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
在日本,当个公务员也能炸出大新闻。
2023年,日本东京国税局的一纸公告,差点让吃瓜群众直接原地爆炸。
公告内容简单直接:
三名女公务员竟然跑去风俗店兼职!
冒这么大风险图啥?
无非就是赚点外快补贴家用。
而赚到的也不多,折合人民币大概10万元左右。
这事还不算最离谱,更劲爆的是,有日本议员竟然带着亲儿子上街偷井盖,最后卖了2400块钱。
看到这,你可能会说,至于吗?
在外界看起来,日本公务员的铁饭碗应该是既安稳又体面吧?
可事实并非如此。
2024年,日本公务员报考人数创下历史新低,而离职人数却刷新了历史新高。
原因很简单,如果你觉得996、007已经够狠了,日本公务员的"早七晚三"绝对能把你整破防。
但别误会,这个“早七晚三”不是指早上7点上班,下午3点下班,而是从早晨7点一直干到凌晨3点,走不走得了还得看领导脸色。
关键是,工资还不高。
面对这个情况,日本政府正在计划给公务员涨薪。
为啥?
因为再不涨,公务员就要集体出逃了。
有人可能会疑惑,各国公务员待遇都不错,怎么日本的公务员就混得这么惨?
其实,这背后有一段故事。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历过一波"全民考公热"。
当时,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失业率飙升。
199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不到70%,每三个大学生就有一个找不到工作。
在这种环境下,公务员成了香饽饽,收入稳定,几乎不失业。
于是,从公司小职员到名校高材生,纷纷杀入考公大军。
最火爆的时候,东京大学的学生宁愿翘课,也要去上考公辅导班。
上岸不仅意味着铁饭碗,还意味着在婚恋市场的香饽饽身份,很多企业家都想找个公务员当女婿。
然而,公务员的风光没能持续太久。
泡沫破裂后,日本政府财政紧张,工资自然也就发不出来了。
而考公的人数却越来越多,僧多粥少,体制内变得拥挤不堪。
比大城市公务员更惨的,是日本小镇公务员。
大城市好歹家底厚,还能撑一撑,小城市真是难上加难。
以北海道的夕张市为例,破产后市长工资减少了70%,普通公务员甚至连温饱都难以为继。
但事情总是会变的。
近年来,日本经济逐渐复苏,企业开始高薪招人,公务员和私企之间的待遇差距拉大。
于是,体制内迎来了逃离潮。
2024年春季,日本大学生和私企的双向奔赴使就业率高达98.1%。
公务员岗位逐渐成为“没人要的香饽饽”。
日本年轻人如今看得也很透彻,就算当上公务员,也不过是个“驴马蛋子命”。
在日本,公务员分为“官”和“吏”。
官是市长、省长这些大佬,背后多是有财阀背景,而吏,就是靠考公进体制,辛苦一辈子,最后就是个被掏空身体的普通人。
2021年,日本众议院336名自民党候选人中,有104人来自政治世家。
普通日本年轻人想通过考公鲤鱼跃龙门,难度不亚于中国足球抱上大力神杯,理论上可行,实际上玄幻。
当下日本年轻人对考公的态度,也让人不禁反思我们国内的情况。
看了一下数据,2025年我国国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与考研人数连续两年下降形成了鲜明对比。
然而,前段时间,也听朋友说研究所等编制单位逐渐改制成公司,甚至推进私有化,财政补贴变成自负盈亏。
对地方财政而言,消耗性单位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纳税的单位了,从财政全款拨付到自负盈亏,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毕竟优胜劣汰才是市场发展的不二准则。
对那些少数有盈利能力的事业单位来说,这个也算是给他们解开了枷锁,单位创收能力强,自然就能给到员工更高的福利待遇。
但对于那些混日子的机构来说,可能日子瞬间就过不下去了,不少人会倍感受挫,甚至是迷茫焦虑,感觉哪里都是红海竞争,存量博弈,找个心仪的工作是越来越难。
大家都说宇宙的尽头是考编,但是现在连考编也没个奔头了,以后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但是在我看来,考编没有奔头,恰恰是为其他行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一个国家经济的高速腾飞不是考编考出来的,而是各行各业干出来的,只是编制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也顺带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
但现在大家普遍以结果倒推原因,认为体制好是因为它本身就好,所以大家都想找个编制,然后躺平,于是考编就成了大家心里的避风港。
但问题是人人都想来避风,谁当这个港呢?
对编制的过分追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对公职趋之若鹜,只能说明大家都想利用权力来分蛋糕,而不去考虑谁去做蛋糕的问题。
当大家都普遍相信,劳动顶多只能创造社会价值,而权力却能分配社会价值的时候,这个社会就没什么价值了,饭都没有了,你的饭碗就算是铁的又能怎么样呢?
过去大家都觉得编制单位是避风港,考公能躺平一生,但现实是,如果大家都跑来分蛋糕,没人去做蛋糕,这港口也就成了摆设。
历史告诉我们,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