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大马路上几乎全是豪车,毕业没几年,身边的同学就买房了。
刷个短视频想放松一下,又看到一个个年薪百万的“大佬”,好像就只有你一个人穷得叮当响,生活好像没什么希望,觉得自己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
先别急着下结论,我觉得这种感觉可能有两种原因。
首先,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也许是假的?
毕竟,谁会把自己所有的资产摊开,让大家数数看有多少钱呢?
我们常常被这种感觉欺骗,就像“幸存者偏差”和“伯克利悖论”一样,大家都只记住了那些成功的人,而忽略了那些没成功的人。
比如,我在火车上问大家:“你们都买到回家的票了吗?”
大家都说买到了,100%都买到了,然后我得出结论:今年所有人都买到了回家的票。
显然,这个结论是不对的,因为我只问了车上的人,没有询问车外的人。
我们很容易忽略这些重要的背景信息,直接就下结论。
比如,我看到马路上的车,有一辆奔驰、保时捷,再加一辆夏利,豪车的记忆往往会比其他普通车更深刻,所以,对于豪车,我们往往记得更清楚。
我们更倾向于记住对自己有利的、符合自己兴趣的内容。
这就像在学校时,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往往记不住,只记住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内容。
所以,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大街上几乎全是豪车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大城市,我们看到高端住宅和豪车的机会也就多了,就容易产生“有钱人很多”的错觉。
但也有第二种可能性,那就是他们真的是有钱。但问题是,有钱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我们来看看数据,到底有多少人能算作“有钱人”呢?
以汽车为例,截止到2022年3月,全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4.02亿辆,其中汽车有3.07亿辆。
按照2021年中国的总人口14.12亿,去掉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估计有9.62亿人是有可能拥有汽车的,按一人一车来算,31.9%的人家里有车,但这仅仅是汽车,并不代表豪车。
如果按裸车价格30万以上来算,市场保有量大约是6,500万辆,占拥有汽车的人群的21.2%,在所有人群中占比是6.7%。
就是说,如果你有一辆30万以上的车,你就超过了93.3%的人。
不过,大家可能觉得30万算什么豪车,毕竟现在法拉利好像也变得不那么遥不可及了。
再看60万以上的豪车。
截至2022年,北京市的60万以上豪车保有量为225,671辆,排名全国第一,而北京的总汽车保有量为600万辆,豪车比例大概是3.76%。
换句话说,即便在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拥有豪车的人也并不是很多。
可能这些有钱人根本就不爱买豪车,而是把钱投入到其他地方。
毕竟,“穷人玩车,富人玩表”,普通人反而更喜欢通过豪车来彰显自己有钱。
我们再看一下家庭净资产。
家庭净资产是指去掉负债后,家庭所拥有的资产。
如果你家有一套价值100万左右、没有贷款的房子,基本上你就已经超过了50%的人。
虽然很多人可能觉得这还不算“有钱”,但如果看看北京的房价,挂牌均价大约6.8万每平,按100平米来算,这就相当于680万,如果你能在北京拥有这样的房产,基本上是超越90%的人群的,但很少有人会选择卖掉自住的房屋去挥霍消费。
再看看全国范围内千万以上净资产的人。
根据最新数据,北京拥有千万以上净资产的人有323,654人,占常住人口的1.48%。即便是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拥有千万以上净资产的人也不是多数。
我们再看看胡润财富的报告,目前北京家庭中,拥有净资产超过600万的家庭达到了29.4万户,占常住人口的3.22%。
这些数据说明,拥有较高净资产的人群确实是少数。
2021年10月呀央行发布了一个报告,其中1.75亿90后里面只有13.4%的年轻人是没有任何负债的,也就是86.6%的年轻人都是没有钱的。
同时,网传,保守估计目前我国负债人数至少超过8亿,这么看来,只要有净资产,别管多少,都可以说是有钱人。
此外,家庭原始积累的差异也很重要。
比如,北京的小A和西北的小B,工作都是同样的公司,工资也一样,但两年后小A已经买了房,而小B只能交房租。
为什么?
因为不同城市的家庭财富积累差距很大。
各个省份之间的经济差异也不小,这和当地的经济环境、政策以及家庭背景都有关系。
你可以从这些数据中看到自己所在城市的财富水平。
如果你还是觉得自己身边有很多有钱人,而自己却处于穷人行列,那么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不如静下心来,看看自己现有的资源,逐步开始积累财富,改变未来的财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