利。

3)从敌人包围圈内分股伸出圈外。

从而逃出生天。


也就是说,白部只能分散,从包围圈内分股伸出圈外——这是要以先立于不败之地为前提的,所以,白终就注定了灭亡。


而毛主席统军的部队,就是采取先立于不败之地的策略,所以,军队的应付能力、准备能力都是很强的,此时就可以做到分股伸出圈外。


这里白军为什么不能用努尔哈赤的,

努尔哈赤: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就像毛主席反围剿那样,击破敌人一路,使敌人的围剿失败。也许这就是单纯军事主义的缺陷了,军事和政治构成了一组正反面,没有足够多、足够好的政治(把自己人搞得多多、把敌人搞得少少)工作,在面临险境的时候,就得不到足够多的(群众)帮助。所以,其只一路去的办法就难以奏效。


并且,我军的胜利是大势——一般人都看出来,我胜敌败了——而白军所服务的富人阶级是极投机的——不会站在失败者这一方,此时就更难以雪中送炭了。


总之,是白军的根据地没有足够的巩固,政治工作有所不足,所以,难逃失败命运。


虎妞儿读书
哲学为引,实践为师,先行后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